第54章
眼看着夏日过去,秋闱将至,林湘颂的嫁妆准备的差不多了。
借着参加五妹妹的婚事,到底蒋玉昆又上门了。
这回他学聪明了,和林叶儿提前演练了一番,还不等跨进门子,俩夫妻眼泪就落下来了,一进门就朝着林蔚之的院子跪下,哐哐磕头,林蔚之不松口他们便不起来。
这回林质慎先来劝了,“要到五姐姐出阁的好日子了,父亲不如便原谅四姐夫一次罢。”
到底事情过去了,又遇上了悍匪的事情,林蔚之历经生死,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看淡了许多。一旦把这件事放下,林叶儿同蒋玉昆的所作所为,就没那麽戳心窝子了。
那日江文秀同林蔚之聊起庶子的未来,才发觉家里能用的人少,也理解了大夫人想要用蒋玉昆的心思。
蒋玉昆虽然踩低捧高,但做起事来的确不错。
儿子如此说,江文秀自然也是支持的,“老爷,这麽磕头也不像话,到底是一家人。”
林蔚之正因瞒着大哥平远侯婚事的事情忐忑,眼下有了这个由头,自然也不再纠结,“还是夫人体贴。”
得了二房的意思,蒋玉昆这回再对大房,难免就恭敬客气了许多。
大夫人也不敢和林叶儿多说,林叶儿这张嘴,什麽都兜不住,她索性亲自来安排蒋玉昆。
前一趟去江南,无非就是寻些绸缎花样,锦上添花凑凑热闹。况且林叶儿闹出了事情,他也没空在江南多呆。等这回大夫人细细一说,蒋玉昆便察觉到其中的不同。
原来,这不是简单的派个管家或者掌柜就能处理的事情,江南水深,无论是绸缎还是绣品,後头都有站台的人。不是单纯要买人家的绸缎,而是要看这个规矩,握在谁手里头。
“先前是老爷得了恩师的提拔,才从贫瘠的地方调任到了江南。江南好啊,美女如云,水乡如画,茶香袅袅,锦绣不绝。但凡一路所见之处,尽是温柔迤逦。也就是这样一个好地方,大家都想着去。”大夫人似乎也有些怀念在江南的时光,“那时候,老爷还在任上,消息灵通,我便趁着价钱低廉,拿嫁妆买了许多地和织机。只是老爷现在在京城里做官,难免离得远了些,那些织机纺娘啊,做出来的花纹就不够新颖了,卖不出好价钱。”
大夫人这番话,明面上是说花纹不够好,实际上却是指林荀之离开了江南,下面的人不买账,挣的钱不多了。
蒋玉昆如何不知道,只是他一介白身,即便顶着承恩侯府的名头,在江南也没人买账啊,“大伯父可还有同窗好友在江南,我带些土仪,一并前去拜会。”
“前些通判司税都是老爷的好友,我替你准备了仪程。”大夫人点点头,对蒋玉昆的上道很是赞赏,“只是现下江南按察使张克奇同老爷不是一路人,我就想着,若是寻不到鲜亮的花纹,便把那些陈年的旧布匹贱卖了,另换了田地来。总归地是不会掉价的。你手里若是有闲钱,也能买一些。”
这些田地是桑地,不是谁都能买的。买了桑地,才能有丝绸,才能有绸缎。大夫人也提点了他,能找谁,要避开谁,什麽生意能做,底线又在哪里。
蒋玉昆得了这个机缘,心中明白了。这哪里是嘴上说选花样子的小差事,这是泼天的富贵啊。地若是买的多,甚至能影响绸缎的行情,百倍获利。
他心中火热,难怪林家老爷子那时候不显,到了林荀之这里就有钱了,敢情是到了江南富贵窝里头捞着了。林家真的是好福气,得了江南本家的大夫人做太太。
这些事情他常听公子哥儿们说道,京都附近也办过许多,自然不是生手。也难怪大夫人非要是托付给亲戚来做。
大夫人提点道:“江南绸缎的事情,我和老爷不方便出面,还得要玉昆你在里头周旋。你是承恩侯府的女婿,在江南身份便是不同。只是现在不适合提七皇子,你可明白?”
蒋玉昆先前因着林蔚之的态度就吃了一回瘪,这次又要他接着承恩侯府的身份去行事,却不能提七皇子,就有些难度了。
狐假虎威,也得後面有只真老虎啊。林荀之不肯出头,顶着林蔚之芝麻官的名头,倘若不能明面上提林妃娘娘同七皇子,那的确难了许多。
“我晓得了,这件事我低调些,尽量买些应急的田地,不惹出事情来。”明面上不能提,私下总能罢。蒋玉昆心中拿了主意,笑眯眯地应了下来。
大夫人见他明白,心中也松了口气,还是和聪明人打交道舒服,“若是七皇子好了,我们一家人,岂能少的了你的好处。这笔钱,还是用在刀刃上呢。”
得了大夫人这句话,蒋玉昆只觉得後半生的富贵都有着落了,心里信服的不得了,当下就要给大夫人磕头。
大夫人又道:“不忙着磕头,这件事情不好叫四姑娘知道了,她嘴上没有把门的,若是坏了事情,今後可不敢劳烦你了。”
蒋玉昆连忙道:“这是自然,万万不会坏了伯娘的差事。”
大夫人点点头,拿出了一封信,“这是老爷写的拜帖,你拿了去寻江南道司监,混个脸熟。”
蒋玉昆欢欢喜喜地接了差事下去了,大夫人却还有些困在里面出不去。
若是蒋玉昆留在江南,兴许能省不少事情。说来也是林叶儿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