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照见菩提心
行至灵山脚下,但见市廛喧嚣,红尘滚滚。卖香烛的老妪丶牵稚子的寡妇丶瘸腿的樵夫丶富态的米商,俱在苦海挣扎,却不知彼岸已在眼前。
第一折:卖烛妪的灯焰
那老妪满头银丝,每日拂晓即起,削竹为骨,融蜡为肤。油灯下,她布满烫痕的十指轻拈灯芯,每一根都饱满如初生的善念。玄奘驻足合十:“老人家辛苦。”
老妪擡头,浑浊的眼中映着烛火:“师父,这烛火虽小,能照三世佛。”她指向摊上最粗的红烛,“这根要供地藏菩萨——听说地狱不空,他老人家最费蜡烛。”
武媚娘轻触未干的烛泪,忽见烛台绽开千叶莲华。原来她三十年如一日制烛,早将慈悲融进每滴蜡油。供佛的何止是烛,分明是她燃烧的馀生。
第二折:稚子问路
年轻的寡妇携子跪拜,那孩童年方五岁,忽扯玄奘袈裟:“和尚,我爹在天上能看到我吃肉糜吗?”
沙僧俯身将降妖宝杖横陈在地:“小施主,你且看。”杖影入土三寸,如思念达九泉。孩子伸手触碰杖上金环,环鸣清越,恍若父应。
寡妇泪落处,沙僧的铁杖竟开出优昙婆罗。原来这沉默的汉子日日超度亡魂,渡人终渡己,铁石心肠也化作绕指柔。
第三折:樵夫担山
瘸腿的樵夫歇脚抱怨:“每日砍柴供奉山神,怎还让我跌断腿?”
悟空遥指云雾深处:“你且看那老丈。”但见白发老翁背负柴捆,一步一颤,却将每根枯枝都码得齐整如经文。
樵夫细看惊觉,那老丈竟是山神化身,背上柴担渐化作巍巍青峰。空中传来偈语:
你供的是泥塑木雕
他担的是万里河山
樵夫怔然,手中柴刀落地,断腿处忽生新肉。
第四折:米商量海
富商正炫耀新得的珊瑚供佛,八戒忽将九齿钉耙变作量米斗:“施主,可能量尽沧海?”
此时小妖来报,说米商常年暗中施粥。量米斗中升起袅袅炊烟,烟里现出饿鬼道衆生合掌礼拜。
富商汗如雨下,供桌上的珊瑚竟自裂开,内中涌出金沙,地上现出偈子:
供养不在珍玩
慈悲方是宝山
若问功德几许
且看饿鬼展颜
第五折:照见菩提
灵山门开时,接引佛笑指山下衆生:
卖烛妪已成光明幢菩萨,手中红烛照彻幽冥;
稚子化作引路童子,专渡思亲的孩童;
樵夫证得担山罗汉,瘸腿反成跏趺坐相;
米商成就施粥如来,珊瑚化作米山面山。
玄奘回望来路,轻抚袈裟上七十二处补丁。每一处都是风霜,每一处都是慈悲。他忽然明了:
真经不在西天
在卖烛妪的灯焰里
在稚子澄澈的眼眸里
在樵夫担起的青山里
在米商暗施的薄粥里
暮鼓声中,灵山渐渐隐去。原来度尽衆生时,灵山自在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