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目光所及 > 第43章 云台山的准备(第1页)

第43章 云台山的准备(第1页)

第四十三章:云台山的准备

暮色像一层薄纱,轻轻拢住沈家老宅的飞檐翘角。西厢房的窗棂透出暖黄的光,苏念坐在修复台前,指尖捏着一支细毛笔,正逐字逐句抄写祖父留下的文物修复笔记。宣纸铺在桌面上,墨汁是祖父生前惯用的松烟墨,落笔时能闻到淡淡的松木香,恍惚间竟像祖父还在身边,正站在她身后,看着她一笔一画地临摹。

笔记本的封皮已经泛白,是祖父亲手缝的蓝布面,边角处磨出了毛边,却被苏念用细针线仔细缝补过,针脚细密得像藏在布纹里的心事。她抄到“云台山石窟第三窟,石壁含潮,需备防潮油纸”这一句时,特意放慢了度——祖父的字迹遒劲有力,却在“防潮”二字旁边添了个小小的圈,像是怕后人忽略这处细节。苏念想起小时候,她总爱趴在祖父的书桌旁,看他修复文物时在笔记上画各种小符号,有时是个小太阳,代表“需避光”,有时是滴小水珠,代表“需防水”,那些幼稚的符号,如今却成了指引她的星光。

“抄完这页就歇吧,别熬太晚。”沈亦臻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手里提着一个食盒,走进来时带起一阵晚风,吹得窗纱轻轻晃动。食盒里是温着的莲子羹,瓷碗上印着缠枝莲纹,正是苏念前几天随口提过喜欢的样式。

苏念放下毛笔,指尖沾了点墨汁,在纸上晕开一小团黑:“快好了,只剩最后几页关于石窟结构的描述。”她转头看向沈亦臻,现他正盯着桌上的笔记本原件——蓝布封皮上,祖父的名字“苏明远”三个字是用朱砂写的,历经多年仍透着鲜亮的红。

“你把原件留下,就不怕被人偷了?”沈亦臻把莲子羹推到她面前,瓷勺碰在碗沿上,出清脆的“叮”声。他这话并非多虑,自从他们找到松鹤轩的图纸后,老宅周围就总有些形迹可疑的人徘徊,前几天晚上,他还在院墙外抓到过一个试图翻进来的陌生人,对方嘴里只反复念叨“要找苏家的笔记”,问不出更多就趁乱跑了。

苏念拿起瓷勺,舀了一勺莲子羹,温热的甜意顺着喉咙滑下去,暖得胃里轻:“这里是沈家老宅,比任何地方都安全。”她抬眼看向沈亦臻,眼神亮得像落了星光,“而且我相信你。”

“相信我”三个字,像一颗小石子,投进沈亦臻心里平静的湖。他忽然想起第一次见苏念时,她站在修复台前,手里拿着玉佩,眼神里满是警惕,像是只竖起尖刺的小兽。可现在,她愿意把最珍贵的笔记留在他这里,愿意毫无保留地说“相信我”,这份信任让他心里泛起一阵细密的涟漪,连指尖都有些烫。

他连忙转过身,假装去整理墙角的登山包,背包里的安全绳露出来一截,是他特意选的橙色——向导说石窟里光线暗,亮色的安全绳更容易辨认,他还在绳上系了个小铜铃,万一有人走散,铃声能指引方向。“明天早上六点出,你早点休息。”他的声音比平时低了些,怕苏念听出他语气里的慌乱,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背包上的拉链,金属的凉意让他稍微冷静了些。

苏念看着他的背影,忽然觉得他耳尖好像红了,忍不住弯了弯嘴角。她低头继续抄写,莲子羹的甜意还在舌尖,混着松烟墨的香气,成了这个夜晚最温柔的味道。

第二天清晨五点半,天刚蒙蒙亮,老宅的院子里就飘起了薄雾。苏念背着一个小背包,里面装着抄好的笔记、手电筒和祖父留下的罗盘——那罗盘是清代的老物件,铜制的盘面已经氧化出青绿色的锈,却依旧精准,祖父当年就是用它在石窟里辨别方向的。

沈亦臻早已在门口等着,他穿了件深色的冲锋衣,袖口挽起来,露出手腕上的手表,表盘是夜光的,适合在暗处看时间。他手里提着两个保温袋,一个装着热包子和豆浆,另一个装着热水,“路上要走三个小时,先吃点东西垫垫。”他把热包子递给苏念,是她爱吃的豆沙馅,皮软馅足,咬一口能流出甜津津的豆沙。

两人坐上车子时,薄雾还没散,车轮碾过石板路,出“沙沙”的声响。车子驶出老宅,沿着公路往城外开,雾气渐渐淡了,天边泛起鱼肚白,远处的山轮廓慢慢清晰起来——那就是云台山,山顶还覆着一层薄霜,像披了件白纱。

苏念靠在车窗上,看着窗外掠过的树木,忽然想起小时候祖父带她去爬山的场景。那时候她才五岁,穿着小小的登山鞋,走几步就喊累,祖父总是蹲下来,让她趴在背上,一边走一边给她讲文物的故事。“小念你看,那块石头上的纹路,像不像唐代陶俑上的衣褶?”“山上的松树,要长几十年才能这么粗,就像文物,要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才更有价值。”

“我祖父以前常说,文物是有灵魂的。”苏念轻声开口,声音被车窗缝里漏进来的风吹得有些轻,“他说我们修复它们,不仅是修复破损的痕迹,更是守护它们的灵魂。”她记得祖父临终前,手里还攥着一块碎瓷片,那是他年轻时修复的第一件文物,瓷片上的青花已经模糊,可他还是反复摩挲,像在跟老朋友告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沈亦臻握着方向盘,侧头看了她一眼。晨光落在苏念脸上,把她的睫毛染成了金色,她的眼神很软,像含着水,说起祖父时,语气里满是怀念。“我父亲也说过类似的话。”他的声音很轻,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温柔,“他说沈家欠苏家的,这辈子一定要还。”

他想起小时候,父亲总在书房里翻看一本旧相册,里面有张照片是父亲和苏念祖父的合影,两人站在一件青花瓶前,笑得很开心。父亲说,当年若不是苏爷爷帮忙,沈家的文物早就被文物贩子偷走了,“以后你要是遇到苏家的人,一定要好好待他们,不能忘恩。”那时候他还不懂,直到遇到苏念,看到她为了找国宝奔波,为了修复玉佩熬夜,他才明白父亲说的“恩情”,从来都不是简单的“还债”,而是两代人守护国宝的约定。

“其实你不用觉得欠我什么。”苏念转头看向他,眼神很认真,“现在我们一起守护国宝,就是在完成两家的约定,以前的恩怨,就让它过去吧。”她知道沈亦臻一直因为父亲的事愧疚,可那些过去的误会,在找到石窟图纸、听到李伯的证词后,早就烟消云散了。她更在意的,是现在和未来——和沈亦臻一起,把祖父和他祖父的约定继续下去,把那些藏在石窟里的国宝好好保护起来。

沈亦臻点点头,心里忽然觉得,能遇到苏念,是他这辈子最幸运的事。他小时候总觉得,守护国宝是件沉重的事,像背着一座山,可现在有苏念在身边,这份沉重好像变成了温暖的责任,让他觉得踏实又有力量。车子转过一个弯,阳光突然穿透云层,洒在公路上,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紧紧靠在一起。

三个小时后,车子终于到了云台山脚下。山脚下有个小小的村落,向导已经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等着了。向导姓陈,是考古队的老队员,头花白,脸上刻着风霜,手里拿着一个牛皮本,上面记满了云台山石窟的资料。“沈先生,苏小姐,你们可来了。”陈向导笑着迎上来,他的声音洪亮,带着山里人的爽朗,“昨晚下了点小雨,山路可能有点滑,咱们一会儿走慢些。”

沈亦臻从车上拿下登山装备,分给苏念一副手套和一根登山杖:“手套是防滑的,登山杖你拿着,万一脚下不稳能撑一下。”他还特意给苏念的登山鞋喷了防滑剂,蹲在她面前时,头垂下来,挡住了额头,苏念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心里暖暖的,忍不住说了句“谢谢”。

陈向导看着两人,忍不住笑了:“你们俩倒像老搭档了,我还以为第一次来会紧张呢。”他翻开牛皮本,指着上面的地图,“咱们今天走的是东线路,这条路离第三窟最近,不过要爬一个小时的山,中途有个观景台,咱们可以在那儿歇会儿。”

三人收拾好东西,往山里走。山路确实有些滑,昨晚的雨水让泥土变得松软,苏念走得有些小心,沈亦臻一直走在她旁边,时不时伸手扶她一下。山里的空气很清新,满是草木的香气,小鸟在树枝上叫着,声音清脆,偶尔有露珠从树叶上滴下来,落在手背上,凉丝丝的。

苏念拿着祖父的罗盘,时不时看一眼,罗盘的指针稳稳地指着北方,和陈向导手里的现代指南针分毫不差。“你祖父这罗盘可真好用,比我们队里的老罗盘还精准。”陈向导凑过来看了一眼,眼里满是赞叹,“现在能用好这种老物件的年轻人,可不多了。”

苏念笑了笑:“是祖父教我的,他说不管什么时候,老物件都有老物件的用处,不能丢。”她想起祖父教她用罗盘时,总说“做人要像罗盘的指针,不管遇到什么风雨,都要守住自己的方向”,那时候她不懂,现在跟着沈亦臻一起找国宝,她才明白,祖父说的“方向”,就是守护国宝的初心。

走了大概四十分钟,山路渐渐变陡,陈向导停下脚步,指着前面的一块平坦的石头:“前面就是观景台了,咱们歇会儿再走。”三人走到观景台,站在上面往下看,能看到山脚下的村落像个小小的模型,远处的河流像一条银带,绕着山蜿蜒。

沈亦臻从背包里拿出热水,递给苏念和陈向导:“喝点热水暖暖身子,一会儿要进石窟,里面会更冷。”他还拿出了巧克力,分给两人,“补充点能量,后面的路更难走。”

苏念咬了一口巧克力,甜意瞬间在嘴里散开,她看着沈亦臻,现他正看着远处的山,眼神里满是期待。“你以前来过云台山吗?”她忍不住问。

沈亦臻摇摇头:“没有,不过我父亲以前来过,他说云台山的石窟很神奇,里面的雕刻能看出不同朝代的风格。”他转头看向苏念,“等咱们找到国宝,看完石窟,我带你去山顶看日落,据说这里的日落特别美。”

苏念点点头,心里忽然充满了期待。她想象着找到国宝时的场景,想象着和沈亦臻一起站在山顶看日落的样子,那些曾经让她觉得沉重的秘密,现在好像都变成了值得期待的未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休息了十分钟,三人继续往山里走。又走了二十分钟,陈向导突然停下脚步,指着前面一处被藤蔓遮住的洞口:“那就是石窟的入口了,咱们小心点,里面有很多松动的石头,你们一定要跟紧我,别乱碰东西。”

苏念看着那个洞口,藤蔓缠绕在石壁上,像一道天然的屏障,洞口周围的石头上,能看到模糊的雕刻痕迹,像是莲花纹的一部分——和祖父笔记里描述的一模一样。她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手里的抄本,转头看向沈亦臻,他正好也在看她,眼神里满是鼓励。

“走吧。”沈亦臻伸出手,想扶着苏念,苏念犹豫了一下,还是把手放在了他的手里。他的手很暖,掌心有些薄茧,握起来很踏实,像握住了一份稳稳的安全感。

陈向导走在最前面,手里拿着手电筒,光束照在洞口的藤蔓上,“咱们慢慢进去,别惊动里面的蝙蝠。”他一边说,一边用刀轻轻割开藤蔓,藤蔓断开时,出“咔嚓”的轻响,像是打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门。

三人依次走进石窟,刚迈进去一步,一股潮湿的气息就扑面而来,带着泥土和岩石的味道。石窟里黑漆漆的,只有三支手电筒的光在晃动,光束照在石壁上,能看到上面的雕刻——有飞天的仙女,有端坐的菩萨,还有各种各样的花纹,虽然有些已经破损,却依旧能看出当年的精美。

苏念紧紧跟着沈亦臻,手里的抄本被她攥得有些皱。她看着石壁上的雕刻,忽然觉得祖父好像就在身边,正带着她一步步走进这个他曾经来过的地方,那些藏在石窟深处的国宝,那些跨越了百年的约定,都在前方等着他们。

沈亦臻感受到了苏念的紧张,轻轻握了握她的手,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别怕,有我在。”他的声音很轻,却像一颗定心丸,让苏念瞬间平静了下来。

陈向导的手电筒光束照在前面的路上,小心翼翼地避开松动的石头:“咱们慢慢走,前面的通道会越来越窄,大家注意脚下。”

苏念点点头,跟着沈亦臻的脚步,一步步往石窟深处走。手电筒的光在黑暗中晃动,照亮了石壁上的痕迹,也照亮了他们前方的路。她知道,接下来的路会更难走,会遇到更多未知的危险,可只要身边有沈亦臻,有这份共同的约定,她就什么都不怕。

石窟里很安静,只有三人的脚步声和呼吸声,偶尔能听到蝙蝠飞过的“簌簌”声。苏念看着手里的抄本,看着身边的沈亦臻,心里忽然充满了力量——她知道,他们离国宝越来越近,离那个跨越了百年的约定,也越来越近。

喜欢目光所及都将是你请大家收藏:dududu目光所及都将是你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