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目光所及都是你什么歌 > 第166章 联盟的成立(第1页)

第166章 联盟的成立(第1页)

章:联盟的成立

秋日的晨光穿过梧桐叶隙,在市纪念馆门前的青石板上洒下斑驳的碎金。朱红色的大门敞开着,檐角的铜铃随着微风轻晃,出清脆的声响,像是在为这场特殊的集会奏响序曲。门前的广场上早已人头攒动,穿着休闲装的年轻人举着相机四处张望,鬓角染霜的老者捧着泛黄的文物图册低声交流,还有几位穿着志愿者马甲的人正引导着人流,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期待——今天,“民间文物保护联盟”将在这里正式成立。

苏念站在纪念馆大厅的回廊下,指尖轻轻拂过展柜里一尊宋代青瓷瓶的玻璃罩。阳光透过高窗落在她身上,为她米白色的衬衫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她转头看向不远处正在和几位收藏家交谈的沈亦臻,他穿着深灰色西装,身姿挺拔,正耐心倾听一位老者讲述家中传下来的清代字画修复经历,偶尔点头回应,眼神里满是认真。察觉到她的目光,沈亦臻抬眼望来,嘴角勾起一抹温和的笑意,隔着人群朝她比了个“一切顺利”的手势。

这场联盟的成立,源于三个月前一次偶然的文物抢救。当时苏念在城郊的旧货市场现了一批疑似民国时期的书信手稿,纸张已经泛黄脆,有些甚至被虫蛀得千疮百孔。她带着手稿找到沈亦臻时,这位以严谨着称的文物鉴定专家也难得露出了急切的神情——那些手稿竟是民国时期着名考古学家的田野笔记,记录了多处未被掘的古遗址信息,若是损毁,将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两人连夜联系专业修复师,又动身边的文物爱好者帮忙收集相关文献,整整一周连轴转,才终于将手稿修复并整理成册。也就是在那个深夜,看着工作室里堆积如山的文物资料和众人疲惫却满足的笑脸,沈亦臻突然说:“我们应该成立一个联盟,把这些散落在民间的力量聚起来。”苏念当时正用软毛刷轻轻清理手稿上的灰尘,闻言抬头,眼中瞬间亮起了光:“对,让更多人知道,保护文物不只是专家的事,每个普通人都能出一份力。”

从那以后,两人便开始忙着筹备联盟的各项事宜。沈亦臻负责联系文物界的专家学者和收藏家,用他多年积累的人脉为联盟搭建起专业支撑;苏念则一头扎进民间,走访旧货市场、古玩店,甚至在网上开设了“文物保护小课堂”,吸引了大批年轻的文物爱好者。有人质疑他们“民间组织做不了大事”,也有人担心联盟会沦为形式主义,但每当苏念看到那些年轻人为了寻找一件流失的民间文物,骑着电动车跑遍城市的各个角落,每当沈亦臻收到老者主动捐赠的家传文物,说“交给联盟,我放心”,他们就知道,这件事必须坚持下去。

“各位来宾,各位文物保护事业的同仁们,上午好!”纪念馆馆长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大厅,喧闹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苏念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衬衫的领口,和沈亦臻并肩走到台前。台下的目光齐刷刷地落在他们身上,有期待,有好奇,也有审视,但更多的是一种同频共振的热忱——那是对文物、对历史、对文化根脉的共同珍视。

馆长简单介绍了联盟成立的背景后,将话筒递给了沈亦臻。他接过话筒,目光缓缓扫过台下的人群,声音沉稳而有力量:“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做民间文物保护?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埋着祖先的故事;我们身边的每一件老物件,都藏着民族的记忆。上个月,我遇到一位老先生,他家里有一个清代的铜香炉,是他祖父传下来的。因为不懂保养,香炉的表面已经开始氧化黑,老先生急得睡不着觉,四处打听修复的办法。后来通过我们的预热活动,他找到了专业的修复师,当看到香炉重新焕光彩时,老先生握着我的手说,‘这不是一个香炉,这是我们家的根啊’。”

台下传来轻轻的叹息声,有人悄悄抹了抹眼角。沈亦臻顿了顿,继续说道:“文物从来不是冰冷的摆件,它是有温度的,是活着的历史。但现在,还有太多的民间文物因为缺乏保护知识而受损,还有太多的珍贵文物在流失。我们成立这个联盟,就是想搭建一个平台——让懂专业的人能挥所长,让爱文物的人能找到组织,让每一件散落的‘宝贝’都能被看见、被保护。”

掌声如潮水般响起,苏念看着沈亦臻的侧影,想起他为了筹备联盟,常常加班到深夜,甚至推掉了国外博物馆的邀请。她知道,对他而言,文物保护从来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种使命。

待掌声平息,苏念接过话筒,她的声音比沈亦臻更柔和,却带着同样的坚定:“大家好,我是苏念。在筹备联盟的过程中,我遇到过很多可爱的人。有一位叫小林的大学生,他利用暑假时间,走遍了家乡的十几个村落,拍摄了两百多张老建筑的照片,整理成《乡村文物档案》给我们;还有一位开古玩店的张老板,主动提出要免费为联盟提供鉴定咨询,他说‘以前开店是为了谋生,现在想为文物做点实事’;还有很多网友,在我们的线上平台分享自己家的‘老物件故事’,有民国时期的钢笔,有五六十年代的粮票,还有外婆传下来的银镯子……这些看似普通的物件,串联起的是一个个家庭的记忆,也是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举起手中的一本蓝色手册,封面印着“民间文物保护联盟章程”几个烫金大字:“今天,除了宣布联盟成立,我们还带来了这份《联盟章程》。这份章程不是束缚大家的条条框框,而是我们共同的约定。里面明确了联盟的宗旨——保护民间文物、传承历史文化;也规定了我们的主要工作,比如开展文物保护知识培训、组织文物普查活动、提供公益鉴定和修复咨询、建立民间文物档案库等等。”

苏念翻开手册,念出其中的一条:“章程第七条,鼓励所有联盟成员积极现身边的文物线索,无论是在旧货市场看到的老物件,还是乡村里即将倒塌的老建筑,甚至是家族中流传的古籍字画,只要你觉得它有历史价值,都可以向联盟反馈。我们会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评估,提供保护建议,必要时协助开展抢救性保护。”

话音刚落,台下就有人举手提问:“苏老师,我家里有一个祖传的砚台,不知道是不是文物,也不知道该怎么保护,联盟能帮忙吗?”

苏念笑着点头:“当然可以。联盟今天就设立了现场咨询台,会后大家可以带着自己的疑问或者文物照片去咨询。我们还会定期组织线下鉴定活动,邀请专家为大家免费鉴定。另外,我们的线上平台也已经上线,大家可以在上面提交文物线索,查看保护知识科普,还能和其他成员交流经验。”

又有人问道:“沈老师,苏老师,联盟以后会组织实地考察吗?比如去一些古遗址看看?”

沈亦臻回答:“会的。我们已经和周边几个县市的文物部门达成了合作,下个月就会组织第一次‘文物寻踪’活动,去考察一处宋代的古窑址。到时候会通过联盟的公众号招募成员,大家可以关注报名。不过要提醒大家,考察活动会严格遵守文物保护规定,不允许随意触碰或破坏文物,我们的目的是了解文物、保护文物,而不是打扰文物。”

提问声此起彼伏,苏念和沈亦臻耐心地一一解答,从文物修复的技术细节,到联盟的会员制度,再到如何预防文物诈骗,每一个问题都得到了细致的回应。大厅里的气氛越来越热烈,原本有些拘谨的人们开始互相交流,有人交换联系方式,约定会后一起去咨询台;有人讨论着家里的老物件,分享着自己的保护心得;还有几位老者围在一起,翻看联盟章程,不时点头称赞。

上午十一点,成立仪式进入尾声。馆长、沈亦臻、苏念以及几位联盟的起人一起走上台,在红色的绸布前站定。“我宣布,‘民间文物保护联盟’正式成立!”随着馆长的一声宣布,众人一起拉下绸布,露出了身后“民间文物保护联盟”的金色牌匾。阳光正好落在牌匾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台下的掌声和欢呼声再次响起,相机的快门声此起彼伏。

仪式结束后,咨询台前排起了长队。苏念走到咨询台旁,帮忙整理资料,看到一位老太太颤巍巍地拿着一个布包走过来,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一个民国时期的银簪,簪头刻着精致的梅花图案。“姑娘,你帮我看看这个簪子,是我婆婆传下来的,我想好好保存,留给我孙女。”老太太的声音带着期盼。

苏念接过银簪,仔细看了看,又用软布轻轻擦了擦簪身:“阿姨,这是一个民国时期的银簪,工艺很精致,很有保存价值。您平时可以把它放在干燥的盒子里,避免接触汗水和化妆品,如果表面氧化了,可以用软布蘸点牙膏轻轻擦拭,不要用硬东西刮。”她一边说,一边拿出一张文物保养小贴士递给老太太,“这上面有详细的保养方法,您可以照着做。”

老太太接过小贴士,紧紧握在手里,连声道谢:“太谢谢你了,姑娘!以前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护着它,现在放心了。”

沈亦臻也在另一处咨询台忙碌着,他正在为一位年轻人鉴定一幅字画。年轻人紧张地看着他,直到听到“这是一幅清代晚期的仿品,虽然不是真迹,但画工不错,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时,才松了口气:“太好了,我还以为是假的没用了呢。以后我会好好保存它,也会多学些文物保护的知识。”

夕阳西下时,纪念馆里的人群才渐渐散去。苏念和沈亦臻站在门前的台阶上,看着人们离去的背影,脸上带着疲惫却满足的笑容。地上散落着一些宣传册,还有几张被风吹起的文物照片,沈亦臻弯腰捡起一张,照片上是小林拍摄的乡村老建筑,屋檐下的雕花清晰可见。

“你看,我们的联盟已经开始挥作用了。”沈亦臻将照片递给苏念,语气里带着欣慰。

苏念接过照片,指尖轻轻摩挲着画面:“是啊,今天有很多人说,以前觉得文物保护离自己很远,现在才知道,原来自己也能做很多事。其实,每一个愿意为文物多花一点心思的人,都是文物的守护者。”

晚风拂过,卷起几片梧桐叶,落在他们脚边。远处的城市渐渐亮起灯火,纪念馆的牌匾在暮色中依然清晰。苏念知道,联盟的成立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要组织更多的培训活动,要建立更完善的文物档案库,要帮助更多的民间文物得到保护,要让更多的人爱上文物、守护历史。

她转头看向沈亦臻,眼中闪烁着光芒:“以后,我们一起加油。”

沈亦臻握住她的手,掌心温暖而有力:“一起加油。”

夜色渐浓,纪念馆门前的铜铃依旧轻轻摇晃,像是在为这场刚刚开始的文化守护之旅,继续奏响温柔而坚定的乐章。而那些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文物,那些藏在寻常百姓家中的“宝贝”,从此有了更多被看见、被保护的可能。因为他们知道,有一个联盟,有一群热爱文物的人,正在为它们守护着温度,守护着历史,守护着属于这个民族的文化根脉。

喜欢目光所及都将是你请大家收藏:dududu目光所及都将是你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