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金佛的归宿
晨雾还未完全散尽时,青灰色的四合院里已飘起了淡淡的龙井茶香。苏念坐在梨花木八仙桌旁,指尖轻轻拂过桌角那只深褐色的锦盒,盒身表面绣着的缠枝莲纹样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泽,每一针每一线都像是在诉说着过往的岁月。她抬眼望向窗外,院中的老槐树刚抽出新绿,几片嫩叶被风卷着落在青石板上,出细碎的声响,却丝毫没打乱她此刻平静的心绪。
“在想什么?”沈亦臻端着两只白瓷茶杯走过来,杯沿腾起的热气模糊了他眼底的温柔。他将其中一杯推到苏念面前,指尖不经意间触碰到她的手背,温热的触感让两人都微微一顿,随即相视而笑——自金佛现世以来,他们经历了太多惊心动魄,此刻这份安稳,倒显得格外珍贵。
苏念端起茶杯,氤氲的水汽拂过脸颊,她轻轻抿了一口,茶香在舌尖蔓延开来,也让她纷乱的思绪清晰了几分:“我在想,这尊金佛陪了我们这么久,今天过后,就要去新的地方了。”她说着,目光又落回锦盒上,仿佛能透过厚重的锦缎,看到里面那尊流光溢彩的金佛。
那尊金佛是三个月前他们在城郊一座废弃古寺的地宫深处现的。当时地宫积水没过脚踝,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霉味,唯有金佛被放置在汉白玉基座上,虽蒙着一层薄尘,却依旧难掩其璀璨——佛身由纯金打造,高约两尺,螺髻分明,双目微阖,嘴角噙着悲悯的笑意,衣纹褶皱间还镶嵌着数十颗红蓝宝石,在手电筒的光线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后来经文物专家初步鉴定,这尊金佛竟是南宋时期的皇家贡品,因战乱流落民间,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无论是工艺价值还是历史意义,都堪称国宝级文物。
这些日子,金佛一直被妥善存放在四合院的保险柜里。苏念和沈亦臻并非没有过犹豫——这样一尊价值连城的国宝,若私人收藏,足以改变他们的生活;可每当夜深人静时,看着锦盒里静静躺着的金佛,他们总会想起专家说过的话:“这样的文物,不该只属于某一个人,它是历史的见证,应该让更多人看到,让它的故事被更多人知晓。”
“其实我们早就做了决定,不是吗?”沈亦臻握住苏念的手,他的掌心温暖而有力,总能给她莫名的安心,“比起让它躺在保险柜里,只有我们两人知晓,我更想看到它在博物馆里,被妥善保护,被万千人瞻仰,让更多人了解它背后的历史。”
苏念点点头,眼底泛起微光。她想起上周去国家博物馆参观时的场景——展厅里人头攒动,孩子们踮着脚尖,听讲解员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老人们戴着老花镜,在展柜前驻足良久,眼神里满是对历史的敬畏。那一刻她便明白,金佛真正的归宿,从来都不是私人的收藏柜,而是能让它“活”起来的博物馆。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了汽车引擎的声音,伴随着轻轻的敲门声。沈亦臻起身去开门,苏念则小心翼翼地将锦盒抱在怀里,指尖因用力而微微泛白——这既是对金佛的珍视,也是对即将到来的分别的不舍。
开门后,只见院门外停着两辆黑色的商务车,车身上印着“国家博物馆”的字样。为的是一位头花白、穿着中山装的老人,他戴着一副金边眼镜,眼神温和却透着严谨,正是国家博物馆的馆长周明远。周馆长身后跟着几位穿着深蓝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每个人手中都提着专业的文物保护箱,神情肃穆。
“沈先生,苏小姐,打扰了。”周馆长快步走上前,主动伸出手,语气里满是敬意,“感谢你们愿意将如此珍贵的文物捐赠给国家,这不仅是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支持,更是对历史文化的守护。”
沈亦臻与周馆长握手,语气诚恳:“周馆长客气了,保护国宝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这尊金佛能有国家博物馆这样专业的机构守护,我们也能放心。”
苏念抱着锦盒走上前,周馆长的目光落在锦盒上,眼神瞬间变得郑重起来。他轻轻拂去锦盒上的浮尘,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对待一件稀世珍宝:“这尊金佛我们已经做了详细的前期研究,它的工艺在南宋时期堪称顶尖,尤其是佛身镶嵌的宝石,每一颗都有明确的历史记载,对研究当时的中外文化交流有着重要意义。”
工作人员随即打开带来的文物保护箱,箱子内部铺着柔软的防震海绵,还配备了恒温恒湿的设备。周馆长亲自戴上白色的手套,小心翼翼地打开锦盒——当金佛的光芒透过锦盒的缝隙洒出来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忍不住屏住了呼吸。
佛身历经八百年岁月,依旧金光熠熠,螺髻上的每一缕丝都雕刻得细致入微,衣纹褶皱间的宝石在晨光里闪烁着温润的光泽,仿佛下一秒,佛像便会睁开双眼,俯瞰众生。工作人员拿出专业的测量工具,仔细记录着金佛的尺寸、重量,每一个数据都反复核对,生怕出现丝毫差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你们看,这佛身的底部还有一行阴刻的小字。”周馆长指着金佛底座,语气里满是激动,“经我们辨认,这是当时铸造工匠的名字,还有铸造的年份。这为我们研究南宋时期的官营手工业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证据。”
苏念和沈亦臻凑过去看,果然在底座的角落里看到一行细密的小字,虽然有些模糊,但依稀能辨认出“嘉定十年,张谨造”的字样。嘉定十年,也就是公元年,距今已有八百多年。那一刻,他们仿佛看到了八百多年前,工匠张谨带着一群手艺人,在火炉旁日夜劳作,将一块块纯金锻造成这尊庄严的佛像,每一笔雕刻都凝聚着他们的匠心。
工作人员将金佛小心翼翼地放入文物保护箱中,盖上箱盖前,周馆长再次看向苏念和沈亦臻,语气郑重:“请两位放心,我们会为金佛专门开辟一个展区,配备最先进的文物保护设备,还会组织专家团队深入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编写详细的解说词,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了解它背后的故事。”
“谢谢周馆长。”苏念的声音有些哽咽,她看着被妥善安放好的文物保护箱,心里既有不舍,又有欣慰。这尊金佛,曾见证过战乱与流离,如今终于能在国家博物馆里,得到最妥善的保护,被更多人看见,这或许就是它最好的归宿。
工作人员抬起文物保护箱,动作缓慢而平稳,每一步都走得格外小心,仿佛肩上扛着的不是一尊金佛,而是一段厚重的历史。周馆长跟在后面,时不时叮嘱着工作人员注意安全,眼神里满是牵挂。
苏念和沈亦臻一直送到院门外,看着文物保护箱被小心翼翼地抬上商务车,周馆长再次握住他们的手:“再次感谢你们的无私捐赠。下周博物馆会为这尊金佛举办一个隆重的捐赠仪式,还请两位务必参加,届时我们会为你们颁‘文物保护贡献奖’。”
沈亦臻点头答应,看着商务车缓缓驶离,车窗外的“国家博物馆”字样在晨光里渐渐远去。苏念靠在沈亦臻的肩上,看着车影消失在街角,嘴角却不自觉地扬起笑容——她仿佛已经看到,在国家博物馆的展厅里,无数人驻足在金佛前,听着讲解员讲述它的故事,孩子们睁着好奇的眼睛,老人们满是敬畏的神情,而金佛依旧保持着那悲悯的笑容,静静地守护着这段跨越八百年的历史。
“都过去了。”沈亦臻轻轻拍了拍苏念的背,语气温柔,“以后我们想它了,就来博物馆看它。”
苏念点点头,转身看向院内的老槐树,新抽的嫩叶在阳光下泛着生机。她知道,这尊金佛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它只是开启了新的篇章——从私人的珍藏,变成了全民的财富;从尘封的历史,变成了鲜活的文化记忆。而她和沈亦臻,也只是这段历史的守护者之一,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传递下去,是他们能为历史做的最有意义的事。
晨雾彻底散去,阳光洒满整个四合院,青石板上的露珠折射出晶莹的光芒。苏念和沈亦臻并肩坐在八仙桌旁,手中的茶杯早已凉透,可两人的心里却满是温暖。他们知道,多年后再想起今天,想起那尊被小心翼翼抬走的金佛,想起周馆长郑重的嘱托,他们一定会为今天的决定而骄傲——因为他们守护的,不仅是一尊金佛,更是一段不可复制的历史,一份流淌在血脉里的文化传承。
喜欢目光所及都将是你请大家收藏:dududu目光所及都将是你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