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凌云最新章节 > 第133章 论道前夕(第1页)

第133章 论道前夕(第1页)

青云宗迎客峰的登记处前,人声渐歇。

凌云按流程递交了修士铭牌,登记弟子核对信息时,看到“道号尘凡,元婴初期”的字样,眼中闪过一丝敬畏——能收到代掌门亲自派送的特邀请柬,又有着元婴修为,哪怕穿着粗布麻衣,也绝非寻常散修。登记弟子不敢怠慢,快录入信息后,递还铭牌,恭敬地说道:“尘凡先生,您的观礼令牌已录入信息,可在宗门外围自由活动,七日後辰时,凭此令牌前往青云顶参加论道大会。”

“多谢。”凌云接过铭牌,指尖的尘意微微波动,将令牌收入怀中。他婉拒了登记弟子“派专人引路”的提议,只问清了外围僻静区域的方位,便转身汇入人流,朝着宗门深处走去。

青云宗不愧是青州大宗,山门内灵气浓郁得几乎化不开,青石板路蜿蜒向上,两旁青松翠柏,亭台楼阁掩映在云雾中,透着一股仙家气派。沿途不时能看到身着青色道袍的弟子,或巡逻值守,或结伴而行,言行间带着宗门修士的沉稳与骄傲。偶尔有弟子注意到凌云,见他穿着普通,周身无甚灵光,虽有好奇,却也并未过多打探——论道前夕,各地修士汇聚,奇人异士不在少数,没人愿意轻易招惹是非。

凌云没有停留,循着登记弟子指引的方向,穿过几条僻静的山径,来到一处名为“静云谷”的区域。谷内草木繁盛,溪水潺潺,几座简朴的石屋错落分布,是青云宗为外来观礼修士准备的临时居所。他选了最靠里的一间石屋,推门而入,屋内陈设简单,只有一张石床、一张石桌,却干净整洁,窗外便是青翠的竹林,环境十分清幽。

安顿好后,凌云没有立刻打坐修炼,而是走到窗边,推开木窗。山风带着清冽的灵气涌入,吹动他额前的丝,也吹动了腰间裹着粗布的尘凡剑。他抬手,轻轻抚摸着剑鞘,粗糙的粗布下,是剑身温润的触感,这触感如同老友的陪伴,瞬间勾起了他心中积压十三年的回忆。

记忆的闸门,从青风城的那条巷口开始缓缓打开。

十三年前,他被逐出青云宗,丹田被石磊三招震伤,灵力溃散,如同丧家之犬般逃出青州。一路辗转,衣衫褴褛,伤痕累累,腹中饥饿难忍,最终在青风城的巷口,放下了所有的骄傲与尊严,第一次向路人伸出了乞讨的手。

“那个……大嫂……我很饿,能不能给点吃的……”

他低着头,声音沙哑得几乎听不清,脸颊滚烫,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那时的他,是青云宗众星捧月的天才,是九窍玲珑心的持有者,是被玄阳子掌门护在羽翼下的宠儿,可转眼间,却沦为了沿街乞讨的乞丐。路人的白眼、嘲笑、呵斥,如同针般扎在他的心上,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

被农妇认出是“青云仙师”,被围观,被指指点点的那一刻,像无数淬了毒的针刺入骨髓,比腹中那蚀骨钻心的饥饿感更难以承受……

画面一转,破庙中,高烧不退,呼吸越来越微弱,每呼吸一次都像在吞咽玻璃碎片,每一次呼吸都带着轻微的颤抖,就在自己意识即将沉入黑暗的那一刻,温热的米汤触碰到他干裂的唇,那温热的液体划过干涸的喉咙,仿佛一股暖流瞬间驱散了骨髓中的寒意。

那一勺一勺的米汤喂到嘴里,是自己意识清醒了不少,“为……为什么?”

老乞丐咧开嘴漏出一口残缺不全的牙,像是在笑,那笑容苦涩却温暖,皱纹在脸上堆成沟壑:“人活着……总得有点念想……”

凌云抚摸着尘凡剑的手微微收紧,指尖传来剑身的震颤,仿佛在回应他的回忆。他想起了在西荒的日子,那是他最艰难的岁月,也是他“在尘泥里扎根”的开始。他在废弃的堡垒中栖身,用凡铁锻造了这柄尘凡剑,没有灵材,没有秘法,只有日复一日的打磨;他猎杀低阶妖兽换取食物和灵草,渴了喝戈壁的盐碱水,累了就躺在冰冷的石板上休息;他放弃了所有快晋升的捷径,按照《尘心诀》的法门,一点点淬炼灵力,夯实根基,哪怕一年只能进步一丝,也从未放弃。

他想起了西荒的风沙,如同刀子般割在脸上,却让他的意志愈坚韧;想起了废弃堡垒中的七日筑基,灵力突破的那一刻,他没有欣喜若狂,只有一种脚踏实地的踏实;想起了葬仙渊底,玄尘长老的残魂托付罪徒令牌时的沉重,那一刻,他的“念想”,从“活下去”变成了“还沉冤一个清白”。

思绪流转,又回到了十三年前的青云宗演武场。

阳光刺眼,他穿着华丽的青云道袍,手持流霞剑,意气风地站在石磊面前。那时的他,仗着九窍玲珑心的天赋,不屑于修炼基础功法,总觉得“天才就该走捷径”;玄阳子掌门的纵容,让他更加嚣张跋扈,认为整个青云宗都该围着他转。

可石磊只用了三招,直接震碎了他的丹田。

他倒在演武场上,听着周围的窃窃私语,看着身为外门弟子的石磊,那洗的白的衣服,看着其他人眼中的轻蔑,看着玄阳子掌门欲言又止的表情,心中充满了屈辱与怨恨。那时的他,恨石磊的“趁人之危”,恨长老们的“落井下石”,恨玄阳子的“不够护短”,却从未想过,自己的失败,早已是注定——没有根基的天赋,如同无根之木,风一吹就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被逐出宗门后,这份怨恨成了他活下去的动力,支撑着他在西荒的尘泥中挣扎。可随着岁月的流逝,随着修为的稳步提升,随着对《尘心道》的深入感悟,这份怨恨渐渐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坦然的正视。

他开始明白,石磊的三招,不是羞辱,而是最清醒的警钟,让他看清了自己的短板;玄阳子的纵容,不是爱,而是沉重的枷锁,让他在天赋的光环中迷失了方向;长老们的排斥,虽有私心,却也揭露了他性格中的缺陷。

在乱魔海的焰尘岛,他自毁金丹,以精血为肥,以尘意为壤,重筑元婴。那七天七夜的剧痛,让他数次昏厥,却也让他彻底摆脱了旧根基的束缚。当灰衣元婴凝结成形的那一刻,他终于悟透了玄阳子临终前的那句“凌云若在,或能悟透”——悟透的不是化神关窍,而是“根基”与“收敛”,是“天赋是,而非终点”,是“真正的强大,源于尘泥中的坚守”。

后来,罪徒令牌的秘密揭开,百年冤案的真相浮出水面,他的“念想”又多了一份沉重的责任。他要为玄尘一脉昭雪沉冤,要清算玄虚、玄泽的罪行,这不是复仇,而是守护正道的底线,是对那些冤死英灵的交代。

凌云缓缓松开手,窗外的山风依旧吹拂,竹林沙沙作响,如同岁月的低语。他的眼神,从最初的茫然、屈辱、怨恨,渐渐变得平静、沉稳、坚定。

十三年了。

从青风城巷口的乞讨者,到西荒戈壁的筑基修士;从乱魔海的尘剑先生,到如今元婴三层的尘道修士;从依赖天赋的“天选之子”,到扎根尘泥的“凡俗行者”,他走过了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也完成了一场彻底的蜕变。

曾经,他以为回到青云宗,是为了复仇,是为了向所有人证明自己;可如今,站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他心中只剩下平和。百年论道,对他而言,不再是一场复仇的盛宴,而是一次道路的验证——验证他的《尘心道》,是否能经得起高阶修士的考验;验证他的道心,是否真的坚如磐石;验证“扎根尘泥、刚柔并济”的修行之路,是否能走得长远。

他与石磊的重逢,不再是恩怨的了结,而是两种道路的碰撞——石磊的“正道坦途”,他的“尘道坚守”,究竟谁的道,更能契合天地大道,更能经得起岁月的磨砺。

至于玄泽的阴谋,百年冤案的清算,那是他必须承担的责任,是守护正义的底线,而非宣泄怨恨的工具。他会在论道大会上,当着所有修士的面,揭露真相,还玄尘一脉清白,但这不是为了报复,而是为了让公道得以伸张,让黑暗暴露在阳光之下。

凌云低头,看着自己的双手。这双手,曾乞讨过,曾锻造过,曾猎杀过,曾救人过,如今,这双手握着尘凡剑,也握着自己的道心。他能清晰地感觉到,丹田内的灰衣元婴正盘膝静坐,两寸大小的身躯散着碧褐色的灵光,刚柔并济的尘意如同呼吸般起伏,平静而坚定。

“老乞丐,谢谢你。”凌云对着窗外的山风,低声自语,眼中带着释然的笑容,“你的话,我终于懂了。活着的念想,不是复仇,不是证明,而是守住自己的道,走好自己的路,守护该守护的正义。”

山风拂过,带着青云宗的灵气,也带着远方的讯息。距离百年论道,只剩七日。

凌云关上窗户,转身走到石桌前盘膝坐下。他没有立刻修炼,而是闭上眼睛,将所有的思绪沉淀下来。丹田内的元婴与肉身完美共鸣,尘意如同平静的湖水,不起一丝波澜。

他的心态,已然圆满。

不再被过去的恩怨束缚,不再被未来的未知焦虑,只是平静地等待着论道大会的到来。

凌云的身影在石屋内静坐,如同一块扎根尘泥的古石,沉稳而坚定。七日後的青云顶,他将以“尘凡”之名,以尘道之力,在所有修士的见证下,书写属于自己的正义与荣光,完成这场迟到了十三年的“道路验证”。

喜欢凌云重塑记:从废徒到仙途请大家收藏:dududu凌云重塑记:从废徒到仙途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