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七零小农女免费阅读 > 第13章 父母进城(第2页)

第13章 父母进城(第2页)

林长河知道后,什么也没说,只是第二天提早下班,陪着岳母去菜市场,手把手教她认秤、讲价。

娘,看这个秤星,到这里就是一斤。

买菜要赶早,这时候的菜最新鲜。

遇到不老实的商贩,咱们可以去市场管理处投诉。

苏母学得认真,很快就掌握了窍门。当她第一次独立买回物美价廉的蔬菜时,开心得像个孩子。

苏父则对省城的图书馆产生了浓厚兴趣。一天,林长河陪他去图书馆,老人看着满架子的书,感慨万千:要是年轻时能有这么多书看该多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细心的林长河当即给岳父办了借书证,还特意挑了几本字大图多的农业科技书籍。

爹,以后您常来,想看什么书都有。

苏父摸着崭新的借书证,眼中闪着泪光:好,好

三天时间很快过去,老两口要回村了。临走前的晚上,苏母拉着女儿的手说:晚晚,娘以前总担心你在外受苦。现在看见你们过得这么好,娘就放心了。

苏父则把林长河叫到一边,郑重地说:长河,晚晚就交给你了。你是个好孩子,爹相信你。

回村的车来了,老两口依依不舍地上车。苏母从车窗探出头,不停地挥手;苏父虽然沉默,但眼中满是骄傲。

送走父母,回到出租屋,苏晚现桌上放着一个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母亲腌的咸菜和父亲偷偷留下的二十元钱。还有一张字条,是父亲歪歪扭扭的字迹:给晚晚买件新衣裳。

苏晚的眼泪瞬间涌了出来。林长河轻轻揽住她的肩:下次接他们来多住些日子。

一个月后,苏晚收到父亲的来信。信上说,回村后老两口成了村里的,天天有人来打听省城的新鲜事。父亲在信末写道:爹以你为荣。

随信寄来的还有母亲做的一批鞋垫,每双都绣着二字。

娘的眼睛不好,还做这么多鞋垫苏晚抚摸着精细的针脚,声音哽咽。

林长河默默记下岳母的鞋码,第二天就去百货公司买了副老花镜寄回村里。

时光飞逝,转眼又到年底。这一次,不用苏晚接,老两口自己坐车来了省城。与上次的手足无措不同,这次他们显得从容许多。

苏母熟练地生火做饭,还会用城里灶具炒几个小菜;苏父则带着老家特产,分给左右邻居,很快就和楼里的老人们熟络起来。

最让苏晚惊喜的是,父母居然记住了厂里几个老师的名字,见面时能叫出名来。

张师傅,听说你上个月又带了新徒弟?

李大姐,你儿子的亲事定下来没有?

工人们都很喜欢这对朴实的老夫妻,经常和他们拉家常。

一天下班,苏晚看见父亲在院子里和几个老工人下棋,母亲则和女工们一起腌咸菜,有说有笑。这一幕让她倍感温暖。

晚上,苏母对女儿说:晚晚,娘想明白了。城里也好,乡下也罢,重要的是你们过得好。

苏父也难得地多说了几句:你们年轻,该闯就闯。家里不用惦记,爹娘支持你们。

这次,老两口住了一个星期。临走时,苏母已经会用煤球炉做一桌好菜,苏父也学会了坐公交车去公园听戏。

送别的车站,不再有泪水,只有满满的祝福。

常回来看看。苏母叮嘱。

好好干。苏父简短地说。

回出租屋的路上,苏晚靠着林长河的肩,轻声说:长河哥,谢谢你。要不是你,我爹娘不会这么快适应省城的生活。

林长河握住她的手:他们也是我爹娘。

星光下的省城,灯火璀璨。在这个曾经陌生的城市里,他们不仅建立了事业,更收获了家庭的温暖与支持。从乡村到城市,改变的不仅是生活方式,更是代际之间的理解与包容。

而苏晚知道,无论走得多远,飞得多高,父母的关爱永远是她最坚实的后盾。

喜欢七零锦绣小农媳请大家收藏:dududu七零锦绣小农媳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