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七零农村小媳妇 > 第18章 省城的第一个春(第2页)

第18章 省城的第一个春(第2页)

他转身,熟练地生起煤球炉,烧水,又从带来的布包里拿出几个还冒着热气的馒头和一小碟酱菜。温暖的烟火气渐渐驱散了屋内的冷清和苏晚心头的阴霾。

第二天,腊月二十七,林长河开始了他的“应对策略”。他先是召集了所有留厂的工人,包括孙卫国等本地青年和张梅等几个尚未离开的老员工。

林长河站在前面,没有过多煽情,只是平静地陈述现状:“情况,大家都清楚。订单紧,人手少。厂子是大家的饭碗,牌子砸了,谁也没好处。”他目光扫过众人,“愿意留下来加班赶工的,我林长河记在心里。春节三天,工资按五倍算。年夜饭,厂里管,有鱼有肉。”

他没有强迫,只给出条件和承诺。孙卫国第一个站出来:“厂长,我留下!反正我家就在城里,啥时候都能聚!”

张梅也紧随其后:“我也留下!晚晚和长河待咱们不薄,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

有几个家稍远但尚未动身的工人,互相看了看,一咬牙也站了出来:“算了,晚回去两天!咱也跟着干!”

一支二十人左右的“春节突击队”就这样迅组成。林长河重新编排了工序,将有限的人力集中在最紧急、附加值最高的订单上。他亲自上阵,操作机器、搬运货物,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他那沉默却可靠的身影,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动员力量。

苏晚也振作起精神,负责后勤保障和对外联络。她亲自去采购肉、蛋、蔬菜,确保加班期间的伙食丰盛;她逐一给重要客户打电话,解释情况,恳请宽限几日,并承诺假期一过立刻优先货。她的真诚和厂子以往的良好信誉,赢得了大部分客户的理解。

腊月二十九,除夕。

省城的年味已经浓得化不开了。空气中弥漫着油炸食物的香气,鞭炮声此起彼伏,孩子们穿着新衣在巷子里追逐嬉闹。锦绣制造厂的车间里,却依然是另一番景象。机器还在运转,只是度比平时慢了些,工人们埋头工作,但气氛并不压抑,反而有种同心协力的暖流在悄然涌动。

傍晚,林长河下令提前收工。他和苏晚一起,在厂区空地上支起了几张大方桌,食堂大师傅端上了精心准备的年夜饭——红烧肉、清炖鸡、糖醋鲤鱼、还有满满几大盆饺子,甚至还有几瓶白酒和汽水。

没有家人环绕,没有乡土鞭炮,但这顿特殊的年夜饭,却吃得格外热闹、暖心。工人们围坐在一起,互相敬酒夹菜,说着吉祥话,笑声不断。孙卫国带头起哄,让两位厂长讲几句。

苏晚站起身,看着眼前这一张张或许带着疲惫却充满真诚的脸庞,眼眶再次湿润了。她举起一杯汽水,声音哽咽却清晰:“谢谢!谢谢大家!谢谢你们能在今天留下来,和我们一起守着我们这个‘大家’。我苏晚,敬大家!祝我们所有人,新的一年,平安顺遂,祝我们的‘锦绣’,前程似锦!”

工人们热烈鼓掌,纷纷举杯。林长河也站了起来,他没有多话,只是举起酒杯,沉声道:“辛苦。都在酒里。”说罢,一饮而尽。动作干脆利落,却让工人们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谢意。

年夜饭后,工人们各自回家或回宿舍,等待新年的钟声。喧嚣散去,厂区恢复了寂静,只剩下门口那两盏苏晚特意挂上去的红灯笼,在寒风中散着温暖的光晕。

苏晚和林长河没有回冰冷的出租屋,而是回到了办公室。炉子上坐着水,咕嘟咕嘟地响着。窗外,零星的烟花蹿上夜空,炸开一瞬间的绚烂,映亮了室内的陈设。

“长河哥,这是我们第一个不在家过的年。”苏晚捧着热水杯,轻声说。

“嗯。”林长河坐在她对面,擦拭着一台半自动缝纫机的核心零件——这是他过年独有的“休息”方式。

“有点想爹娘,想村里……”苏晚的声音低了下去。

林长河停下动作,抬头看她:“等忙过这阵,我陪你回去。”

他的承诺总是很简单,却从未落空。苏晚心里一暖,点了点头。她走到窗边,看着远处城市星星点点的灯火,和夜空中偶尔绽放的烟花。

“虽然没在家,但我觉得,这个年过得特别有意义。”她转过身,靠在窗台上,脸上露出了释然又坚定的笑容,“我们靠自己的力量,在省城站稳了脚跟,有了自己的事业,还有这么多愿意跟我们同甘共苦的工人。长河哥,我不怕了。”

林长河走到她身边,与她并肩望向窗外。在这个举国团圆、他们却独自坚守的除夕夜,在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城市里,他们的心靠得前所未有的近。

“以后,”林长河低沉的声音打破寂静,“每年都会更好。”

零点的钟声似乎从很远的地方传来,隐约而悠长。更多的烟花在城市上空绽放,将夜幕装点得五彩斑斓。

苏晚侧过头,看着林长河被窗外流光勾勒出的硬朗轮廓,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力量。这个远离故乡、充满忙碌与坚守的春节,注定将成为他们记忆中最难忘、也最珍贵的一页。它见证了他们的奋斗,他们的担当,以及他们之间那无需言说、却坚不可摧的情谊。

新的一年,在希望与挑战中,如期而至。

喜欢七零锦绣小农媳请大家收藏:dududu七零锦绣小农媳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