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七零重生锦绣之妻 > 第29章 意外的访客(第1页)

第29章 意外的访客(第1页)

腊月将至,北风愈凛冽,吹得作坊的窗户纸哗哗作响。苏晚正在教新来的女工小梅如何给工作服锁边,忽听得院外传来一阵不同于寻常的汽车引擎声——不是村里拖拉机的突突声,也不是军工厂吉普车熟悉的声响,而是一种低沉稳健的轰鸣。

“这时候谁会来?”赵婶子疑惑地抬头,手上的针线活却没停。

苏晚心中一动,走到窗边望去。只见一辆黑色的上海牌轿车停在了院门口,这种车在县城都少见,更别说村里了。车上下来两个穿着深色中山装的中年男子,气质儒雅,与村里的氛围格格不入。

“请问这里是苏晚同志家吗?”为那个戴眼镜的男子彬彬有礼地问道,口音带着明显的省城腔调。

苏晚忙迎出去:“我是苏晚,请问您们是”

眼镜男子微笑着递上一张名片:“我们是省城第一机械厂的,我姓陈,这位是刘工。听说您这里为军工厂提供劳保产品,特地来学习参观。”

省城第一机械厂!这个名字让苏晚的心跳骤然加。她记得杨厂长提过,他的老战友就在那里管后勤。

“欢迎欢迎!”她稳住心神,得体地将两人请进院子,“寒舍简陋,让您们见笑了。”

陈主任和刘工却对这个小院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仔细打量着整齐的鸡舍兔笼、晾晒的果脯、还有窗明几净的作坊,眼中不时闪过惊讶。

“这些都是您一手办起来的?”刘工忍不住问,语气中带着难以置信。

苏晚谦虚地笑笑:“都是大家帮衬,慢慢摸索出来的。”

她将两人请进作坊。女工们见有贵客到访,都有些紧张,但在苏晚的眼神示意下,很快恢复了正常的工作节奏。

陈主任的目光锐利而专业,他拿起一件刚做好的工作服,仔细检查针脚和做工:“这手艺不错啊,比我们厂采购的也不差。”

刘工则对缝纫机感兴趣:“听说您改良过缝纫机的使用方法?”

苏晚点点头,叫来秀云演示她改进的针脚密度调节方法。秀云虽然紧张,但操作熟练,讲解清晰,让两位省城来的专家连连点头。

参观完作坊,苏晚又带他们看了腌菜坊和养殖区。陈主任对循环利用的模式特别感兴趣:“用菜叶喂鸡兔,用粪便肥菜地,这个思路很好!”

这时,林长河从外面回来,看见陌生的轿车和客人,脚步微微一顿。苏晚忙介绍:“长河哥,这二位是省城第一机械厂的领导。这是我爱人,林长河。”

林长河沉稳地上前握手,举止得体,丝毫不输城里人。陈主任注意到他军人的站姿和气质,多问了一句:“林同志当过兵?”

“在北疆服役过。”林长河简短地回答。

这个现让陈主任的态度更加尊重:“原来是战友!我在军校进修过,算半个军人。”

有了这层关系,气氛更加融洽。苏晚趁机请两人品尝新做的桃脯和酱菜。陈主任尝过后赞不绝口:“这个味道很特别!甜而不腻,酸爽开胃。苏晚同志真是多才多艺啊!”

闲聊中,苏晚了解到省城第一机械厂有上千名职工,劳保需求很大。而且厂里还有附属幼儿园和小学,对零食的需求也不小。

“不瞒您说,”陈主任推推眼镜,“我们这次来,除了参观学习,也确实有合作的想法。杨厂长可是把您夸上天了。”

苏晚心中激动,却保持镇定:“感谢领导赏识。我们虽然规模小,但质量从不马虎。”

“看得出来。”陈主任点头,“特别是这种家庭作坊式的管理模式,很有特色。工人们积极性高,责任心强,这是大厂比不了的。”

他顿了顿,正色道:“我们想先订一批劳保用品试试。工作服一百套,劳保鞋两百双,另外这些零食也可以要一些,给厂里幼儿园的孩子们尝尝。”

这个订单量让苏晚又喜又忧。喜的是机会难得,忧的是以现在的产能,很难按时完成。

陈主任看出她的顾虑,笑道:“不急,春节前交货就行。价格就按您给军工厂的算,怎么样?”

这条件相当优厚。苏晚压下激动,郑重答应:“感谢领导信任,我们一定按时保质完成!”

谈完正事,陈主任又提出想看看村里的环境。苏晚便和林长河陪他们在村里转转。

时近中午,炊烟袅袅升起,空气中弥漫着饭香。孩子们在雪地里玩耍,看见生人也不怕生,好奇地围过来。陈主任兴致很高,还和孩子们聊了几句。

“农村变化很大啊。”他感慨道,“特别是您家,简直是个小型综合工厂了。”

刘工则对林长河更感兴趣,两人聊起了部队生活,相谈甚欢。苏晚现,自己这个沉默寡言的丈夫,在谈起专业领域时竟然也能侃侃而谈。

路过小学时,正赶上放学。孩子们看见苏晚,都亲热地喊“晚晚姐”,有几个还跑过来给她看自己得到的小红花。这一幕让陈主任很是触动。

“苏晚同志在村里很受爱戴啊。”他微笑着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苏晚不好意思地笑笑:“都是乡里乡亲的,互相帮衬。”

中午,苏晚留两人在家吃饭。苏母亲自下厨,做了几个拿手菜:小鸡炖蘑菇、红烧鲤鱼、酸菜粉条,还有新蒸的白面馒头。

陈主任吃得赞不绝口:“这味道,比省城大饭店还香!”

饭桌上,话题更加轻松。陈主任说起省城的新鲜事,刘工讲起厂里的趣闻,苏晚也分享了创业的酸甜苦辣。林长河虽然话不多,但每次开口都切中要害,让人不敢小觑。

吃完饭,陈主任忽然说:“苏晚同志,您有没有想过把事业做得更大一些?”

苏晚心中一动:“领导的意思是”

“省城现在鼓励社队企业展,有很多优惠政策。”陈主任推推眼镜,“以您的能力,如果有个更大的平台,一定能做得更好。”

这话说到了苏晚心坎上。她看了一眼林长河,见他微微点头,便大胆地说:“不瞒领导,我们确实有扩大规模的想法,就是苦于没有门路。”

陈主任和刘工对视一眼,笑道:“如果你们有兴趣,我可以帮忙引荐。省城东郊有个旧厂区正在招商,条件很优惠。”

这个意外的机会让苏晚心跳加。她强作镇定:“感谢领导提携,我们一定认真考虑。”

送走两位省城来的客人,苏晚还觉得像在做梦。她拉着林长河的手,激动得声音颤:“长河哥,你听见了吗?省城机械厂!还有旧厂区!”

林长河握紧她的手,眼中也闪着光:“听见了。是个机会。”

但惊喜过后,现实问题接踵而至。省城的订单量大,要求高,以现在的产能很难按时完成。而且如果要扩大规模,资金、人手、管理都是问题。

傍晚,夫妻俩坐在灯下仔细核算。算来算去,现有的积蓄勉强够租厂房和买设备,但流动资金就捉襟见肘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