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万物衰败 > 连升官(第2页)

连升官(第2页)

居其位谋其事就是了。

慕青成了江南的知府,事关百姓民生,他就没有轻飘飘接过,当个无为之官的道理。

手里头有权,背後有考山,他少年时代中从书中习得到藏富于民的政策才得以真正顺利的实施。

而他为官的初心,也在这会自由的管理中逐渐圆满。

他成为江南知府半年後,江哀生研制出的第一批新型水稻也成熟了。

産量不低,甚至还超过了先前非丰年的粮食産量,最重要的是,这是她在夏末到初冬种熟的作物,这就意味着只要打好时间差,江南鱼米之乡的水稻就可从原先的一年两熟变为一年三熟!

只是眼下初代稻种的性质还不算太稳定,她也不能大规模种植,保险起见还是得再种个几轮充分试验,看看是否有不抗病不抗虫易风倒一类的缺点。

加之还有一个问题,她这种子培育了是想送去北方过冬用的,好让那里冬季的田地别空在那儿。

可眼下她人在金陵,也没办法跑去北边做实验,看效果。

小规模的种植她当然也能派人去种,只不过没法亲眼盯着实时调配,她不放心,效果也必然会大打折扣。

江哀生叹了口气,想了又想,还是让得到她深传算是半个弟子的秋月领着一队人去了山东最北边的小县城。

这地方气候算冷,还能和谢清韵做个伴。

而就当江哀生的第二批粮食刚种到地里,秋月抵达山东的回信就和元晟帝病逝驾崩的消息一块传了回来。

慕青作为知府不用进京参加葬礼,只需在位哭临进香三日,并跟着全国百姓守一个禁止娱乐的国丧就好。

元晟帝早在前年他们刚回国那会身体就不行了,到如今又撑了小两年,也算是不错。

葬礼举行完毕之後,京中局势并不如江哀生想象推测中那般诡谲。

太子萧统顺应先帝遗诏继位,改年号为“黎和”。

愿太子府中的侧妃江蓠升为贵妃,暂理後宫。

而先帝的那些後妃,无子位低的便一一遣散了,剩下的五六人领着赏且年幼的皇女皇子就还是留在了後宫中,听贵妃管理。

元晟帝年老病逝,而太子萧统正直壮年,才华出衆,就这般平安顺利地完成了一任皇位的更叠。

原先皇帝病危之时,京中人心各异,争取安插的事情就好似从未出现过。

又或者是一一被如今的黎和帝平了?

谁知道呢。

既然萧统顺利登上了这个位置,那被他一路提拔上来的慕青算是板上定钉的太子党,风头正盛,原先还对他略有不满的下属全都十分激灵地对他摆出了热脸。

江南之地本就富庶,慕青的才华在这里能施展,但不能完全施展。

哪怕就是把原先知府昧下的那几成钱粮原封不动送去京城,都能算是大功一件。

更别提慕青兢兢业业在此地治理,肃清吏治,捉了不少贪官归案。又借着江哀生的良种让粮库充盈了不少,甚至还分出了点多馀的调去了老是吃不饱穿不暖的边军那里,也算是大功绩一件。

先前萧统还是太子党时候就敢把无实绩的慕青连升三品,这会他成了皇帝,慕青又的确拿出了实打实的政绩。

他干脆利落便大手一挥,圣旨一下直接把人从地方升到了京中慕青当京官。

元晟帝死了,京中局势大定。

新帝萧统又很是看中慕青,既然原先的官位来路不在怕被发现的最大危机解除了,以慕青的才华,的确是做京官更好。

两人快马加鞭一路北上,入京进宫见过了新君,新君龙颜大悦,直接就给了慕青一个中书侍郎当。

官居中书省,慕青以商贩之身为官,是萧统一点点亲手捞上来的,在朝中毫无根基。

再加之文人本就容易相轻,慕青的身份摆在这,就得做好被同僚忽视看不上的准备。

江哀生敢断定,这是要慕青做他的天子剑,做他安插在朝中的孤臣了。

慕青成了黎和帝的心腹,日日进宫,下朝後还得花不少时间和新帝讨论时局。

皇帝说要赐宅子给慕青,因为江哀生对朝政不敢兴趣,于是她和慕青的新家就定在了京城北面近郊处。

秋月的研究也小有成效,江哀生拿着她送来的最新一批种子,出了京城,上了仰山道人先前待了二十年的那座山。

江哀生想起来,也正是在这里,当年的她看着一片荒芜的山地,看着饥寒交迫中饿得面黄肌瘦的村民,第一次生出了改良稻种的想法。

如今八年过去,这耐寒的稻种,总算是来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