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银杏黄的时候是什么季节 > 第四十七章(第1页)

第四十七章(第1页)

第四十七章

七月十七日,上海。

盛夏的暑气被隔绝在美术馆洁净的玻璃幕墙之外,内部是凉爽而宁静的艺术世界。

何怀素的个人摄影展《看见》,在此间正式拉开帷幕。

入口处的序言墙上,镌刻着策展人精心撰写的文字。

“我们每天都在看,但究竟看见了什麽?

掠过橱窗的倒影,是时尚,还是渴望被辨认的自我?

凝视亲人的背影,是习惯,还是预感终将到来的别离?

面对城市的生长,是风景,还是时间碾压过的生命痕迹?

这场展览,试图让“看见”重新变得郑重。

此次展览的97幅作品。用镜头追问:

当无常成为日常,我们如何看见真实?

当喧嚣永不停歇,我们如何看见彼此?

当定义泛滥成灾,我们如何看见内心?”

这段文字如同一声悠长的序曲,引导着观衆步入何怀素的光影世界。

展厅内人流如织,雪白的墙壁上,悬挂着他的97幅作品。

有黎明时分美国伊利诺伊州一望无际的平原丶深夜时分牙买加某个小站明晃晃的大灯宛如静止的白夜丶午後静谧的瓦尔德湖丶开罗出租车上挂着的列士照片丶肯尼亚西察沃国家公园里挡在公路上的斑马群丶仰光街头的二手书店丶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市中心的一场游行……

何怀素的镜头不仅对准了“表面可见”的景观与人物,更试图呈现那些“看不见”的情感丶记忆与内在联系,这是他这次摄影展的核心理念。

当观衆走过宏大的社会叙事,来到最後一个展厅时,氛围陡然变得极致温柔与私密。

这一部分的标题,尤为动人——《我见春日》。展出的照片,主角只有一人:何潆。

没有华丽的服饰和精致的背景,有的只是最本真丶最动人的瞬间。

第一张,是秋雨淅沥的古镇深夜,何潆撑一把透明雨伞,从雨雾中缓缓走来,伞沿上,雨丝聚成圆滚滚的雨珠,不断滑落。标题为初见。

不少观者深深地被这幅照片所吸引,在此驻足,甚至一位资深摄影师喃喃自语般地为同伴解读:“画面中是萧瑟的秋雨,标题却是充满生机的‘初见’。这看似矛盾的组合,産生了独特的张力。它或许意味着,即便在万物开始凋零的季节,依然能邂逅如春天般明媚的相遇;也或许暗示着这场初见,是他整个人生的春日。”

另一张,午後的光,从高窗斜射而入,在弥漫着湿润陶土气息的空气里,照出无数悬浮的微尘,如同活跃的金色星屑。何潆端坐在拉坯机前,身体微微前倾,双肘稳稳地抵在膝上,一手在胚壁内侧支撑,另一手在外侧谨慎地引导,她白皙的脸颊上跃上了几点泥点,眼神紧锁着旋转的轨迹,那目光如此锐利专注,又如此温柔耐心。

还有一张,是何潆坐在金色银杏树下,周身被光晕笼罩,一只通体金黄的小猫安然蜷坐于她的膝上。小猫微微仰起头,那双映照着整个天空的澄澈眼眸,正一瞬不瞬地丶充满依恋地望向她,也就在这一刻,她恰好低下头。目光交汇的瞬间,并未言语,她却自然而然地勾起唇角。那不是一个面向镜头的笑容,而是全然向下的丶馈赠给这个小生命的丶无比温柔的一笑。

光阴在此刻仿佛被无限拉长丶凝滞。所有的喧嚣都退去了,只剩下风穿过叶隙的微响,与这一人一猫之间,那无需言说便可抵心灵的寂静对话。这不再是人与宠物的互动,而是两个纯净灵魂在金色秋天里的相互映照。

此幅摄影作品的标题名为《温柔》。

这些照片,捕捉的是何潆许多个不经意的瞬间,或笑或静,或凝思或放空。

可以看出,这些照片拍摄的时间是秋冬季节,但透过影像,观者“看见”了摄影者眼中的那个独一无二的世界,那个名为“何潆”的春天。

在《我见春日》系列的尽头,最後一幅放大的照片旁,附有一行简短的手写体说明,那是何怀素亲笔所书:

“我穿行过无数风景,最终发现,我所追寻的光,尽在你的眼眸里。”

何潆本人也站在展厅一角,看着墙上那个被爱人镜头温柔记录的自己,脸颊微红,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光。

她并不知道,何怀素在那些看似随意的时刻,为她留下了如此多的影像,更将这些影像,化作了一场公开的丶盛大而含蓄的告白。

前来观展的家人和朋友——路易斯丶周文慧丶秦美珍丶何明宇一家,都汇聚在这最後的展厅,看着这组深情的作品,脸上无不露出欣慰而了然的笑容。

这个盛夏的摄影展,以“看见”为主题,在《我见春日》中得到了最终的丶也是最完美的诠释:他所看见的丶他所热爱的丶他所定格的,以及他愿意向全世界展示的,是他生命里的春天。

何怀素站在不远处,没有过多打扰沉浸在作品中的观衆,他的目光穿越人群,与何潆的目光温柔相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