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驶离乌镇时,阿菀正趴在车窗边,看着那片粉白的桃林渐渐远去。风卷着花瓣掠过车窗,落在她的手背上,带着春日特有的微凉。
“其实不用送这么远的。”阿菀回头看向身边的李婶,这位在染坊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妇人,是当地有名的巧手,也是教她染布的师傅。
李婶笑着拍了拍她的手背:“送你到渡口是应该的。这匹‘烟雨蓝’你收着,是用新采的蓝草染的,做件夏衣正好。”她递过一个素布包,里面裹着一匹泛着淡淡水纹光泽的布料。
阿菀接过布料,指尖抚过上面细腻的纹路,心里暖融融的:“谢谢您,李婶。等我学会了新花样,一定给您寄件成品回来。”
到了渡口,船夫早已候在岸边。阿菀上船前,李婶又塞给她一包刚烤好的芝麻饼,反复叮嘱:“路上小心,到了京城给我报个平安。”
船缓缓驶离岸边,阿菀站在船头挥手,直到李婶的身影变成一个模糊的小点,才恋恋不舍地坐下。
船夫是个健谈的老汉,见她捧着布料看得出神,便笑着搭话:“姑娘这布染得真好,是李婶的手艺吧?她的‘烟雨蓝’,整个江南都找不出第二家。”
阿菀点点头,将布料小心翼翼地折好:“李婶说,这蓝色里掺了晨露的水汽,才会这么透亮。”
“可不是嘛。”老汉摇着橹,“李婶染布讲究得很,采蓝草要趁露水没干,搅靛青得顺着手腕的劲儿,连晾晒都得挑阴天,说怕太阳太烈伤了色。”他忽然叹了口气,“就是可惜喽,现在年轻人都不爱学这手艺了,再过几年,怕是没人会这‘烟雨蓝’了。”
阿菀心里一动,想起李婶教她染布时的样子:指尖沾着靛青,耐心地教她辨认蓝草的成色,说“每种颜色都有脾气,得顺着它来”。那时她只觉得有趣,此刻却忽然明白,这看似简单的染色里,藏着多少代人的匠心。
船行至中途,天空忽然飘起细雨。阿菀将布料裹得更紧了些,怕被雨水打湿。雨滴落在水面上,溅起一圈圈涟漪,把两岸的绿柳洗得愈青翠。
“这雨好啊,”船夫笑道,“能让蓝草长得更旺,秋天又能收一茬好靛青了。”
阿菀望着雨幕中的江南,忽然觉得,自己带走的不只是一匹布料,还有一份沉甸甸的牵挂。她掏出贴身的荷包,里面装着李婶给的染坊钥匙——李婶说,“啥时候想回来看看,染坊的门永远为你开着”。
雨渐渐停了,阳光穿透云层,在水面上洒下一片碎金。阿菀望着京城的方向,那里有她的责任,而江南的这片蓝,会是她心里永远的底色。
她知道,这次归途,不仅是回到熟悉的宫墙内,更是带着一份新的领悟——那些看似平凡的手艺里,藏着最动人的坚持,就像李婶说的,“颜色不会说谎,你对它用心,它就对你坦诚”。
就像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也从不会辜负真心。
船靠岸时,已有内侍在码头等候。阿菀接过包袱,最后看了一眼烟雨朦胧的江南,转身踏上了回京的路。她的脚步很稳,因为心里清楚,无论走多远,江南的那抹蓝,都会陪着她。
喜欢掌灯宫女:红墙下的烛火照见白骨请大家收藏:dududu掌灯宫女:红墙下的烛火照见白骨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