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重生之金玉妍回来了百度百科 > 第14章 寿宴琵琶(第1页)

第14章 寿宴琵琶(第1页)

暮春的京城总带着点不肯退去的凉意,清晨的风掠过琉璃瓦时还裹着料峭,可四皇子府邸的朱漆大门内,早被一片暖意烘得融融。今日是太后六十寿辰,天还没亮透,府门前的青石路上就轧出了两道深深的车辙——那是最早来贺寿的勋贵们留下的。朱漆大门敞开着,门楣上悬着鎏金的字匾额,匾额两侧的廊下,九九八十一盏红纱宫灯从檐角垂落,灯笼里的烛火被风一吹,晃得青石板路都泛着暖融融的光,连路边石缝里钻出的青苔,都像是沾了层胭脂色。

戏台上的锣鼓敲得正热闹,《麻姑献寿》的调子咿咿呀呀漫出来,混着宾客们的谈笑声往四处飘。几个穿青布衫的小厮正踮着脚往戏台前凑,被管事的用手里的旱烟杆敲了敲后背:没规矩的东西!仔细惊了贵人,还不快去给西跨院的宾客添茶?小厮们吐了吐舌头,拎着铜茶壶往回廊那头跑,跑过月洞门时,正撞见高曦月从垂花门进来。

一阵风恰好卷过,吹得她石榴红旗装的下摆作响。那身衣裳是江南新贡的云锦,金线在料子底下暗绣着百蝶穿花纹样,她走得稍快些,阳光落在衣料上,金蝶像是活了似的在红底上飞,连垂在肩头的流苏都跟着闪。几个站在回廊下的年轻女眷没忍住,凑在一块儿咬起了耳朵。

瞧瞧那料子,怕是今年江南贡的头一份云锦吧?穿水绿衣裳的姑娘往高曦月那边瞥了眼,声音压得低低的,听说去年江南织造总共就织了两匹,一匹给了皇后娘娘,另一匹竟到了她手里。

旁边穿粉红袄子的轻轻了声:料子金贵有什么用?你看那款式——哪有旗装收这么紧的腰身?还有那袖口,宽得快拖到地上了,分明是学着汉女的样子改的,也不怕宫里说她逾制。话虽这么说,眼神却黏在高曦月身上没移开——谁都得承认,这么一身红穿在她身上,真像朵开得正盛的石榴花,亮眼得让人挪不开眼。

高曦月早听见了她们的议论,却连眼角都没扫过去。她的目光越过攒动的人头,直直落在了正给太后奉茶的金玉妍身上。

金玉妍就站在主桌旁,手里端着个白瓷茶盏,淡青色的常服在一群珠光宝气的女眷里显得格外素净。间没插什么值钱的饰,就一支素银簪子别着头,簪头连颗珠子都没有。可偏偏是这份素净,让她在闹哄哄的花厅里显出几分不同来——像株被春雨洗过的兰草,安安静静地立在那儿,反倒比周围那些插金戴银的更惹眼。

高曦月的唇角勾了勾,一丝冷笑快得没人察觉。她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腕上的翡翠镯子,那镯子是她母亲给的,水头足得能映出人影,此刻被她捻在指腹上,冰凉的触感压着心里的火气——凭什么?一个李朝来的庶女,不过是父亲送进宫里的棋子,也配在太后面前装乖顺?

曦月姐姐今日真是光彩照人。一个怯生生的声音在旁边响起。高曦月转头,见是吏部侍郎家的小姐,穿着件藕荷色的衣裳,领口绣着几朵小莲花,看着倒清秀。她敷衍地微微颔,目光又落回金玉妍身上——这会儿金玉妍刚把茶盏递到太后面前,太后笑着拍了拍她的手,说了句什么,她弯着腰应着,侧脸在宫灯的光下显得格外柔和。

高曦月心里的火更旺了。

宴席设在府中最大的花厅,三十六张紫檀木八仙桌按亲疏远近排得整整齐齐。离主桌最近的是几位王爷王妃,再往外是公侯伯爵家的女眷,最外围才是些品级低些的官员家眷。主桌上铺着大红缂丝桌围,上面用金线绣着松鹤延年的纹样,太后端坐在上位,头上戴着赤金镶红宝石的抹额,手里捻着串东珠佛珠,满面红光地接受着儿孙们的叩拜。

孙儿给皇祖母请安,祝皇祖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三皇子带着王妃跪下磕头,王妃手里捧着个锦盒,打开来是支赤金点翠的凤凰步摇,宝石在灯底下闪得人眼晕。太后笑着点头:起来吧,有心了。

接着是四皇子弘历,他身后跟着富察氏。富察氏手里端着个白玉托盘,盘里放着盏玉雕的寿桃,玉质温润,一看就不是凡品。孙儿孙媳恭祝皇祖母寿辰安康。弘历声音朗朗,富察氏也跟着屈膝行礼,动作端庄又得体。太后拉着富察氏的手拍了拍:还是你懂事,不像这些皮猴儿,就知道给我凑趣。

宾客们的贺礼流水似的送上来,有送字画的,有送古玩的,还有送奇珍异宝的,摆了满满一桌子。高曦月看着那些礼物,心里越不是滋味——她父亲虽是镇国公,可比起皇子们来终究差了截,送的那对羊脂玉如意,在这些礼物里根本不显眼。

这时侍女们开始上菜了。一道道菜由小厮们托着,从月亮门外鱼贯而入:红烧熊掌装在描金的银盘里,油光锃亮;清蒸鲥鱼卧在白玉碟中,上面撒着翠绿的葱花;还有蟹粉狮子头,做得比拳头还大,汤汁浓得能拉出丝来侍女们捧着银酒壶穿梭其间,给宾客斟上陈年的梨花白,酒液清冽,还没沾唇就闻见淡淡的梨花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酒过三巡,戏台上的锣鼓声暂歇了。高曦月看了眼天色,知道时候差不多了。她端起面前的酒杯抿了口,酒液的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却没压下心里的算计。她深吸口气,站起身——石榴红的衣袂在微风中轻轻摆动,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她走到主桌前,向着太后盈盈一拜,动作标准得挑不出错处:祖母,今日是您的大喜之日,孙媳心里高兴,想着该找点乐子给您助兴才是。

太后笑着摆手:你们能来,我就高兴了,还找什么乐子?

那可不行,高曦月声音甜甜糯糯的,眼神却往角落瞟了瞟,孙媳听说金妹妹弹得一手好琵琶,在府里时就常听人夸,说是堪称一绝呢。不如今日就让金妹妹弹一曲,给祖母添添兴致?

话音刚落,原本喧闹的花厅顿时静了几分。连戏台上准备换场的戏子都停了动作,偷偷往花厅里看。众人的目光齐刷刷投向坐在角落的金玉妍,像无数根针似的扎过去。

几位年长的女眷交换了个意味深长的眼神。谁不知道金玉妍是李朝送来的?当年李朝战败求和,送来不少美人,金玉妍就是其中一个,后来被镇国公讨了去,又辗转送到四皇子府里。说好听点是,说难听点,不过是个身份不明的外族人。高曦月在这大庭广众之下让她弹琴助兴,跟让她当众卖艺有什么两样?分明是有意折辱。

富察氏坐在弘历旁边,手里的佛珠转得快了些。她眉头轻轻皱着,眼角余光瞥了眼高曦月——这高氏,真是越来越不懂事了。金玉妍虽是外族人,可毕竟在四皇子府里住着,今日又是太后寿辰,这么做难免落人口实。可她终究没开口——她是正妃,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替金玉妍说话,反倒显得刻意,说不定还会被高曦月反咬一口,说她偏袒庶妾。

坐在太后下的弘历原本正跟身旁的三皇子说话,这时也转过头来。他端着酒杯的手指微微一顿,目光落在金玉妍身上,眼神里带着点说不清的意味,似笑非笑的,让人猜不透他在想什么。

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个淡青色的身影上。花厅里静得能听见烛火燃烧的声音。金玉妍缓缓站起身,动作不急不慢,脸上不见丝毫愠色,反而带着恰到好处的谦恭。她走到厅中,向着太后屈膝行礼,动作比高曦月还要标准几分:奴才技艺粗疏,本不敢在太后娘娘面前献丑。既是高姐姐开口,太后又有此雅兴,奴才便斗胆弹一曲,若是弹得不好,还望太后恕罪。

她的声音清凌凌的,像玉磬轻击在石板上,每个字都说得不卑不亢。既没推辞,也没抱怨,就这么接下了这明摆着是刁难的差事。

太后看着她,眼里闪过一丝赞许。这孩子倒是沉得住气。她笑着点头:好孩子,只管弹来。弹得好有赏,弹得不好也不怪你。

金玉妍谢了恩,吩咐侍女取来琵琶。很快,一个小丫鬟抱着个琴盒过来,打开来,里面是一把紫檀木五弦琵琶。琴身被摩挲得光滑温润,边角处甚至能看出淡淡的包浆,显是时常被人爱护着。金玉妍抱着琵琶在厅中央的绣墩上坐下,低头试了两个音——、,声音清越又沉稳,像石子落在深潭里,漾开一圈圈涟漪。

众人都屏息等待着。几个懂琵琶的女眷更是支起了耳朵——她们倒要看看,这李朝来的女子,能弹出什么花样来。多半是要选支繁复华丽的曲子吧?比如《十面埋伏》,或是《霸王卸甲》,总之定要是那些需要极高技巧的名曲,才能显出她的本事,不至于被人看轻。

高曦月也抱着胳膊看着,心里冷笑——弹吧,使劲弹。弹得太花哨,就说你卖弄技艺;弹得太简单,就说你敷衍太后;要是弹错了一个音她已经想好要怎么不经意地提起金玉妍的出身了:说起来金妹妹这技艺,怕是在李朝时练的吧?毕竟咱们大清朝的贵女,可不会把心思花在这些玩意儿上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金玉妍指尖流出的第一个音符,竟是《忆江南》的调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