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我用马哲 > 第75章 法纪记 经纬之间的公私之界(第1页)

第75章 法纪记 经纬之间的公私之界(第1页)

均平二十年谷雨前五日,海府的季风裹着南海的潮气,拍打在议事会大厦的算筹纹窗棂上。窗棂是洪武年间流传下来的旧物,紫檀木的纹路里嵌着细密的算珠刻度,据说是当年刘伯温亲自设计,取绳墨定界,规矩立世之意。我指尖划过案头朱静雯来的藁城县春耕进度报告,宣纸上麦种已浸三日,待谷雨播种的字迹还带着墨香,签下二字时,狼毫笔锋在字的捺脚处微微一顿——这是幼时先生教的规矩,落笔需稳,行事需慎。

就在笔锋离纸的瞬间,案头的青铜镇纸突然出嗡鸣。那是主阵的预警信号,平日里多是绿色或黄色,此刻却亮得刺眼的橙光,光晕在算筹纹地砖上投下跳动的影子,像极了边境烽火台的狼烟。涉外舆情事件,等级三级。朱静雯的全息投影已无声展开,她的机械义眼闪烁着高频扫描的蓝光,金属指节轻叩虚空,全息屏上瞬间铺开滚动的信息流。

最醒目的是一段模糊的视频截图。布者id是阿斯忒里俄斯,头像是位金选手,蓝眼睛在镜头前笑得张扬——正是昨日刚在海府cs全球总决赛夺冠的战队核心。截图配文用英文写着:anetgfriend,后面跟着三个笑脸符号,看似平常的句子,却被主阵的语义分析系统标了红色,注解是潜在冒犯性表述,结合语境易引误解。

锁定关联人物。我话音未落,朱静雯已调出另一个头像:黑框眼镜,白衬衫领口别着大明工业大学校徽,笑容里带着代码爱好者特有的专注。以某某,计算机系大三学生,均平十八年全省理科第四十七名考入,连续两年获勤学奖,辅修国际文化交流专业。全息屏上弹出她的成绩单,专业课平均分,跨文化沟通却只有,评语栏里写着思辨能力强,需加强语境感知。

主阵监测显示,事件酵分钟,讨论帖文突破百万。朱静雯的声音平稳如机械轴承转动,情绪倾向:不满,惋惜,疑惑。热词云里,阿斯忒里俄斯以某某文化尊重涉外礼仪排在前列,其中尊重边界的搜索量五分钟内涨了oo。

我指尖悬在文化尊重四个字上。这词让我想起永乐年间《瀛涯胜览》里的记载:郑和下西洋时,每到一处必带两份礼,一份是丝绸瓷器,显大明物产;一份是《朱子家礼》,明待人之规。待远人以礼,守己身之节,这十字被刻在龙江宝船厂的石碑上,如今也刻在《大明公民行为准则》的扉页。调阅两人接触轨迹,从谷雨前一日卯时开始。

朱静雯的机械臂在空中划出半弧,海府国际会展中心的监控片段如流水般展开,每个画面都带着精确到秒的时间戳:

-谷雨前一日下午时分,选手休息区。以某某穿着志愿者红马甲,蹲在阿斯忒里俄斯面前调试耳机,马尾辫垂在肩头。她的手指在设备线控上灵活跳动,偶尔抬头与对方说话时,鼻尖离对方膝盖不过半尺。监控的收音设备捕捉到零星对话,这里的混响需要调小你的中文说得不错谢谢,我学了三个月。

-时o分,颁奖后台。阿斯忒里俄斯从背包里取出一件黑色卫衣,衣摆印着战队的银色闪电logo。他递过去时,故意将卫衣抛起,以某某跳起来接住,笑着拍了拍他的胳膊,当场脱下校服外套换上。周围的志愿者出哄笑,她拢了拢卫衣帽子,露出半张脸红扑扑的脸。

-晚时分,会展中心东门。阿斯忒里俄斯推着行李车,以某某帮他提着电竞外设包,两人并肩走过种着凤凰木的甬道。路灯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时而交叠,时而分开。路过保安亭时,值班保安后来回忆:那姑娘说带朋友去酒店休息,语气挺轻快的。

-次日凌晨时o分,海府电竞酒店大堂。阿斯忒里俄斯独自走出电梯,前台服务员说他哼着听不懂的歌,脚步有点晃。监控显示,直到清晨时,以某某才戴着口罩从酒店侧门离开,径直回了学校宿舍。

双方接触存在明确主观意愿。朱静雯调出以某某的社交账号记录,加密相册里存着十几张与阿斯忒里俄斯的合影,配文多是向大神学习差距是动力。更值得注意的是她与室友的聊天记录:他们打游戏时的专注太迷人了别总说人家傲慢,是我们太容易玻璃心技术好就是值得崇拜,跟哪国人没关系。

技术无国界,但人有国籍。我轻声说,指尖在案面叩出三记轻响。这是父亲教我的道理,他曾是水师的轮机长,总说机器零件可以通用,但掌舵的人得知道自己的船往哪开。

全息屏上突然弹出刑部的初步报告,加密标识是蓝色——意味着需关注但暂未涉刑。报告里附着重叠比对后的聊天记录:以某某在阿斯忒里俄斯的私人粉丝群里活跃了整整两周,翻译过对方的训练笔记,也转述过他对大明电竞的评价。其中一句这里的战术太保守,像裹着脚走路被她翻译成战术风格偏稳健,却在给朋友的私信里说其实他说得挺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棘手的是另一段记录。群里有境外粉丝问想些对大明电竞的建议,怕触线,以某某回复:体制传统这类词就行,用可以改进有提升空间代替。刑部的批注是:主观上无明显恶意,但客观上协助规避规则,需警示。

这已出普通交往的边界。我敲了敲案面,算筹纹地砖出沉闷的回响,当大明公民利用身份便利,协助境外人员规避公共讨论规则,即便无心,也触碰到了《大明公民行为准则》第二章第七条——公民在涉外交往中,应维护公共讨论的公平性与规范性,不得协助规避公序良俗

话音未落,全息屏右下角弹出大明工业大学的紧急公告。校务委员会的红色印章盖在电子文档上,显得格外郑重:经查,计算机系学生以某某在涉外志愿服务中,言行失当引公众不适,违反校规第条涉外活动应恪守公序良俗,校务委员会经记名投票(赞成票,反对o票,弃权票),拟给予记过处分,暂停学业一个月反思,期间需参加跨文化交往规范专项学习。

公告后面附着校长的手写补充:育人者,当教其知边界,明是非。处分不是目的,是让她明白,自由的前提是不伤及他人体面。

公告布分钟后,《新明日报》的电子版推送震动了不少人的终端。标题《多些理解,少些苛责》用了加粗的楷体,作者是评论部主任林文轩。文章写道:以某某的行为或许欠妥,但年轻人在跨文化交往中难免有认知偏差。校方的处分虽合规,却少了些温度。我们更应思考:当文化差异公共情绪,能否多一分耐心解释,少一分标签化批判?

文末还提了去年蒙古自治省的草场纠纷:彼时若能少谈,多谈,或许能更快达成和解。

这评论有点偏了。朱静雯调出该报近三个月的内容分析图,蓝色的个体自由曲线始终高于红色的公共影响曲线。她点开一篇去年的旧文,标题《草场纠纷中的情绪管理》,里面确实写着牧民的诉求可理解,但表达方式需克制,对侵占草场的企业却只字未提。该报本月和阿斯忒里俄斯战队的赞助商有合作,签了三十万两的推广合同,主要是报道赛事花絮。

我翻开案头的《大明媒体从业规范》,泛黄的纸页上用朱砂标着重点:报道涉外事件应秉持客观中立,兼顾文化尊重与公共情感,不得刻意淡化个体行为的公共影响。这是均平三年修订时加上的,当时有媒体为博眼球,刻意放大中外摩擦细节,引过不小的舆情风波。

这时,全国议事会监察局的申请弹了出来,申请人是监察局副局长周明远——他是法学界泰斗周敦颐的孙子,以严谨着称。申请事由:请求核查《新明日报》涉本次事件报道的客观性,及相关商业合作是否影响报道立场。

我起身走到窗前,海府港的巨轮正在卸载从南洋运来的橡胶,桅杆上的大明旗在风里舒展,旗角的金线绣着二字。远处的灯塔每十秒闪一次光,像在给往来的船只校准航向。告诉周明远,重点看两点:一是报道是否平衡了个体认知偏差与公共情感边界;二是商业合作是否影响了舆论引导的公正性。

次日清晨的议事会质询会,三百七十二位代表的虚拟影像围成圆形,每个人面前都悬浮着五份材料:聊天记录、社交截图、刑部报告、校规、报纸评论。议事厅的穹顶投射出《大明公民行为准则》的全文,每个字都像浸过晨露,透着清亮的光。

我支持校方的反思决定!来自龙江省的工人代表赵铁锤率先言,他的虚拟影像带着刚从车间赶来的痕迹——袖口沾着机油,安全帽放在桌角。俺们滨尔哈府的机械厂,去年有个技术员私传轴承参数给外方客户,虽说没泄密,但违反了技术交流需公开透明的规矩,被厂里记了大过,还在全厂大会上作检讨。他调出厂里的规章制度手册,第条写得明白:任何时候,规矩都是兜底的绳,松不得。以某某这事,就像那技术员,不是坏心,但破了规矩就得补。

教育界代表李教授推了推眼镜,身后的虚拟背景切换成大明工业大学的校训墙——格物致知,守礼明辨八个字是用青铜铸造的,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我教了四十年书,见过太多聪明孩子栽在没分寸上。以某某的专业课成绩全系前三,编程大赛拿过金奖,但上次在跨文化伦理课上,她写的论文里说只要不犯法,怎么交往是个人自由李教授调出那篇论文的批注,我当时给她写:法是底线,礼是分寸,做人不能只守底线,不顾分寸。现在看来,这话她没听进去。

李教授说得对。来自岭南省的教师代表陈月琴接着说,她的虚拟影像手里拿着一本《朱子家礼》,我们潮州府有句老话:学好规矩,走得远路。去年我们学校组织学生去暹罗交流,出前先学了三个月的当地礼仪和本国规范,回来后没一个出岔子。年轻人犯错不可怕,怕的是不知道错在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