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白驹过隙,一晃匆匆,海棠树如云的浓荫里,玲珑的海棠果染上了霞色,在风中散出香甜的滋味。
张卫国回来了。
他先进宫见了皇上,君臣相谈甚欢。
“启奏陛下,匈奴近几年皆无余力犯边,臣常年驻守边关,身体大不如前,请求陛下准许臣京城休养。”张卫国恭恭敬敬地道。
景泰帝因他击退匈奴,在军中威望更甚,隐隐有战神之誊,心中不是不担心的。此时见他不贪恋权力,急流勇退,很高兴他的知情识趣,言语更温和三分:“爱卿这些年确实为国辛劳,朕也该体恤才是。只是玉门关何人可守?”
“副将杨林之文韬武略,正当盛年,可守玉门关。”张卫国正色道。
“杨林之?兵部尚书杨逸的长子?”景泰帝沉吟着,想起那个沉默寡言,目光坚韧的青年人。
“是。”张卫国恭敬地回答。
“好!那就封杨林之为柱国将军,驻守玉门关!张正军为副将,从旁协助。爱卿也可父女夫妻相聚,享享天伦之乐。”景泰帝想着匈奴之患暂解,张卫国又卸了兵权,不由心下轻松,哈哈大笑。
张卫国满脸笑意,恭恭敬敬地俯身作揖:“陛下圣明。”又道,“臣挂念家中,请求告退。”
“好。爱卿且去吧。”景泰帝摆摆手。
张卫国恭恭敬敬地倒退着,出了殿门,方转身去了。
一出宫门,立即打马飞奔。
廖靖父子和秀宜早已得到消息,知他今日回来,连医馆也未去,都在府中等着他。
张卫国到了廖府,跳下马背,门口守着的小厮忙上前接过缰绳,一面早使人报进去了。
张卫国刚进二门,远远看见一群人迎了出来,忙快走几步,上前拜见:“拜见岳父大人。您老人家安康。”
廖靖忙一把扶住:“贤婿快快请起。一路辛苦,快请进屋歇着。”
张卫国转向廖忠和王氏拱手作揖:“大哥大嫂,几年未见,风采依旧!”
廖忠满脸是笑:“老了。倒是妹夫一如往昔,走起路来虎虎生威。”王氏满脸喜意。
张卫国嘴角快咧到耳朵根了,谦虚道:“大哥谬赞。”
秀宜和廖珠上前福身,皆是眼含热泪,一个叫阿爹,一个喊姑父。
张卫国一个揽住一个,不住感慨:“宜姐儿白皙了,到底是京城的风水养人。珠姐儿都长这么大了,一看就是聪慧贴心的姑娘。若珍儿还在……”说到这儿,嗓子眼便似堵了块硬物,哽咽不能言,眼中泛起水雾。
秀宜见阿爹提到母亲,泪珠子便禁不住,从眼眶里滚落下来。
王氏见他父女伤感,心中也难受,忙打岔道:“别站在门口了,快快请屋里坐。”
众人进了正堂,分宾主坐下。
丫鬟奉上香茶,众人接了,品茶闲话。
茶香袅袅中,几人叙些别情,又说些对未来的打算。
秀宜按了按眼角,看着满屋亲人,只觉得时光清浅,岁月静好,心中无限满足。
忽然,游廊上响起“咚咚咚”的脚步声,鼓点似的越敲越近,夹杂着鸣翠的声音:“坠儿,跑那么快做什么?小心跌倒。”
“圣旨……请将军……回……接旨。”坠儿的声音被风绞碎了,断断续续飘进众人耳朵里。
几人面面相觑。
秀宜奇道:“阿爹不是刚从宫里回来?怎么又有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