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会的调解室里,正进行着一场特别的“听证会”。起因是两家民宿因为排水问题起了纠纷,林小满没有直接拍板,而是请来了双方当事人、村民代表、法律顾问,还有做工程的技术员,大家围坐在一起摆道理、算数据。
“张老板你看,这是技术员画的排水示意图,你家的排水管确实比李姐家高了o公分,下雨时水会往她家院子流。”林小满指着图纸解释,“技术员说加个止回阀就能解决,费用咱们村集体出一半,你们看怎么样?”
民宿老板张哥挠挠头:“行,是我考虑不周,剩下的费用我出,不用李姐掏钱。”
李姐也松了口气:“其实也怪我没早说,邻里邻居的,别因为这点事伤了和气。”
这样的“阳光听证会”如今在村里成了常态,大到土地流转价格,小到路灯开关时间,都要听村民的意见。村委会墙上的“乡村治理积分榜”写得密密麻麻:王大爷举报乱倒垃圾加了分,李婶参加调解会加了分,积分月底能换鸡蛋、洗衣粉,虽然东西不贵,却让村民有了参与的热情。
“小满书记,昨天的‘村民议事群’里,有人说村口的路灯太暗,我查了监控,确实有几盏坏了,已经联系电工今天修。”村文书拿着笔记本进来汇报,本子上记着村民反映的问题和处理进度,条条都有回音。
林小满点点头:“再问问大家,路灯开关时间要不要调整?夏天天长,是不是可以晚点开?”
这样的互动早已融入日常。村里的公众号每周推送“治理周报”,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还在处理,写得明明白白。村民扫码就能提建议,后台有专人负责整理分类,处理结果会在下次周报里公示。
上个月,村里还搞了“治理金点子”征集,有村民建议在电商产业园设“快递驿站”,方便大家取件,这个建议被采纳后,驿站运营得红红火火,提出建议的村民还领到了一套竹编餐具作为奖励。
五、城乡交融的新风景
村口的“城乡融合咖啡馆”里,坐满了不同口音的人。
靠窗的位置,城里来的设计师正和陈师傅讨论新的竹编款式,电脑上画着各种草图;
吧台前,几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在买村里的文创产品,他们是来参加“乡村振兴实践营”的,要在这里住一个月,帮村里拍宣传视频;
角落里,老杨正和市采购员视频通话,商量下周的供货量——他的有机大米已经进入县城的三家连锁市。
“小满书记,这是城里客户订的‘稻田认养’合同,一共oo块一分地,客户能实时看稻田的生长情况,秋收后我们把新米寄过去。”
王磊拿着一沓合同走进来,脸上带着兴奋,“已经签了o份,这就相当于提前锁定了收益!”
林小满翻看合同:“把认养人的名字刻在木牌上,插在稻田里,让他们有真正的参与感。对了,别忘了给他们土壤检测报告,这是咱们的底气。”
咖啡馆外的公交站,新开通的城乡公交正缓缓停下,下来几个背着画板的老人,他们是城里的退休教师,来参加村里的“候鸟旅居”项目,要在这里住三个月,学竹编、学做辣酱,体验乡村生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村里的民宿早就被订满了,不少村民把自家闲置的房间收拾出来,搞起了“农家民宿”,收入比种地还可观。
“小满书记,县医院的医生今天来坐诊,在村卫生室呢,好多老人都去了。”村医跑过来通知,“他们说以后每月来一次,还能帮咱们远程会诊。”
林小满拿起外套:“走,去看看。对了,把村里的健康档案整理好,让医生了解情况。”
村卫生室里,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正在给老人量血压,旁边的电脑上连着远程会诊系统,屏幕上是县医院的专家。
这样的“城乡医疗共建”已经持续了半年,村里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得越来越好,老人再也不用为了配药跑县城。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村庄。林小满沿着新修的步道往回走,路过稻田时,看到几个孩子在田埂上追逐,手里拿着竹蜻蜓;
电商产业园的灯光次第亮起,主播们还在热情地介绍产品;文化礼堂里,传来陈师傅教孩子们唱歌的声音,唱的是改编过的《乡村的夜》。
她想起五年前刚来村里时,这里还是土路,晚上黑灯瞎火,年轻人都往外跑。如今,土路变成了柏油路,路灯照亮了夜晚,出去的年轻人回来了不少,还来了很多“新村民”。
变化是看得见的,但更珍贵的是那些看不见的——村民眼里的光,脸上的笑,还有对未来的期待。
手机响了,是王磊来的消息:“小满书记,‘二十四节气直播季’的播放量破百万了!好多人问怎么来村里玩,我把咱们的‘乡村体验游’链接附在评论区了。”
林小满笑着回复:“好,明天开个会,把旅游线路再优化一下,让大家来了有得玩、有得看、有得带。”
晚风拂过稻田,稻穗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故事。林小满知道,乡村振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
这里的故事还在继续,有产业的兴旺,有生态的优美,有文化的芬芳,更有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她抬头望向星空,村里的路灯和天上的星星交相辉映,亮得让人心里踏实。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正用双手编织着属于自己的幸福,而这幸福,就像村头老槐树上的年轮,一圈圈生长,越来越厚重,越来越绵长。
(本章完)
喜欢红薯苗破局:五岁女智斗恶地主请大家收藏:dududu红薯苗破局:五岁女智斗恶地主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