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满银的结局 > 第64章 知青(第2页)

第64章 知青(第2页)

驴车的到来短暂地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王满仓支书带着会计和妇女主任迎上前去。

王连喜把车停稳,三个新知青有些拘谨地跳下车。王满仓伸出粗壮的手,挨个和他们握了握,脸上堆着笑,说着准备好的词:“欢迎欢迎!毛主席派你们来咱罐子村支援农村建设,俺们全村都欢迎得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会计陈江华在一旁点着头,妇女主任廖海堂则打量着知青们,心里盘算着怎么安排住处。

这时,人群里不知哪个老汉扯着嗓子喊了一句,带着点看热闹的揶揄:“咱罐子村可是人多地少,沟壑纵横,粮食年年不够吃,婆姨娃娃饿得嗷嗷叫!你们城里娃细皮嫩肉的,可得做好吃苦挨饿的准备喽!别哭鼻子想家啊!”

这话引来一阵哄堂大笑。纳鞋底的婆姨们抬起头咧着嘴笑,抽烟的男人们笑得更大声了,连那几个老知青脸上也露出一丝苦涩的笑意。

三个新知青的脸“唰”地一下就红了,窘迫地站在那里,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那个戴眼镜的男知青下意识地推了推眼镜,女知青则咬住了嘴唇,低着头看着自己脚上那双已经蒙尘的解放鞋。

欢迎仪式就在这片掺杂着好奇、麻木、善意调侃和些许尴尬的气氛中继续进行着。黄土高原的风吹过打谷场,卷起细微的尘土,掠过横幅,掠过人群,也掠过这些年轻人未来未知的岁月。

王满银推着崭新的永久自行车,刚拐进自家院坝那条土坡,脚步骤然一顿,险些让车轱辘磕到旁边的酸枣丛。他瞪大眼睛,有些不敢相信地瞅着眼前景象。

院坝还是那个院坝,可模样大不相同了。原先倒塌了小半截的石垒矮墙,如今被重新垒得齐整结实,用的还是原来的石头,缝隙里填了新泥。

坑洼不平的地面被仔细垫过,夯得平展展的,扫得干干净净。角落那个旱厕,如今也用秸秆和旧木板做了个厕门,顶盖也封严实,看着顺眼多了。

最扎眼的,是那孔新窑!他去柳林的时候才挖进去不到两米多不到三米,就是个土窝窝。

现在倒好,窑洞已经完全挖成了!深足足有五六米,穹顶圆润,内壁的黄土被剔刮得平整溜光,虽然还是毛坯,却已经能看出规整的轮廓,只差粉刷墙壁、砌窑口和安装门窗了。窑门口堆着些碎土块,也清扫得利利索索。

“这……这都是兰花弄的?”王满银心里头又惊又暖,还夹杂着点说不清的酸涩。他不在的这两个月,那女人不知下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

他把自行车推进自己住的老窑洞靠墙放好。老窑里也收拾得清清爽爽,炕上的铺盖叠得整齐,地面扫过,甚至那张破桌子的腿都用木片垫平了。

王满银从行李中拿出毛巾,舀了水缸里的水,好好擦了把脸和手,洗去一路的风尘。

然后他从空间里取出一瓶虎头汾酒,用旧报纸包了,揣进挎包里。回来了,得先去村支书那儿报个到,这是礼数。

他锁好窑门,深吸了一口村里熟悉的、带着点柴火和黄土味道的空气,大步朝村委院子走去。

村委院子里,欢迎知青的场面还没完全散。王满仓支书正跟会计陈江华蹲在屋檐底下说着啥,眉头皱着。但隐隐中透着苦愁。

“现在村里又添三张嘴,公社光说让我们先粮,到时从交公粮里扣,哎…,咋天后坳口陈家的来借粮,都只借了几升,仓库里都…。怕挨不到秋收,村里大部分人家都会断粮…。”村会计也唉声叹气。

妇女主任廖海堂在给那几个新来的知青说着规矩,让老知青带新来萌新知青的先去到仓库领口粮,再回知青点住安顿好。

王连喜和几个看热闹的村民还没走,蹲在墙根咂着烟袋闲聊。都忧愁秋收前这段难熬的时间。

王满银一进院子,眼尖的王连喜就先瞧见了,用烟袋锅子捅了捅旁边的人,努努嘴:“喏,满银回来了。他可是骑着新自行车回来的,有派头喔!”

王满仓抬起头,看见王满银,脸上的愁容淡了些,站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土:“满银?啥时候到的?咋样,学得还顺利?”

“刚到屋。满仓哥,华哥。”王满银笑着走过去,先从兜里掏出香烟来,给两人递烟,口里说着,“顺利,这次在柳林,托我老丈人的福,他的一个老友在陶村瓦罐厂当厂长,照顾我哩!”

“顺利就好,连喜刚才说你骑新自行车回来是怎么回事?”王满仓好奇的问。

王满银压低声音“刘正民给我淘了张自行车票,今上午,没忍住就买了骑回来“

“嘶”王满仓和陈江华倒吸一口凉气,不由对王满银的财力刮目相看,就算自行车票是刘正民赠送的,但买自行车的一百大几的钱票证明,王满银在外逛荡的那几年,是了财的。

王满银也知道两人心中所想,没去解释,现在空间里钱票可不老少。

喜欢平凡的世界之王满银的躺平人生请大家收藏:dududu平凡的世界之王满银的躺平人生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