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队驶入陇西郡郡守府时,已是暮色四合。然而,与预想中战战兢兢、门户紧闭的景象不同,长街两侧竟站着不少百姓。他们衣着朴素,面容带着长期困苦留下的痕迹,眼神中交织着好奇、畏惧,以及一丝微弱的期盼。
没有欢呼,也没有骚动,只有一种沉静的观望。他们想知道,这支传说中的“隽王军”,这位据说能引来“天神赐种”的王妃,究竟会如何对待他们这些新附之民。
郡守府内,灯火通明。拓跋隽与沈昭宁甚至来不及洗去一路风尘,便召集了原郡守府的主要属官。
书房内,气氛微妙。属官们垂而立,心中忐忑不安。原郡守在与卫家交战时死在了卫家人手里,不知新主将会如何处置他们,更不知陇西郡的未来走向。
沈昭宁没有迂回,目光清亮地扫过众人,开门见山,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苏郡守冥顽不灵,已经就义,诸位若能恪尽职守,安抚地方,往日种种便不追究了。眼下第一要务,便是民生!”
拓跋隽微微颔,继续道:“传令:即刻起,陇西郡所有官仓,除必要军粮外,全部开仓放粮!按户登记,务必将粮食分到每一户缺粮的百姓手中,尤其是孤寡老弱,不得有误,更不得克扣!”
此令一出,堂下属官皆露惊容。开仓放粮并不稀奇,但在新占之地,如此迅、且如此大规模地放粮,实属罕见。这不仅是魄力,更是一种强烈的信号,新统治者将民生放在了位。
然而,沈昭宁的下一句话,更让他们震惊。
“此外,”她语气平稳,却掷地有声,“我私人再拿出五万两白银,由王府侍卫持我手令,即刻向城中尚有存粮的大户、商行公平采买粮食、布匹、药材,同样用于赈济,助百姓度过眼下寒冬与春荒!”
私财公用!五万两白银!这手笔让在场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就连见惯风浪的卫家人,眼角也不由得跳动了一下,看向沈昭宁的目光中,敬畏更深。
命令迅传达下去。沉寂的陇西郡,在这个夜晚被点燃了。
七日后,陇西郡守府前已是人山人海,街道两旁挂满了赤羽军旗,在微风中猎猎作响。
百姓们扶老携幼,虽然各个面如枯槁,但仍然翘以待,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期盼与好奇。他们知道自己的家园被炽焰部落的隽王占领了,但他们并不害怕,反而是跃跃欲试的兴奋,因为没有什么是比现状更残酷的的了。
府内,沈昭宁正在为拓跋隽整理衣冠。今日是他正式接受陇西官员朝拜的日子,预示着从今日起,陇西郡正式纳入他们的版图。
紧张吗?她细心为他抚平衣袖上的褶皱,轻声问道。
拓跋隽握住她的手,唇角微扬:有你在,便不紧张。
他今日穿着一身玄色亲王礼服,金线绣制的苍狼图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更衬得他气度雍容,不怒自威。
沈昭宁退后一步,仔细端详着他,眼中满是骄傲。这就是她的男人,一个即将君临天下的王者。
王爷,王妃,吉时已到。赵刚在门外禀报。
拓跋隽深吸一口气,握紧沈昭宁的手:我们一起去。
当两人并肩出现在郡守府门前的高台上时,广场上顿时爆出震天的欢呼声。
隽王千岁!王妃千岁!
声浪如潮,久久不息。沈昭宁望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看着他们眼中真挚的拥戴,心头涌起一阵热流。这就是他们要守护的百姓,这就是他们为之奋斗的天下。
拓跋隽抬手,广场瞬间安静下来。
今日,本王在此立誓,他的声音沉稳有力,传遍整个广场,凡我子民,必使其安居乐业;凡我疆土,必使其繁荣昌盛!
话音未落,欢呼声再次响起。就在这时,一骑快马疾驰而来,马上的信使滚鞍下跪,高举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