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二柱带着周支书过来的时候,后面跟过来了不少村民。
没办法,二柱这个大嘴巴一进村子就到处宣传,说是周振华又给村里带来了粮食。
消息还没告诉周支书,村里已经有不少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当周支书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周围已经聚集了不少村民,他看着周围的村民,说道:
“各位乡亲们,大家应该知道这时候粮食的珍贵,附近有的村子都已经在混着野菜吃了。
咱们村里还能有棒子面、玉米面和白面吃,为什么?还不是因为振华给大伙儿争取来的。
虽说振华是咱们周家村的一份子,但人家从小就在城里面生活。
其实说到底,人家不欠咱们周家村什么,这点儿大家要心里有数,振华对村里的贡献大家都要记在心里!”
周支书话音刚落,周围的村民们都跟着点头,这点儿不用支书说,大伙儿心里明镜似的。
其实这年代最质朴的就是这些农民,人家对他们的好,他们能一直记在心里。
更不要说周振华给村里提供了珍贵无比的粮食,让大家不饿肚子,所以不少村民都纷纷言。
“支书,你这话说的在理儿,大家的心里一直记着振华的好,将来咱一定好好报答他!”
“支书,以后振华叔要是有啥需要我的地方,只管招呼我一声,我绝对没二话。
咱大老爷们,一口唾沫一口钉,绝对说话算话,也请大家做个见证!”
“俺也是就算周振华在外面惹了事儿,俺也站出来帮他顶了!”
“俺俺和华子一个态度!”
“”
看到周围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表对周振华的感激,周支书满意的点了点头。
看到周振华因为帮助村里的村民,已经渐渐融入周家村,甚至隐隐间声望有了些提高。
这些周支书已经隐隐察觉到了,对这一点儿他也是乐见其成的。
但还是对这些村民训斥道:“去去去,越说越不像话了,振华多好的一个孩子。
人家怎么会在外面惹事?不要胡说八道,我只要大家能记住振华的好就行了!”
说完这番话,周支书向二柱问道:“二柱,振华现在在哪里,是在村口吗?”
二柱点了点头,说道:“振华还在村口等着呢,这次他带了oo斤红薯和oo斤土豆。
两麻袋装的满满当当的,都绑在自行车后面呢,我瞧的可清楚了!”
听到这番话的村民顿时议论纷纷,没想到这次周振华弄来的居然是这两样东西。
因为这两样吃的可都是极其耐饿的粮食,尤其是土豆,饱腹感很强,正是最适合这时候的周家村的口粮
周支书也没想到自己这个孙子居然会弄来这两种粮食,心里也是高兴的紧。
虽然他接受了周振华对全村的帮助,但让自己这个孙子吃亏,这也是周支书不愿意看到的。
思及此,他向周围的村民们说道:
“各位乡亲,振华从城里弄回来了oo斤的红薯和土豆,肯定也付出了一些人情和一些代价。
咱们可不能白白占这个便宜,要尽量弥补振华的损失。
据我所知,现在城里黑市的红薯和土豆都过一毛钱一斤了。
关键是你就算拿了二十块钱去城里黑市里面,也一下买不到oo斤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