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我在修真界当杠精 > 第62章 地火室内的优化(第1页)

第62章 地火室内的优化(第1页)

地火室第十号石室内,温热的气息裹着淡淡的硫磺味,在狭小的空间里缓慢流动。林凡将研磨好的清心草、凝气花、灵叶粉末分放在三个白色瓷碟中,粉末细腻如脂,在石桌微弱的光线下泛着柔和的光泽。他再次检查了青钢炉的状态——炉壁已被地火预热至微烫,用指尖轻触,能感受到热量均匀地分布在每一寸炉体上,没有丝毫温差,这是之前用炭火加热时从未有过的稳定。

“开始吧。”林凡深吸一口气,将装有清心草粉末的瓷碟端起,手腕轻抖,淡绿色的粉末如细沙般缓缓落入炉中。随着粉末接触炉底,一阵轻微的“滋滋”声响起,清新的草药香瞬间弥漫开来,比之前在木屋里炼丹时浓郁了数倍。他知道,这是地火稳定的热量让药材药性得到充分释放的迹象。

他没有急着加入其他两种药材,而是将右手轻轻贴在炉壁上,同时运转丹田内的灵力,引导胸口玉佩的暖流缓慢涌向指尖。玉佩的暖流依旧温润,却比之前更加可控——在安静稳定的环境中,他能清晰地感知到暖流的流动轨迹,甚至能细微调整暖流的强度。当暖流透过炉壁传入炉中时,林凡的脑海里仿佛出现了一幅模糊的画面:淡绿色的清心草粉末在热量作用下,正缓慢分解成无数细小的药性粒子,这些粒子在炉中轻轻浮动,等待着与其他药材的粒子融合。

“原来如此。”林凡心中微动。之前在木屋里炼丹时,外界的干扰让他无法专注感知药性变化,只能按照典籍上的步骤机械操作。而现在,在地火室的稳定环境中,借助玉佩的暖流,他第一次“看见”了药材药性的具体形态,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比单纯阅读典籍要直观得多。

他保持着暖流的输出,同时将装有凝气花粉末的瓷碟凑近炉口。凝气花粉末是淡蓝色的,落入炉中后,与清心草的绿色粒子相遇,两种粒子先是相互排斥,在炉底轻微碰撞,出细碎的“噼啪”声。林凡知道,这是两种药材药性尚未融合的表现,他立刻调整灵力,将玉佩的暖流分成两股,一股继续包裹清心草粒子,另一股则引导凝气花粒子缓慢旋转,让两种粒子在旋转中逐渐靠近。

随着暖流的引导,绿色粒子和蓝色粒子的碰撞越来越温和,渐渐开始相互缠绕,形成了一种青蓝色的混合粒子。林凡心中一喜,连忙加入灵叶粉末——灵叶粉末是淡黄色的,落入炉中后,迅被青蓝色混合粒子包裹,三种颜色的粒子在暖流的作用下,慢慢融合成一团淡青色的药液,药液表面泛着细密的光泽,像一块温润的玉石。

“药液融合成功了!”林凡松了口气,这是他在地火室的第一次尝试,比之前在木屋里的任何一次都顺利。他没有急着凝丹,而是继续用玉佩感知药液的变化——药液内部,三种药材的药性正缓慢交融,形成一种稳定的平衡,这种平衡比他之前炼制时更加稳固,没有出现丝毫杂质或絮状物。

他轻轻转动地火开关,将火力从“小”调到“中”。炉鼎内的温度瞬间升高,药液开始微微沸腾,表面泛起细小的气泡。林凡集中注意力,用玉佩的暖流轻轻包裹住药液,防止药液因温度升高而失控。他现,当地火的火力稳定时,药液的沸腾节奏也变得规律,每一次气泡的升起和破裂,都对应着药性的进一步凝练,这让他能精准地把握凝丹的时机。

大约一炷香的时间后,药液的体积缩小了一半,颜色变得更加浓郁,从淡青色变成了深青色,表面的气泡也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层淡淡的光晕。林凡知道,凝丹的时机到了。他深吸一口气,将玉佩的暖流全部收回,然后猛地加大灵力输出,引导药液快旋转。药液在旋转中逐渐收缩,形成了三团小小的液滴,液滴在炉底快转动,每转动一圈,体积就缩小一分,表面的光晕也越来越亮。

“成了!”林凡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他紧盯着炉中的三团液滴,看着它们在旋转中逐渐凝固,形成了三枚圆润的丹药。丹药呈淡青色,表面光滑,没有任何瑕疵,虽然只是下品回气丹,但品质比他在坊市客栈炼制的要好上不少。

他关掉地火开关,待炉鼎冷却片刻后,小心翼翼地将三枚丹药取出,放在手心。丹药入手温润,散着浓郁的药香,轻轻一闻,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灵力。林凡满意地笑了笑,将丹药收入瓷瓶中——这是他在地火室的第一次成功,也是他炼丹生涯中一次重要的突破。

接下来的几天,林凡完全沉浸在了炼丹的世界里。他不再像之前那样,只是重复炼制回气丹的步骤,而是开始有意识地进行“优化实验”——他会记录每一次炼丹时的地火火力、药材投放顺序、暖流输出强度,以及最终成丹的数量和品质,然后通过对比,寻找最佳的炼丹参数。

第二天,他尝试改变药材的投放顺序,先加入灵叶粉末,再加入清心草和凝气花粉末。结果现,这种投放顺序会导致灵叶的药性过早释放,与其他两种药材的药性融合不够充分,最终炼制出的丹药品质有所下降,三枚丹药中只有一枚是完整的,另外两枚都出现了裂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看来投放顺序很重要,必须按照清心草、凝气花、灵叶的顺序来,这样才能让三种药材的药性循序渐进地融合。”林凡将这次的实验结果记录在一张纸上,纸上已经画满了各种符号和数字,那是他自己明的记录方式,用来标记不同的实验变量和结果。

第三天,他尝试调整地火的火力——在药液融合阶段,他将火力从“中”调到“大”,结果现,火力过大会导致药液快沸腾,药性在短时间内剧烈碰撞,形成了大量杂质,最终炼制出的丹药不仅是下品,药效也比正常情况下弱了三成。

“药液融合阶段,火力必须保持在‘中’,不能过大或过小。过大容易产生杂质,过小则会导致药性融合缓慢,延长炼丹时间。”林凡在纸上补充道,同时在“火力”一栏旁边画了一个圈,强调这是关键参数。

第四天,他将重点放在了玉佩暖流的应用上。之前的尝试中,他都是在药液融合阶段使用暖流,引导药性融合。这次,他决定在凝丹前的那一刻,将暖流导入药液,看看会有什么效果。

炼丹过程依旧顺利,药液融合阶段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当药液准备凝丹时,林凡没有立刻加大灵力输出,而是将玉佩的暖流压缩到极致,形成一股极其细微的热流,然后小心翼翼地将这股热流导入药液中心。

就在热流进入药液的瞬间,林凡清晰地感觉到,药液内部的药性突然变得更加活跃,原本稳定的平衡被打破,又迅形成了一种新的、更高级的平衡。药液在旋转凝丹时,表面的光晕变得更加明亮,甚至出现了一层淡淡的丹晕——丹晕是中品丹药的标志,只有丹药品质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这种现象。

“成功了!”林凡激动地看着炉中,三枚丹药已经凝固,其中一枚丹药表面泛着明显的丹晕,颜色也比其他两枚更深,呈现出一种深绿色。他连忙取出丹药,用灵力感知其中的药效——这枚带丹晕的丹药,药效比普通的下品回气丹强了近一倍,达到了中品回气丹的标准!

这一现让林凡欣喜若狂,他终于找到了提升丹药品质的方法。接下来的几天,他反复验证这个方法,不断调整凝丹前暖流的输出强度和导入时机。他现,暖流的强度必须恰到好处——太强会导致药液失控,出现焦糊;太弱则无法起到提升品质的效果;导入时机也必须精准,必须在药液刚刚准备凝丹,还处于半液态状态时导入,早了或晚了都不行。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调整,林凡终于掌握了这个技巧。他能精准地控制玉佩暖流的强度和导入时机,让成丹的品质得到稳定提升。从最初的十次尝试才能出一枚中品丹药,到后来的五次尝试出一枚,再到最后,几乎每三次尝试就能出一枚中品丹药,他的进步度快得惊人。

在这个过程中,他对《基础丹诀》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之前阅读典籍时,他只觉得那些文字晦涩难懂,比如“凝丹之时,需引灵入液,以和药性”,他一直不明白“引灵入液”的具体含义。而现在,通过在地火室的实践,借助玉佩的暖流,他终于理解了这句话的真谛——“引灵入液”就是在凝丹的关键时刻,将自身的灵力(或借助玉佩的暖流)导入药液,调和药液内部的药性,让药性达到更完美的平衡,从而提升丹药品质。

他现,《基础丹诀》中记载的很多内容,都需要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比如“火力者,丹之骨也;药性者,丹之魂也;灵韵者,丹之神也”,之前他只知道火力和药性很重要,却不知道“灵韵”是什么。直到他炼制出中品丹药,看到丹药表面的丹晕,才明白“灵韵”就是丹药品质达到一定程度后呈现出的特殊光晕,是丹药“神”的体现。

随着对《基础丹诀》理解的加深,林凡的炼丹技巧也越来越熟练。他不再需要刻意回忆步骤,而是能根据药液的变化,本能地做出正确的操作——药液需要融合时,他能精准调整暖流;需要凝丹时,他能准确把握时机;甚至当药液出现轻微异常时,他能立刻找到原因,并迅纠正。

十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在这十天里,林凡几乎没有离开过地火室,除了吃饭和短暂的休息,他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炼丹和记录实验结果。他带来的所有回气丹药材——足足有一百多份,都被他消耗殆尽。

最后一天傍晚,林凡完成了他在地火室的最后一次炼丹。当他打开炉鼎,取出丹药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一次,他炼制出了四枚丹药,其中两枚都带有明显的丹晕,是中品回气丹!

他将所有炼制出的丹药都倒在石桌上,开始清点:一共有三十五枚回气丹,其中下品三十枚,中品五枚。这个成果远他的预期——在进入地火室之前,他甚至不敢奢望能炼制出中品丹药,而现在,他不仅稳定炼制出了下品丹药,还成功产出了五枚中品丹药,这在地火室的低级弟子中,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