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婶取了罩衣,临走前又回头叮嘱秀玲:“往后她们再这样,你别客气。这世道,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你凭手艺吃饭,硬气着呢!”
秀玲笑着点头,心里暖烘烘的。等张婶走远了,她低头看了看那匹水红色的灯芯绒,料子确实鲜亮,赵兰看上也不奇怪。只是方才赵老太那副理所当然的样子,让她心里不是滋味。
正怔忡着,志远在摇车里哼唧起来,小手抓着车沿往外够。
秀玲走过去把他抱起来,小家伙立刻揪住她胸前的布扣子,含在嘴里咂咂有声。她低头逗他:“饿了?娘给你冲米糊。”
灶房里飘出米香时,胡同口又传来脚步声。
秀玲探头一看,是喜胜媳妇。手里还拎着半袋红糖:“大嫂,刚听张婶说你婆婆来闹了?你别往心里去,她那人就那样。”
喜胜媳妇把红糖往桌上一放,“这是我娘家捎来的,你给志远冲米糊时掺点,补身子。”
秀玲要推辞,却被按住手:“就当谢你给我做的新衣裳。说实话,镇上裁缝铺要价高还不用心,也就你肯耐着性子给我改三次领口。这点东西算啥?”
“大嫂,其实你刚进门的时候,我还嘲笑过你,但是这两年你在这个家受的委屈,我们大家都看得清。”说完,喜胜媳妇低下了头。
“大嫂,你要不嫌弃,以后我没事就来帮你看看志远,顺便跟你学学这裁缝手艺你看行不?”
秀玲这人是有名的心软,听喜胜媳妇这样一说,赶忙说道:“这人心都是肉长得,交人交心,时间长了谁好谁坏就看出来了,你想学裁缝肯定没问题,我正愁一个人闷得慌呢。”
两人正说着,赵兰躲躲闪闪地出现在院门口,脸涨得通红:“大嫂……我还是喜欢那灯芯绒的布料,你看刚才娘在,我也不敢多说。”
秀玲迎上来:“快进来说,别站门口了”
只见赵兰一把拉过秀玲的手。塞给她五块钱,“大嫂,你看这钱够吗,我不知道够不够买灯芯绒。”
秀玲还没说话,赵兰就慌慌张张地转身:“我先走了大嫂,娘不知道我来。”话音未落,人已拐进了胡同。
秀玲看着手里的钱,又看了看挂在绳上的布料,她心里已经有了答案:这钱不能要。
傍晚收工后,秀玲拿着皮尺抱着志远找到了赵兰。
“你下午走的急,我都没来得及给你量尺寸,没有尺寸我怎么给你做衣裳?”
“还有这钱,这次就不要了”秀玲帮赵兰量完尺寸,顺手把五块钱放在了桌子上。
赵兰还想推脱,秀玲坚定的说道:“再让来让去的那就不给你做了!”说完就抱着志远离开了。
赵兰看着秀玲走出大门,心里说:“大嫂还是那么善良!”
第二天一早,秀玲刚把布料挂出来,就见赵兰端着碗鸡蛋羹过来:“大嫂,给志远吃的,娘不知道。”
秀玲接过碗时,指尖碰到赵兰的手,冰凉,还带着点抖。
“等忙完这阵,”秀玲忽然开口,“我用剩下的灯芯绒给你做个套袖吧,干活方便。”
赵兰猛地抬头,眼里亮着泪花。
“大嫂,其实这段时间我一直想来看看你和志远,只不过只不过娘不让我过来!你可别生我气啊。”
“这说的啥话,我还能不知道你吗,你不要多想!”
缝纫机的“哒哒哒”声又响起来,这一次,声音里似乎多了点别的什么,像晨露落在花瓣上,轻悄悄地。
这日早上,秀玲手里捧着个蓝布包袱,脚步轻快地往西院走。
包袱里是她给赵兰做的新衣裳还有一副套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