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的战火,并未因李长青的两次出手而彻底平息。北莽在经历了初期的震惊与混乱后,很快调整了策略。不再动用那些可能引来“布衣神仙”干预的非常规手段,而是凭借其强大的国力和兵力优势,对北凉防线展开了持续不断的猛攻。
战争,进入了最残酷的消耗阶段。
每一天,都有无数生命在边境线上消逝。鲜血染红了土地,哀嚎声日夜不绝。北凉军虽然悍勇,但在北莽如同潮水般的攻势下,防线依旧在不断后撤,伤亡惨重。
陵州城内,气氛压抑到了极点。伤兵营人满为患,药材短缺,哀鸿遍野。徐骁坐镇王府,调兵遣将,脸色一日比一日阴沉。徐渭熊更是几乎不眠不休,处理着如同雪片般飞来的军报与后勤调度,原本清冷的容颜也染上了浓重的倦色。
甚至连远在江南游历的徐凤年,也被紧急召回,开始接触军务,那张玩世不恭的脸上,也渐渐多了几分属于北凉继承人的沉重与决绝。
整个北凉,如同一张拉满的弓,绷到了极致。
然而,这一切的喧嚣与惨烈,似乎都被一层无形的屏障隔绝在了那座边境小村之外。
村落依旧宁静。
村民们依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或许从过往商旅口中听到了只言片语关于战争的残酷,但感受并不真切。因为战火,始终未曾蔓延到这片土地。
他们知道,这或许与住在林边的那位少年有关。于是,村民们对李长青愈恭敬,甚至带着一丝盲目的信仰,仿佛他是守护这片土地的庇护神。
李长青对此心知肚明,却并不点破。他依旧过着规律的生活,只是神识偶尔会扫过边境战场。
他看到了北凉士卒的浴血奋战,看到了将领的死战不退,也看到了北莽铁骑的悍勇与残忍。
他看到了南宫仆射那袭青衫,一次次出现在最危险的前线,剑光所至,北莽高手纷纷授,但她自身的消耗也极大,气息已不复全盛时的凌厉。
他看到了徐凤年初涉战阵的稚嫩与成长,看到了褚禄山、宁峨眉等北凉将领的忠勇。
他甚至看到了听潮亭的几位老供奉,也悄然出现在了关键战场,挡住了北莽方面的顶尖高手。
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因果纠缠,怨气冲天。
这片土地,已然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绞肉场,一个业力汇聚的漩涡。
寻常修士,哪怕是指玄、天象境,身处此等环境,也难免会被那无边的杀戮与怨念侵蚀心神,甚至可能滋生心魔,修为倒退。
但李长青的道心,却如同被亿万载寒冰包裹的琉璃,澄澈通透,映照着这一切,却不为所动。
他的金丹大道,自成天地,万法不侵。那滔天的业力与怨念,在靠近他周身领域时,便被那圆融自在的道韵悄然化解、剥离,无法沾染他分毫。
他就如同一个站在岸边的观潮人,看着脚下的惊涛骇浪,卷起无数泥沙与生灵,自身却片尘不染。
“这便是红尘杀劫……”李长青心中明悟。此等规模的战争,牵扯气运、因果、业力,对于此界生灵而言,是劫难,也是磨砺。若能渡过,心志修为或可更上一层;若渡不过,便是身死道消,魂飞魄散。
而他,已脱于此劫之外。
他的路,不在此间。
这一日,他正在屋内静修,忽然心念一动,睁开了双眼。
他的神识感知到,一股极其微弱、却带着一丝熟悉灵韵的因果线,正从遥远的陵州城方向,如同风中残烛般,摇曳欲熄。
是徐脂虎。
那位北凉长郡主的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
李长青沉默片刻。
当初在清凉山上,他随手点化其灵性,使其在生命最后时刻得以清明,减少痛苦。如今,那丝被点化的灵性,似乎也到了回归天地之时。
他能感觉到,徐脂虎此刻的心境,并非痛苦与不甘,而是一种看透世事的释然与平静。她牵挂的北凉,牵挂的弟弟,似乎都已有了各自的轨迹,她可以安心离去了。
“缘起缘灭,皆有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