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周末的傍晚,我们一大家子人,四位老人,我们夫妻,还有三个跑来跑去的小豆丁,一起在小区花园里散步。
夕阳给每个人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看着这浩浩荡荡又其乐融融的一幕,子豪悄悄握住了我的手。
“辛苦你了,也辛苦爸妈们了。”他低声说。
我看着前方,妈妈正弯腰给启辰系鞋带,爸爸和子豪爸爸在讨论一棵树的品种,子豪妈妈牵着瑾妍的手在认花,承煜则安静地跟在爷爷身边。
“是辛苦,”我回握他的手,心里却充满了力量,“但你看,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有彼此,还有他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家庭,就像一棵大树,根系紧紧缠绕,才能枝繁叶茂,共同抵御风雨。
事业的拓展,责任的重新分工,不仅没有让我们这个家疏远,反而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彼此支撑的意义。
青禾书社的灯光依旧温暖,为社区点亮着一方阅读与交流的空间。
而我们的小家,在四位老人的鼎力支持下,也同样灯火通明,洋溢着隔代亲情的醇厚与温暖。
生活,在另一种模式的运转下,继续书写着它的踏实、温暖与绵长。
青禾书社两周年庆的氛围,尚未完全散去,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昨日读者感恩活动时的咖啡香与欢声笑语。
但我们四个合伙人此刻围坐在打烊后的书社里,气氛却与昨日的温馨截然不同。
桌上摊开着过去两年的账本和结算报表。
数字是冰冷的,清晰地显示着一个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
刨去所有成本,书社这两年的盈利微乎其微,几乎是在盈亏平衡点上挣扎。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终究是骨感的。
兰凤和林少莲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与不甘。
她们投入了最多的时间和心血,这里就像是她们亲手哺育的孩子。
我深吸了一口气,率先打破了沉默,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歉意和疲惫:“兰凤,少莲,有件事……我和子豪商量了很久。”
我停顿了一下,感受到子豪在桌下轻轻握了握我的手,给予我力量,“我们可能……需要退出了。”
话音落下,空气仿佛凝固了。
兰凤猛地抬头,林少莲也诧异地望向我。
“为什么?”兰凤的声音有些紧,“是我们哪里做得不够好吗?我们可以再想办法,活动可以更创新,成本可以再控制……”
“不,不是你们的问题。”
我急忙解释,心里涌起一股酸涩。
“你们做得已经非常好了,没有你们,书社撑不到今天。是我们的问题。”
我看向她们,目光坦诚,“我和子豪,现在真的是身心乏术。他在农业局工作,只有周末能回书社,我的教学工作加上照顾三个孩子,已经让我焦头烂额。而且,子豪家里的连锁店经营也需要他分神关注。我们……实在没有多余的精力再投入到书社的日常管理和长远规划上了。”
子豪接过话,语气沉稳而务实:“是的。书社投资两年,说实话,并没有看到预期的收益。我们不是怀疑书社的价值,而是从时间和精力投入的角度看,继续下去,对我们而言,效率太低,也有些……浪费时间了。”
他用了“浪费时间”这个词,虽然直白,却也是我们内心真实的考量。
这个决定对我们而言同样不易。青禾书社承载了我们太多的情感和梦想,看着它从无到有,像我们的另一个孩子。
但成年人的世界,总是充满了权衡与取舍。
一阵长久的沉默。
兰凤的眼圈有些红,林少莲低头看着账本,手指无意识地划过那些冰冷的数字。
最终,林少莲抬起头,眼神里虽然有着失落,却也多了一份理解:“我明白了。华华,子豪,你们的情况确实特殊。照顾三个孩子已经是大工程,还要兼顾工作和生意……我们理解。”
兰凤深吸一口气,似乎也强迫自己接受了这个现实,她用力点了点头,声音有些沙哑:“好吧。那……你们退出后,书社怎么办?”
“我们想过了,”我说,“如果你们还想继续,我们可以象征性地保留一点点股份,表示我们的支持,但不再参与管理和决策。或者,我们完全退出,由你们决定书社的未来。”
“我们想再试试。”
林少莲和兰凤几乎异口同声。她们对视一眼,看到了彼此眼中的不甘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