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兰沁沁手背上的血,他脸色一变,几乎是本能地一个箭步上前,小心翼翼地握住她的手腕,另一只手迅从旁边急救箱里拿出碘伏和棉签。
“别动,有点疼,忍一下。”
他的声音不由自主地放得很轻,带着显而易见的紧张和心疼。
他低着头,专注地帮她消毒、包扎,动作轻柔得仿佛在对待一件稀世珍宝。
兰凤看着他近在咫尺的、写满担忧的侧脸,感受着他指尖传来的、克制着的轻微颤抖,和他温热的呼吸拂过她的手背。
那一刻,所有的前尘往事,所有的隔阂与怨怼,仿佛都在这种切实的、不带任何杂质的关怀面前,悄然消融了。
她没有抽回手,只是静静地让他处理完。
何志明包扎好,才像是突然意识到自己逾越了。
他猛地松开手,后退半步,耳根泛红,有些语无伦次:“对、对不起,我……我只是……”
“谢谢。”
兰凤轻声打断了他,抬起包扎好的手看了看,然后,抬起头,看向他,嘴角极其轻微地、却真实地向上弯了一下,“包扎得还不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是一个极其短暂、几乎难以察觉的笑容,却像破开云层的第一缕阳光,瞬间照亮了何志明整个世界。
他呆立在原地,心脏狂跳,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兰凤没有再多说什么,转身继续去整理东西,只是背影不再像之前那样紧绷,柔和了许多。
从那天起,青禾书社终于彻底恢复了往日的生机,甚至比以往更多了一份历经风雨后的坚韧与温暖。
兰凤和何志明之间,虽然还没有回到最初那种毫无芥蒂的状态,但那层坚冰已经彻底融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深厚、基于共同经历磨难后产生的信任与默契。
他们可以自然地交流,偶尔甚至会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
何志明知道,他距离真正的“被原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不再焦虑,也不再刻意证明。
他只需要继续这样,守护着书社,守护着这份失而复得的平静与温暖,用余下的每一天,去弥补,去书写新的篇章。
青禾书社的灯光,依旧在每个夜晚温暖地亮着,它不再仅仅是一个文化地标,更成为了几个人生命轨迹交汇、碰撞、最终相互支撑、共同成长的见证。
而生活,就在这书香与灯火中,缓缓流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时光的河流,裹挟着生活的细沙与微光,平静而坚定地向前流淌。
自那场因叶雅而起的风波最终平息后,青禾书社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更加丰沛的雨季,滋养着其中每一个人心灵的成长。
何志明与兰凤之间的关系,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常态”。
那是一种褪去了最初合伙的试探、也渡过了信任危机后的沉稳与默契。
他们依然不是恋人,边界清晰,但彼此之间流动着一种深厚的情谊,是基于对共同事业的珍视,对过往伤痕的共同认知,以及如今毫无保留的相互支撑。
何志明变得更加内敛而可靠。
他不再需要刻意证明什么,书社的每一个决策、每一次与外界的接洽,他都处理得妥帖周全,仿佛一道沉默而坚实的屏障,将所有的纷扰隔绝在外,只为守护书社内部这片来之不易的宁静与生机。
他看兰凤的眼神,坦诚、温和,带着一丝历经千帆后的珍惜,却不再有急于求成的迫切。
兰凤也悄然生了变化。她重新找回了那份属于她的、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
她策划的活动愈精彩,与读者的互动更加自然亲切。
偶尔,在与何志明讨论书社事务时,她会很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甚至在他提出不同意见时,会带着一丝几不可察的、近乎调侃的语气反驳:
“何总,你这个想法有点过于‘直男审美’了哦。”
每当这时,何志明便会挠头笑笑,从善如流地接受她的“指正”。
林少莲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满是欣慰。
她知道,书社最动荡不安的时期已经过去了。
她自己的心境也愈平和,那份来自家庭催婚的压力,在她与父母进行几次深入沟通并展现出自己独立生活的充实与满足后,似乎也渐渐缓和了。
她开始学习插花,书社的吧台上,时常更换着她精心制作的小花艺,为这片书香之地增添了一抹柔和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