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瑜放下书,看着窗外的月光,轻声说:
“妈妈,我觉得感情应该是灵魂的共鸣,是彼此理解和支撑,像……像你和爸爸这样。不急的,我想先好好读书,看看更广阔的世界。”
她的眼神清澈而坚定。
接着我又去了瑾娴的房间,她正戴着耳机听音乐,跟着节奏轻轻晃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问她类似的问题,瑾娴摘下耳机,眼睛亮晶晶的,带着少女的梦幻:
“我觉得喜欢一个人就要勇敢表达呀!像耀轩哥那样优秀又温柔的人,当然值得喜欢!不过妈妈你放心,我知道现在学习最重要啦!我会努力的,要和他考上一样好的大学!”
她的直白和热情,让我既想笑又有些心疼。
了解了女儿们的心思,我心中稍安。
她们一个清醒独立,一个勇敢追梦,都很好。
随着时间推移,耀轩临近高考。
他来我们家的次数自然减少了,但偶尔会在家庭群里分享一些鼓励的话,或是解答瑾瑜、瑾娴学习上的疑问。
兰凤也消停了不少,大概心思都放在了儿子最后冲刺上。
高考结束那天,兰凤打电话给我,语气是卸下重担的轻松和期待:
“华华,耀轩考完了,自我感觉还不错!我们想请你们全家吃个饭,庆祝一下,也谢谢你们一直以来的关心。”
我笑着应允:“好啊,这是大喜事,必须庆祝!”
放下电话,我看着窗外郁郁葱葱的夏日景象,心中感慨。
孩子们的人生即将展开新的篇章,而他们之间那刚刚萌芽的情愫,也将被带入一个更广阔、更复杂的天地,接受时间和距离的考验。
新的故事,正在酝酿。
而我和子豪,将继续作为最坚实的后盾,陪伴我们的女儿们,去经历,去选择,去成长。
无论未来是花开两朵,还是殊途同归,这份历经两代人沉淀下来的温情与理解,都将是我们家族最宝贵的财富。
兰凤家庆祝耀轩高考结束的宴会,设在一家格调雅致的江南菜馆。
包间里,凉风透过雕花木窗送入荷塘的清香,气氛轻松而愉悦。
耀轩穿着简单的白色poo衫,比起考前明显清瘦了些,但眼神明亮,神态间是卸下重负后的松弛与隐隐的自信。
他礼貌周到地招呼着我们每一个人,举止得体,宇辉和兰凤脸上是掩不住的骄傲。
席间,话题自然围绕着高考、未来的志愿和大学生活。
耀轩坦言心仪北京的那所顶尖学府,语气笃定,显然对自己的挥很有信心。
兰凤笑着补充,眼神却不经意地瞟向我们的双胞胎女儿。
“这下好了,耀轩要是去了北京,以后瑾瑜、瑾娴要是也考去北京,就有个照应了。”
她这话说得自然,却让餐桌上的气氛微妙地顿了一下。
瑾娴立刻响应,带着少女的雀跃:“真的吗?那太好了!耀轩哥,到时候你可要带我们熟悉环境啊!”
她看向耀轩的眼睛里,闪烁着毫无保留的憧憬。
耀轩微笑着点头:“当然,义不容辞。”
他的目光温和地扫过瑾娴,随即,似乎是不经意地,落在了安静坐在我身边的瑾瑜身上。
瑾瑜正小口喝着汤,感受到目光,抬起眼帘,与耀轩的视线在空中短暂相接。
她没有像瑾娴那样热情回应,只是微微弯了弯唇角,露出一个清浅而了然的笑容,随即又低下头去,仿佛那碗汤有着无穷的趣味。
那一刻,我清晰地看到,耀轩的眼神在瑾瑜身上停留的时间,比在瑾娴身上要长了那么几秒,那里面除了礼貌性的回应,似乎还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类似于探寻和欣赏的东西。
子豪在桌下轻轻握了握我的手,传递着与我同样的观察。
兰凤显然也注意到了这细微的差别,她脸上的笑容不变,却又热情地给瑾瑜夹了一筷子菜,
“瑾瑜多吃点,看你文文静静的,学习最费神了。”
饭后,孩子们凑到一起聊天。
瑾娴叽叽喳喳地问着大学社团、住宿条件,耀轩耐心解答。
瑾瑜则和承煜家跑来跑去的小侄子玩在了一处,耐心地陪他搭积木,侧脸温柔。
耀轩的目光,偶尔会越过瑾娴,落在那个安静陪伴孩子的身影上。
回家的路上,瑾娴依旧兴奋,挽着我的胳膊念叨:“妈,北京好多好大学啊,我也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