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资治通鉴译文 > 第63章 汉庭敕佛收西域楚狱连坐震江藩(第2页)

第63章 汉庭敕佛收西域楚狱连坐震江藩(第2页)

这一年,粮食收成特别好,到处都是丰收景象。

这时,明帝给皇子刘恭赐了个灵寿王的称号,给皇子刘党赐了重熹王的称号,但都没给他们分封自己的封国。

明帝还特别重视儒家学说,上到太子、各个王爷、侯爵,下到高官子弟、功臣后代,没有一个不学习儒家经典的。他还在南宫专门给外戚樊家、郭家、阴家、马家的孩子们办了学校,这些学生被叫做“四姓小侯”。明帝又给他们找来了讲解儒家《五经》的老师,还特意挑选学问特别好的人来教书。就连皇宫里负责保卫的期门、羽林等武官,也都要求读懂《孝经》里的基本内容。匈奴那边知道后,也派了贵族家的孩子来汉朝学习儒家文化。

就在这时,广陵王刘荆又找来一个会看相的人,问他:“你看我的长相和先帝(刘秀)那么像。先帝o岁的时候就当了皇帝,我现在也o岁了,我是不是也能起兵夺取皇位了?”结果这个看相的转头就把这事汇报给了官府。刘荆一听那是相当害怕,就赶紧自己跑到监狱里把自己关了起来。明帝念在兄弟情分上,就没有追究这件事,只是下诏书,不让他再管理封国的官员和百姓了,但是还能继续享受封国的赋税收入,同时让封国的国相和中尉盯着他,防止他再闹事。

可刘荆就是不安分,又找来巫师诅咒别人。明帝知道后,就让长水校尉樊等人一起审理这个案子。审完之后,樊等人就给明帝上书,请求处死刘荆。明帝生气地说:“就因为广陵王是我弟弟,你们就想杀他?要是我的儿子,你们还敢这么说吗?”樊回答道:“这天下是汉高祖打下来的天下,不是陛下一个人的天下。按照《春秋》里的道理,皇帝的近亲要是有谋反的心思,就得杀。我们是因为刘荆是陛下的同母弟弟,陛下一直对他很关照,我们才特意来请示。要是陛下的儿子干这事,我们直接就处置了。”明帝听了,虽然叹气,但也觉得他说得有道理。这个樊,就是樊宏的儿子。

公元年二月,广陵王刘荆就自杀了,封国也被撤除了。

四月,朝廷宣布大赦天下。

闰十月的时候,明帝就到南阳视察情况。在南阳,他把当地学校的学生召集起来,让他们演奏庄重的庙堂音乐。当学生们演奏《诗经·鹿鸣》这曲子时,明帝也来了兴致,就亲自拿起陶埙和竹篪这两种乐器,和学生们的演奏配合起来,让在场的宾客都看得很开心。在回京城的路上,明帝又顺路去了南顿。到了十二月,他才回到皇宫。

在这之前,陵阳侯丁綝去世了,按照规矩,他的儿子丁鸿应该继承他的封国。但丁鸿却给朝廷上书,说自己生病了,想把封国让给弟弟丁盛,可朝廷没有同意他的请求。丁鸿在把父亲安葬好之后,直接就把丧服挂在守墓的小屋里,然后偷偷跑掉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后来,丁鸿的朋友,九江人鲍骏在东海国碰上了丁鸿,就批评他说:“以前孤竹君的儿子伯夷和吴王的儿子季札推辞王位,那是在乱世中不得已的做法,只有那样才能显示他们的气节。但按照《春秋》里的道理,不能因为家里的事而耽误国家的事。现在你为了兄弟感情,就放弃父亲辛苦挣下的、可以世代传承的封国,这怎么能行呢?”

丁鸿听了这番话,一下子就明白了,忍不住流下了眼泪,随后就回去继承了封国。鲍骏觉得丁鸿知错能改,还很有学问,品德也好,就向朝廷推荐了他。明帝听说后,就把丁鸿召进京城,还任命他做了侍中。

公元年正月,东平王刘苍和其他亲王一起到京城,向明帝朝拜请安。在京城待了一个多月后,他们就准备返回各自的封国。明帝亲自去给他们送行,送完回到皇宫后,明帝心里感觉空落落的,满是对刘苍等人的不舍和思念。

于是,明帝就提笔写了一道诏书,派使者送到东平国,交给东平国的中傅(辅佐亲王的官员)。诏书里说:“和你们分开后,我一个人坐着,心里感到特别难受,坐车回皇宫的路上,我低着头靠在车前的横木上,一边走一边想你们,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读着《诗经·采菽》这诗,更是忍不住唉声叹气。之前我问东平王:‘平常在家做什么最开心?’东平王回答说:‘做善事最让我快乐。’这话听着大气得很,和他的胸怀气度特别相配。现在送过去十九枚列侯印信,东平王家里年满五岁、懂得行礼的儿子,都可以佩戴这些印信。”

公元年春天,哀牢王柳貌带着五万多户百姓归顺了汉朝。朝廷就在哀牢这个地方新设立了哀牢、博南两个县,接着就开始修路架桥,要打通通往博南山的通道,还要在兰仓水上修桥建路。干这些苦差事的人觉得太辛苦,就编了歌唱道:“汉朝的恩德广又大,开辟荒蛮地方,我们辛苦渡兰仓,到头来都是为了别人。”

早在西汉平帝的时候,黄河和汴水就决堤泛滥了,一直没人修。到了东汉建武十年,光武帝刘秀就想派人去治理水患,浚仪县县令乐俊上书说:“老百姓刚打完仗,这时候再征调他们服劳役不合适。”于是治水的事儿就被搁置了下来。结果后来汴渠的水越漫越厉害,受灾的地方越来越大。兖州、豫州的老百姓怨声载道,抱怨朝廷光顾着干别的工程,不先解决大家眼前的麻烦。正好有人向朝廷推荐乐浪人王景,说他特别擅长治水。

这年四月,明帝就下令征调几十万人,另派王景和将作谒者王吴负责修筑汴渠的堤坝。工程从荥阳一直修到千乘的入海口,足足有一千多里。他们每隔十里就修一个水闸,让水闸之间的水流能够相互调节,这下再也不用担心决堤漏水了。虽然王景尽量节省开支,但整个工程下来还是花了上百亿钱。

到了秋天七月,明帝就把司空伏恭给免职了。过了些日子,又任命大司农牟融做了司空。

那时候,天下一片太平,老百姓不用服繁重的徭役,粮食年年大丰收,家家户户都过得富足。谷子的价格特别便宜,一斛只要三十文钱,漫山遍野都是牛羊,天下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公元o年四月,困扰朝廷多年的汴渠治水工程终于完工了。这下黄河和汴水就各走各道,重新回到了原来的河道。四月四日,明帝出门巡视,他先到荥阳看了看治水工程完成得咋样,接着渡过黄河,登上太行山,又去了上党郡视察。到了四月底,明帝才返回京城。

这年冬天十月,出现了日食。就在这时候,楚王刘英不安分了,他和一些方士制作了金龟、玉鹤,还在上面刻了些文字,说是老天爷让他当皇帝的凭证。这事被一个叫燕广的人向朝廷告了,说刘英跟渔阳人王平、颜忠等人一起编造预言书,打算造反。朝廷派人一查,主管官员就上奏说:“刘英这是大逆不道,应该处死!”但明帝念在兄弟情分的份上,就没同意。十一月,明帝就把刘英的王位给撤了,还把他流放到丹阳郡泾县这个地方,最后只给了他五百户百姓的赋税收入当生活费。刘英的子女该封侯的、该当公主的,还能接着享受原来的封地。刘英的母亲许太后也不用上交印玺绶带,可以继续住在楚王宫里。之前就有人偷偷告诉司徒虞延,说刘英图谋不轨,可虞延觉得刘英是明帝的亲兄弟,不可能做出这种事,就没相信。等刘英造反的事儿暴露后,明帝就下诏书狠狠责备了虞延一顿。

到了公元年三月,虞延心里害怕,就自杀了。虞延死后,明帝就让太常周泽暂时代理司徒的职务,可是没过多久,周泽又回去当太常了。四月,明帝就把钜鹿太守、南阳人邢穆任命为司徒。

而楚王刘英到了丹阳郡之后,也自杀了。明帝得知消息后,就下令按照诸侯的礼节把他葬在泾县,还把告他的燕广封为折奸侯。从那以后,朝廷就一直追查楚王谋反的案子,查了一年又一年。案子里的供词东扯西拉,结果好多人都被牵连进去了。从京城的皇亲国戚、各地诸侯、州郡的豪杰,到负责审案的官吏,因为被认定是同党,被杀头、流放的有好几千人,还有好几千人被关在监狱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早些年间,樊鯈的弟弟樊鲔想给儿子樊赏娶楚王刘英的女儿。樊鯈听说后就赶紧拦住他,还说:“建武年间,咱们家特别受宠,一门出了五个侯爵。那时候只要咱父亲一句话,咱家女儿能嫁给亲王,儿子就能娶公主。但父亲觉得太受宠容易招来灾祸,所以就没这么干。再说你就这么一个儿子,干嘛要把他往楚国这个‘火坑’里推?”可是樊鲔不听劝。等楚王谋反的事情败露后,樊鯈已经去世了。明帝念着樊鯈平时为人谨慎,所以他的儿子们都没被牵连。

刘英之前偷偷记了个名单,上面都是天下有名的人。明帝拿到名单后,就看到吴郡太守尹兴的名字也在上面,于是就把尹兴和他手下五百多人抓到廷尉那儿审问。结果好多人受不了廷尉的严刑拷打,直接被折磨死了。只有门下掾陆续、主簿梁宏、功曹吏驷勋,哪怕被打得浑身是伤,也坚持不说假话。陆续的母亲从吴郡赶到洛阳,来给他送吃的,陆续之前被拷打都没服软,可一看到母亲送的饭菜后,突然就哭了。审案官就问他为啥,他说:“我娘来了,我却见不到她,心里太难受。”审案官又问:“你咋知道你娘来了?”陆续说:“我娘切肉总是方方正正,切葱都是一寸长。我一看这饭菜,就知道是她做的。”审案官把这事上报后,明帝就赦免了尹兴等人,但下令他们这辈子都不能再当官。

颜忠、王平在供词里说隧乡侯耿建、朗陵侯臧信、护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也参与了谋反。可耿建等人说根本不认识颜忠和王平。当时明帝正火大呢,审案的官员都吓得颤颤巍巍的,只要被牵连,不管真假都判有罪,没人敢替他们说话。侍御史寒朗觉得耿建等人太冤枉,就拿着耿建等人的画像,单独问颜忠和王平认不认识。结果颜、王两人支支吾吾答不上来。寒朗就知道这里面有问题,于是就上书说:“陛下,耿建他们没罪,就是被颜忠和王平冤枉的。我觉得天下像他们这样被冤枉的人,肯定还有不少。”明帝问:“那颜忠、王平为啥要害他们?”寒朗说:“颜忠、王平知道自己犯了死罪,就瞎编乱造,想多拉些人下水,好给自己开脱。”明帝又问:“那你为啥不早点说?”寒朗说:“我怕还有别人真能找出耿建他们谋反的证据。”明帝大怒:“你这审案官,真是两边都不得罪!”于是就让人把寒朗拉下去打。寒朗被拖走前喊:“请陛下允许我说完一句话再死!”明帝问:“奏章是谁跟你一起写的?”寒朗说:“就我自己。”明帝又问:“那你为啥不跟三府商量?”寒朗说:“我知道这么做会被灭族,所以不想连累别人。”明帝问:“为啥会灭族?”寒朗说:“我审案一年,不仅没查出真相,还替犯人喊冤,这肯定是灭族的罪。但我这么做,就是盼着陛下能明白真相。我看那些审案的官员,都说‘我们最恨造反的人,处理这种案子,宁可严重点,也不能放过坏人’。所以审一个人就牵连十个,审十个就牵连一百个。还有,公卿大臣上朝的时候,陛下问案子办得咋样了,他们都跪着说‘按老规矩,谋反得诛九族,可陛下只杀当事人,真是天大的恩德’。可他们回家后,都偷偷叹气。大家都知道有冤枉的人,就是不敢跟陛下说实话。我今天把这些话说出来,死也不后悔了!”明帝听了这番话,气也消了不少,于是就把寒朗放了。两天后,明帝亲自到洛阳监狱查看,最后放走了一千多人。当时正赶上天下大旱,结果明帝放人后,马上就下了大雨。马皇后也觉得楚王这案子杀了太多无辜的人,就找机会劝了劝明帝。明帝这才彻底醒悟,感觉心里很不是滋味,晚上都睡不着觉,就起来来回踱步。从这以后,再处理案子就宽大了很多。

任城县令、汝南人袁安被提拔为楚郡太守。袁安一到楚郡,就没急着去太守府,而是先着手处理楚王谋反的案子。他经过仔细的核查,找出那些没有足够证据证明有罪的囚犯,登记好准备释放。郡里大大小小的官员都赶紧劝他,一个个急得直磕头,还说:“这些人都是楚王谋反案的附从,按照法律,他们都有罪,绝对不能放!”袁安却很坚决的说:“要是因为这事违抗了朝廷命令,我一个人承担责任,不会连累你们的。”随后,袁安就和其他官员分别向朝廷汇报了情况。好在这时候汉明帝已经明白了之前案子里有很多冤枉的人,就批准了袁安的奏请。就这样,有四百多户人家因此免于获罪,亲人得以释放回家。

本年五月,朝廷把已经去世的广陵王刘荆的儿子刘元寿封为广陵侯,还赐给他六个县的赋税作为食邑。同时,把窦融的孙子窦嘉封为安丰侯。

这一年,朝廷开始提前修建皇帝的陵墓。汉明帝特意下命令说:“修陵墓的时候,只要保证能排水就行,别把坟堆得高高的。等我去世后,就打扫好地面进行祭祀,只摆上一碗水、一点肉干和干粮就行。等过了一百天,以后每年就按四季祭祀四次。在安排几个官兵,负责打扫一下。要是有人敢擅自把陵墓扩建重修,就按擅自篡改、非议宗庙的罪名来治他的罪。”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dududu资治通鉴新译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