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资治通鉴译文 > 第83章 从灵帝驾崩到董卓进京的汉末变局(第2页)

第83章 从灵帝驾崩到董卓进京的汉末变局(第2页)

何进想杀宦官,但太后她妈舞阳君和弟弟何苗动不动就收宦官的好处,他们知道何进的计划后,就一直在太后面前给宦官求情,还说:“现在大将军专权,要杀皇上身边的人,就是想自己独揽大权搞垮国家。”太后慢慢就信了这些话。何进刚当上大官,本来就有点怕宦官,虽然表面上想干翻宦官留个好名声,但心里其实犹犹豫豫的,所以这事儿就一直拖着没办。

袁绍他们一看这情况,就又给何进出主意,说把四方的猛将和豪杰召来,让他们带兵进京城吓唬太后,逼她同意杀宦官,何进觉得这主意行。主簿广陵人陈琳知道后就赶紧劝他:“老话说‘掩目捕雀’,抓个小鸟都不能靠蒙眼睛,更何况国家大事,哪能靠耍诡计成事呢?现在将军您手握大权,兵权在握,杀几个宦官就跟拿大火炉烧头一样简单,直接干就完了。要是放弃自己的权力,把外兵召进来,到时候各路大军聚在京城,谁拳头硬谁说了算,这不是把刀把子递给别人吗?事情肯定会失败,还得惹出大乱子!”但何进就是不听。

典军校尉曹操听说这事儿后,冷笑一声说:“宦官这差事,从古到今都有,但当皇上的不该给他们这么大的权力和恩宠。要治他们的罪,杀几个带头的就行了,派个狱吏去办都够了,何必大张旗鼓召外兵呢?要是想把宦官全杀了,这事儿肯定会泄露,我看何进非得栽跟头不可。”

再说之前,汉灵帝征召董卓当少府,董卓就给朝廷上书说:“我带的湟中义从和秦、胡士兵跟我说:‘现在军饷没,粮食赏赐也断了,老婆孩子都快饿死冻死了。’他们把我的车子拉住,不让我走。羌、胡这些人性格直愣愣的,我也管不住,只能先安抚他们,我看这情况特殊,所以再上奏说明一下。”朝廷拿他也没啥办法。等灵帝病重的时候,就下诏书任命董卓当并州牧,并让他把军队交给皇甫嵩。董卓又上书说:“我承蒙天恩,现在掌兵已经十年了,手下士兵不管官职高低,他们跟我相处久了,都念着我养活他们的恩情,也愿意为我拼命,恳请让我带他们去北州,在边疆为国家效力吧。”

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劝他叔说:“现在天下兵权就在您和董卓手里。您跟董卓已经结下梁子了,俩人肯定没法共存。董卓接到朝廷让他交出兵权的命令,却上书说要自己带兵去边疆,这是抗命;他又趁着京城混乱的时机,赖在原地不动,这明显是心里憋着坏呢。就这两条,已经够灭他全族了。再说了,董卓这人又凶又狠,肯定没人愿意跟他亲近,手下将士也不待见他。您现在是元帅,完全可以借着国家的威风去收拾他,往上说能彰显您的忠义,往下说能为国家除掉祸害,这事肯定能成。”皇甫嵩却说:“董卓违抗命令是不对,但我要是擅自杀了他,也得担责任。不如把这事上奏给朝廷,让皇上裁决。”于是他就给灵帝写了奏折。灵帝下诏责备董卓,可董卓根本不听,还是把军队驻扎在河东,等着看局势怎么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时,何进要召董卓带兵进京城。侍御史郑泰劝他说:“董卓这人又猛又狠,根本没什么情义,野心还特别大。要是让他掺和朝政,给他大权,他肯定得胡作非为,把朝廷都给祸祸了。您凭着皇亲国戚的身份,手握辅政大权,朝廷里的事该自己说了算,要想把那些有罪的人除掉,根本不该找董卓当外援!而且这事儿拖着拖着就会生变故,之前窦武的事就是教训,所以得赶紧做决定啊。”尚书卢植也说不能召董卓入京,可何进就是不听。郑泰一看这情况,就直接辞官走了,还跟荀攸说:“何进这人,太难辅佐了。”

何进的手下王匡和骑都尉鲍信都是泰山人,何进派他们回老家招兵;又让东郡太守桥瑁带兵驻扎在成皋,还让武猛都尉丁原带几千人到河内,把孟津给烧了,火光都照到京城里了,他们都说这么做是为了杀宦官。董卓听说自己被召,马上就带兵出了,还上书说:“中常侍张让这些人,靠着皇上的恩宠胡作非为,搅得天下大乱。我听说扬汤止沸不如把柴火抽了,刺破毒疮虽然疼,但总比让毒疮在里面烂掉强。以前赵鞅带兵清除国君身边的坏人,现在我也带兵进洛阳,请皇上把张让他们抓起来,清除奸邪!”可太后还是不听他的。

这时,何苗对何进说:“当初咱们一起从南阳出来,都是穷小子,靠着宦官才过上了好日子,国家大事哪有那么简单?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你得好好想想,还是跟宦官和好吧。”等董卓到渑池的时候,何进就更犹豫了,只好派谏议大夫种邵传诏让董卓停止前进。可是董卓不听,继续往河南走;种邵看他这样不听话,就前去迎接慰劳,想劝他回去。董卓怀疑有诈,就让士兵拿武器威胁种邵。种邵被整的生气了,就说自己有诏书,并大声斥责他们,士兵们都吓得躲开了,种邵就上前质问董卓;董卓自知理亏,就只好把军队撤到了夕阳亭。种邵是种暠的孙子。

袁绍担心何进反悔,就威胁他说:“现在咱们已经和宦官撕破脸了,事情都摆在明面上了,将军还犹豫啥呢?要是不赶紧动手,拖久了肯定会出事,到时候就跟之前窦武一样,落得个惨败的下场!”何进被袁绍这么一逼,只好任命袁绍当司隶校尉,还给他假节的权力,让他能直接决定别人的生死;又让从事中郎王允做河南尹。袁绍得到命令后,马上就派洛阳管治安的官员去盯着宦官,还催着董卓赶紧上书,说要带兵杀到平乐观。太后这下知道害怕了,就赶紧把所有的中常侍、小黄门都撤了职,让他们回老家,只留下何进信任的人守着皇宫。

那些丢了官的宦官们,都跑到何进跟前磕头认罪,说一切听他落。何进就骂他们说:“如今天下乱成这样,都是你们搞的!现在董卓马上就带兵来了,你们还不赶紧滚回自己的封地去!”袁绍不停地劝何进,让他趁机把宦官全杀了,但何进就是不答应。袁绍没办法,就假冒何进的名义给各州郡写信,让他们抓捕宦官的亲戚。结果何进这么拖拖拉拉的,杀宦官的计划慢慢就传了出去,宦官们吓得不行,就决定先下手为强。张让的儿媳妇是太后的妹妹,张让就给儿媳妇磕头说:“我犯了错,本该跟你一起回老家。可我受了皇上这么多年的恩惠,现在要离开皇宫,实在舍不得,就想再进宫伺候太后几天,就算死了也没啥遗憾了。”他儿媳妇就去找太后她妈舞阳君求情,舞阳君又去跟太后说了,太后一心软,就又下诏书,把那些宦官都召回宫里值班了。

八月戊辰这天,何进跑到长乐宫,劝太后把所有中常侍都杀了。张让和段珪这俩老太监偷偷嘀咕:“大将军之前装病,先帝的葬礼也不来,现在突然往宫里跑,肯定没安好心!难不成又要像窦武那样,把我们宦官都杀了?”他俩就派人去偷听,把何进和太后说的话全听去了。然后带着几十个手下,偷偷从侧门摸进皇宫,藏在宫门后面。等何进出来的时候,他们就假传太后的旨意,把何进骗到省阁里。张让见了何进就开始骂:“天下大乱又不都是我们的错!当年先帝和太后闹矛盾,差点要废了太后,是我们哭着求先帝,还自掏腰包送了好多礼,才把这事平息了下来。我们不过是想靠着你们何家过日子罢了,你现在却要赶尽杀绝,这实在太不讲情面了!”骂完,尚方监渠穆就当场拔剑,在嘉德殿前把何进给杀了。何进真是死有余辜,让这样的人把持朝政,国家也长久不了。现实中的我们在面临做重大决定时,可千万不能优柔寡断的,以免错失良机。

张让、段珪杀了何进之后,就马上伪造诏书,并任命前太尉樊陵当司隶校尉,少府许相当河南尹。尚书收到诏书后,觉得不对劲,就说:“这事儿得让大将军来一起商量才行。”这时候,一个小太监直接把何进的脑袋扔了出来,嘴里还大喊:“何进谋反,已经被处死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何进的手下吴匡、张璋在宫外面,一听自己老大死了,就抄起家伙准备冲进去给何进报仇,结果现宫门已经紧紧关上了。虎贲中郎将袁术也来帮忙,和吴匡一起又砸又撞,宫里的小太监们举着兵器死守。眼看到了傍晚,袁术没辙了,干脆放火把南宫的青琐门给烧了,想把杀何进的张让等人逼出来。张让他们一看宫门外火光冲天,就赶紧跑去跟太后撒谎,说大将军的手下造反了,现在正在烧宫殿、攻打尚书门呢。说完就把太后、少帝刘辩、陈留王刘协,还有一堆宫里的官员全绑上,从宫里的秘密通道逃到了北宫。尚书卢植拿着长戈守在阁道窗边,仰头大骂段珪,段珪一害怕,就把太后放了,太后趁机从窗户跳出去,这才捡回了一条命。

这时,袁绍和他叔叔袁隗就假传诏书,把张让他们任命的樊陵、许相骗过来杀了。袁绍又和何进的弟弟何苗带兵守在朱雀阙下,抓住了赵忠等太监,并把他们统统砍了脑袋。吴匡早就看何苗不顺眼了,总觉得他和何进不是一条心,还怀疑他和太监有勾结,就对手下士兵喊道:“杀大将军的就是车骑将军何苗!兄弟们愿意为大将军报仇吗?”士兵们哭着喊着要拼命,吴匡马上就联合董卓的弟弟董旻,一起把何苗杀了,还把尸体扔在宫苑里。袁绍接着下令关闭北宫门,只要见太监就杀,不管老的还是小的,一共杀了两千多人,好多没胡子的男人也被误当成太监给杀了。杀红了眼的袁绍,还让士兵攻打皇宫,有人甚至爬上端门屋顶往下射箭扔石头。

庚午日这天,张让、段珪他们被打得走投无路,就拉着少帝和陈留王等几十个人,从谷门跑了出去,连夜逃到了小平津。他们逃跑的时候慌里慌张的,就连皇帝的六枚玉玺都没拿上,大臣们也都没跟上来,只有尚书卢植和河南中部掾闵贡追到了黄河边上。闵贡举着剑大骂张让,还当场杀了几个人。张让他们被吓得直磕头,就跟少帝哭着告别说:“我们要死了,陛下您多保重啊!”说完就跳河自尽了。闵贡则是带着少帝和陈留王,摸黑借着萤火虫的光往回走,走了好几里路,才找到一辆老百姓的敞篷车,坐着车到雒舍歇了一晚。第二天,少帝自己骑一匹马,陈留王和闵贡共骑一匹,接着往洛阳走,这时才有大臣陆续赶来。

这边董卓带兵刚到显阳苑,远远就看见洛阳城里火光冲天,就知道宫里出事了,就带人快马加鞭地往城里赶。天还没亮就到了城西,听说少帝在北边,又带着人去北芒阪下迎接。少帝一看董卓带着大队人马凶巴巴地过来,吓得浑身直哆嗦,连话都说不利索了。董卓问他话,少帝结结巴巴地答不上来;董卓转头就问陈留王,陈留王就把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董卓一下子就觉得陈留王又聪明又有本事,再加上陈留王是董太后养大的,和自己还是本家,心里就琢磨着要把少帝废掉,改立陈留王当皇帝。当天,少帝回到皇宫,就宣布大赦天下,还改了年号。可惜传国玉玺在乱局中丢了,其他玉玺倒是找回来了。朝廷又任命丁原做执金吾,主要负责京城的治安。骑都尉鲍信刚从泰山招兵回来,就劝袁绍说:“董卓现在手握重兵,肯定要搞事情,咱们要是不趁早动手,以后肯定被他骑在头上!现在趁他刚到洛阳,军队还没缓过劲来,打他个措手不及,一定能赢!”可袁绍惧怕董卓的势力,就没敢动手。鲍信一看袁绍这么怂,只能带着自己的兵回泰山去了。

董卓刚进洛阳的时候,手下只有三千兵马,他怕别人觉得他好欺负,就耍了个心眼:每隔四五天,就在半夜悄悄把军队拉出城,在城外藏起来,第二天大早上再敲锣打鼓、浩浩荡荡地进城,装作又有援军到了的样子,洛阳城里的人都被他骗过去了。后来何进、何苗死了,他们的手下都投靠了董卓。董卓还使坏,让丁原的手下吕布杀了丁原,吞并了丁原的军队,这下子就变得兵强马壮了。接着,他找了个下雨太久的借口,逼着朝廷把司空刘弘给罢官了,自己当上了司空。

还有个叫蔡邕的大才子,以前被流放到了朔方,好不容易遇大赦才回了家。结果五原太守王智(宦官王甫的弟弟)诬陷他诽谤朝廷,蔡邕又被迫在外面躲了十二年。董卓听说蔡邕有名气,就召他来做官,蔡邕不想去,就称病推辞。这可把董卓惹火了,就威胁他说:“你要是敢不来,我就灭你全家!”蔡邕被吓得没办法,就只能来洛阳。董卓倒是很看重他,一上来就封他做了祭酒,还对他特别照顾。没几天,蔡邕就连升好几级,从尚书台到御史台、谒者台,最后当上了侍中。

董卓进了洛阳站稳脚跟后,就找到袁绍,直接摊牌说:“这天下的皇帝,得让有本事的人来当。每次想起汉灵帝,我都气不打一处来!我看陈留王刘协就挺不错,打算立他当皇帝,你觉得他比现在的少帝刘辩强不?有些人看着机灵,其实关键时刻糊涂,也不知道刘协到底咋样,不如先试试呗!反正我觉得刘氏子孙没啥用,留着也是麻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袁绍一听就急了,反驳道:“汉朝统治天下已经四百多年了,对老百姓的恩情厚着呢,大家都拥护刘家。现在的皇上只是年纪小,也没干啥坏事。您要是想废了嫡长子,改立庶子当皇帝,恐怕大家都不会答应!”董卓听了这话,立马就按住剑柄,大声骂道:“你这小子,竟敢跟我对着干!这天下的事,我说了算!我想做的事,谁敢阻拦?你是不是觉得我手里的刀不够快?”袁绍也毫不示弱,唰地一下拔出佩刀,回怼道:“这天下勇猛的人多了去了,可不只有你董卓一个!”说完就作了个揖,扭头就走。董卓刚到洛阳,还得忌惮袁绍背后的大家族势力,就没敢当场动手。袁绍也知道留在洛阳十分危险,把司隶校尉的符节往城门上一挂,就逃往冀州去了。

九月癸酉日这天,董卓把文武百官都召集起来,态度强硬地说:“现在的皇帝又笨又软弱,根本不配当天下之主,也没资格祭祀祖宗。我打算学学伊尹、霍光,把陈留王立为新皇帝,你们觉得怎么样?”大臣们吓得是大气都不敢出,谁也不敢吭声。董卓见没人回应,又威胁道:“当年霍光决定废立皇帝的时候,田延年可是拿着剑镇场子。今天谁要是敢反对,就按军法处置!”这时候,只有尚书卢植站出来说:“以前废太甲、昌邑王,是因为他们确实昏庸无道、犯了大错。可现在的皇上年纪轻轻,也没什么过失,不能和以前的情况相提并论。”董卓听了这话,气得当场就宣布了散会,还想杀了卢植。多亏蔡邕求情,议郎彭伯也劝说道:“卢植是天下有名的大学问家,深受百姓的敬重,您要是杀了他,恐怕全天下人都会害怕。”董卓这才作罢,只是免了卢植的官。卢植也知道在洛阳待不下去了,就赶紧跑到上谷躲了起来。董卓又去问太傅袁隗的意见,袁隗害怕董卓,只能点头同意。

甲戌日这天,董卓又把大臣们叫到崇德前殿,逼着何太后下诏书废了少帝,还说:“皇帝在守丧期间,一点孝心都没有,言行举止也不像个君主,现在把他废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当皇帝。”袁隗赶紧上前,把少帝的玉玺解了下来,献给了陈留王,又把弘农王拉到殿下,让他向北磕头称臣。何太后在一旁哭得不行,大臣们也都是敢怒不敢言。对此,董卓还不罢休,又找借口说:“何太后以前欺负董太后,最后把她逼死了,这是违背了婆媳礼数。”于是就把何太后赶到了永安宫。接着宣布大赦天下,把年号从昭宁改成永汉。到了丙子日,董卓直接用毒酒把何太后给毒死了。下葬的时候,董卓还故意不让大臣们穿丧服,大家只能穿着普通的素衣送葬。不仅如此,董卓还派人挖开何苗的坟墓,把尸体拖出来大卸八块,并扔在路边示众;又杀了何苗的母亲舞阳君,把尸体扔到宫苑的荆棘丛里。

汉献帝永汉元年,朝廷下了一道命令,让公卿大臣们的子弟去当郎官,补上之前宦官空出来的职位,让他们在宫里当差。

乙酉日这天,朝廷任命刘虞为大司马,封他为襄贲侯;董卓自己则是当上了太尉,还兼任前将军事,朝廷又赐给他符节、斧钺,让他统领虎贲卫士,改封他为郿侯。

丙戌日,太中大夫杨彪被任命为司空。

甲午日,豫州牧黄琬被任命为司徒。

最后,董卓带着一群大臣给朝廷上书,说要给以前因为党锢之祸被冤枉的陈蕃、窦武等人平反,恢复他们的爵位,还说要派使者去祭拜他们,重用他们的子孙后代。

冬季,十月乙巳日,朝廷就下诏安葬了灵思皇后(何太后)。

此时,白波贼来侵扰河东,董卓就派部将牛辅率军进击。

起初,南单于于扶罗即位后,当年杀死他父亲(羌渠单于)的叛众又反叛了,他们共同拥立须卜骨都侯为单于。于扶罗就到洛阳向朝廷申诉,恰逢灵帝驾崩,天下大乱,于扶罗便率领数千骑兵与白波贼联合,攻掠郡县。当时百姓都聚集在坞堡中自保,他们抢掠不到物资,军队反而受损。于扶罗想返回南匈奴,国人却不接纳,于是就驻扎在河东郡的平阳。须卜骨都侯做了一年单于后就死了,南匈奴王庭的单于之位从此空缺,由老王主持国事。

十一月,朝廷任命董卓为相国,并允许他朝拜时不称姓名,入朝时不用小步快走,可佩剑穿鞋上殿。

十二月戊戌日,朝廷又任命司徒黄琬为太尉,司空杨彪为司徒,光禄勋荀爽为司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