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资治通鉴译文 > 第133章 后赵石虎专权与成汉之衰(第2页)

第133章 后赵石虎专权与成汉之衰(第2页)

这里得说一句,石堪本来是田姓人家的儿子,因为多次立有战功,被石勒收为养子,对石勒忠心耿耿。而刘太后也是个有胆有识的人,当年石勒打天下的时候,她经常和石勒一起商量军事,帮石勒立下了不少功劳,有西汉吕后那样的才干,却没有吕后那样的嫉妒心,比吕后还强几分,可惜最后还是死在了石虎手里。

当时,后赵的河东王石生镇守关中,石朗镇守洛阳。冬季十月,这俩人都看不惯石虎的残暴,纷纷起兵讨伐石虎。石生还自称秦州刺史,派人到东晋投降,想借东晋的力量对抗石虎。氐族领蒲洪也趁机自称雍州刺史,向西投靠了凉州的张骏,跟石虎作对。

石虎得知石生、石朗起兵,就立刻让太子石邃留守襄国,自己亲自率领七万步兵、骑兵去攻打洛阳的石朗。金墉城很快就被攻破了,石朗被活捉。石虎为了泄愤,就下令把石朗的脚砍断,然后再杀死他,手段残忍到了极点。接着,石虎又率军向长安进军,任命梁王石挺为前锋大都督,打头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石生得知石虎来攻,便派将军郭权率领两万鲜卑涉璝部的士兵当先锋,前去抵抗石虎,自己则率领大军随后出,驻扎在蒲阪。郭权和石挺在潼关展开大战,郭权兵力虽少,却打得很勇猛,把石挺的军队打得大败,石挺和石虎的左长史刘隗全都战死了。石虎没想到会输得这么惨,吓得赶紧往渑池逃跑,一路上丢盔弃甲,战死的士兵尸体连绵三百多里,场面惨不忍睹。

可就在这关键时候,跟郭权一起作战的鲜卑人却暗地里跟石虎勾结,突然反过来攻打石生的军队。石生不知道石挺已经战死,看到鲜卑人倒戈,顿时就慌了神,只能单人匹马逃奔长安。郭权收拢残兵,退守到渭水入黄河的地方。石生逃到长安后,还是觉得不安全,又躲进了鸡头山。将军蒋英趁机占据长安,坚守城池,抵抗石虎。石虎率军赶到长安,攻破城池,杀了蒋英。石生的部下见大势已去,只好杀了石生,向石虎投降。郭权没办法,只能带着残兵逃到陇右地区。

石虎平定关中后,就下令让手下将领分别驻守汧水、陇山一带,又派将军麻秋去讨伐氐族领蒲洪。蒲洪知道自己打不过石虎,就率领两万多户部众投降了石虎。石虎很高兴,亲自迎接蒲洪,并任命他为光烈将军、护氐校尉。蒲洪到了长安后,就给石虎出了个主意,让他把关中的豪门大族和氐族、羌族百姓迁到东方去,以充实东部地区的人口,还说:“这些氐族人都是我蒲洪的部下,我带着他们迁走,没人敢违抗!”石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采纳了,下令把秦州、雍州的百姓以及氐族、羌族共十多万户迁到了关东地区。他任命蒲洪为龙骧将军、流民都督,让蒲洪带着部众住在枋头;又任命羌族领姚弋仲为奋武将军、西羌大都督,让姚弋仲率领几万羌人迁到清河的滠头居住,既利用了这些少数民族领的力量,又把他们控制在自己眼皮底下。

石虎平定关中后回到襄国,立刻宣布大赦天下,想借此安抚人心。而形同傀儡的后赵君主石弘,根本不敢有半点反抗,只能乖乖按照石虎的意思,下令让他仿照曹操当年辅佐汉献帝的先例,建立“魏台”(魏王的官署,是独立于朝廷的权力机构)——这一下,石虎的权力彻底制度化,离篡夺皇位就差最后一步了。

另一边,刚继承辽东基业的慕容皝,治国手段格外严苛,动不动就用重法,辽东的百姓和官员大多吓得心神不宁。主簿皇甫真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多次恳切劝谏慕容皝放宽刑罚,可慕容皝根本听不进去,依旧我行我素。

慕容皝有几个兄弟,个个都不是普通人:庶出的哥哥、建威将军慕容翰,同母弟弟、征虏将军慕容仁,两人又勇猛又有谋略,常年带兵打仗,立下不少战功,在士兵中威望很高;最小的弟弟慕容昭,也有才华、会办事。这三人当年都深受父亲慕容廆的宠爱,慕容皝心里早就对他们又忌又怕。慕容翰看出了慕容皝的心思,便常常叹息说:“我跟着先公(慕容廆)做事,从来不敢不尽心尽力,幸好靠着先公的威灵,打仗才总能获胜——这都是上天在帮助咱们慕容家,不是我个人有多大本事啊!可现在总有人说我能力强、不好控制,我哪能坐着等灾祸找上门呢!”于是,他带着自己的儿子逃到了段氏鲜卑那里。段氏领段辽早就听说过慕容翰的才干,一直想拉拢这样的人才,见到慕容翰来投奔,特别高兴,对他又器重又优待。

慕容仁当时从平郭赶来为慕容廆奔丧,私下里对慕容昭说:“咱们兄弟几个以前太骄纵了,没少对现在的君主(慕容皝)无礼。这新君性格刚硬又严苛,就算没罪,在他手下都觉得害怕,何况咱们还有旧怨呢!”慕容昭也早就对慕容皝继位不服气,就趁机说:“咱们都是先公的儿子,本来就该在国中有一席之地。哥哥你向来得人心,我在都城里面,慕容皝还没怀疑我。咱们找个机会除掉他,一点都不难!你赶紧回平郭起兵,我在都城当内应,等事成之后,你把辽东郡分给我就行。男子汉大丈夫做事,要么成功,要么战死,可不能像慕容翰那样,跑到外国苟且偷生!”慕容仁一听,立刻点头说:“好!就这么办!”随后就返回了平郭。到了闰月,慕容仁正式率军向西进军,目标直指慕容皝所在的都城棘城。

这时,有人把慕容仁、慕容昭密谋造反的消息告诉了慕容皝,慕容皝一开始还不信,便派人去调查核实。可这时候,慕容仁的军队已经到了黄水(今辽宁朝阳附近),他得知计划泄露,便干脆杀了慕容皝派来的使者,转头占据了平郭,公开跟慕容皝决裂。慕容皝对此是又惊又怒,当即下令赐死慕容昭,然后派军祭酒封弈去安抚辽东的百姓,同时任命高诩为广武将军,率领五千士兵,联合庶弟建武将军慕容幼、慕容稚、广威将军慕容军、宁远将军慕容汗,还有司马、辽东人佟寿,一起率军讨伐慕容仁。双方在汶城以北展开大战,没想到慕容皝的军队根本打不过慕容仁,被杀得大败,慕容幼、慕容稚、慕容军全都被慕容仁活捉。佟寿以前曾是慕容仁的司马,见势不妙,直接投降了慕容仁。更糟的是,前大农孙机等人趁机占据辽东城,响应慕容仁。封弈没办法进入辽东,只能和慕容汗一起撤了回去。东夷校尉封抽、护军平原人乙逸、辽东相太原人韩矫,全都吓得弃城逃跑——这么一来,慕容仁便彻底占据了整个辽东地区,连段辽和其他鲜卑部落,都纷纷跟慕容仁暗中联络,遥相呼应。直到这时,慕容皝才后悔没听皇甫真的劝谏,赶紧任命皇甫真为平州别驾,把他当成心腹重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十二月,之前逃到陇右的郭权,占据了上邽(今甘肃天水),并派人到东晋投降;京兆(今陕西西安附近)、新平(今陕西彬县)、扶风(今陕西兴平附近)、冯翊(今陕西大荔附近)、北地(今陕西耀州附近)等郡的百姓,都纷纷响应郭权,反抗石虎的统治。

再看凉州这边,之前张骏想从成汉借道,派使者去建康(东晋都城)向朝廷上表,可成汉君主李雄根本不同意——毕竟成汉和东晋是敌对政权,李雄哪肯帮东晋传递消息。张骏没办法,只能退了一步,派治中从事张淳去向成汉称臣,名义上归附成汉,其实是想趁机借道。李雄表面上答应了张淳,暗地里却打算在东峡(成汉东部的峡谷要道)埋伏强盗,把张淳杀了,以永绝后患。幸好成汉有个叫桥赞的人,偷偷把李雄的阴谋告诉了张淳。张淳知道后,就主动去见李雄,义正词严地说:“我们君主派我穿过荒无人烟的地方,不远万里去建康表达忠诚,是因为陛下您一向推崇忠义,能成人之美的缘故啊!如果陛下想杀我,就该把我押到闹市斩,当众宣布:‘凉州不忘旧日恩德,派使者跟琅邪王(东晋皇帝司马衍,祖上是琅邪王)联络,我国君主圣明、大臣贤能,现这个阴谋后杀了他。’这样一来,陛下的道义名声就能传遍天下,天下人也会敬畏您的威严。可现在您却想让强盗在江里杀我,这样既显不出您的刑罚威严,又没法向天下人交代,这有什么用呢!”李雄被说得又惊又愧,赶紧辩解道:“哪有这种事!我根本没这么想过!”

这时候,成汉的司隶校尉景骞在旁边说:“张淳是个壮士,不如把他留下来为咱们所用。”李雄点点头,对景骞说:“壮士哪会甘心留下!你先试试,用你的话探探他的口风。”景骞就对张淳说:“先生您身材魁梧,现在天气这么热,不如先把您的手下派去建康,您自己在这儿小住一段时间,等天凉快了再走?”张淳立刻拒绝说:“我们君主因为皇室流亡在外,先帝的灵柩还没运回洛阳,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却没人能拯救他们,所以才派我去建康表达忠诚。我要跟朝廷谈的都是大事,不是手下人能传达的;要是手下人能办,我也不会亲自来了。就算前面是火山汤海,我也会闯过去,这点寒暑又算得了什么!”

李雄见张淳态度坚决,又想试探他,就问:“贵主(张骏)英名盖世,凉州地势险要、兵力强盛,为什么不自己称帝,在一方逍遥快活呢?”张淳回答说:“我们君主从祖辈、父辈开始,世代坚守忠贞,因为国仇家恨还没报,每天都枕着兵器等待天亮(枕戈待旦),哪有心思逍遥快活啊!”李雄被说得满脸惭愧,只好说实话:“我的祖辈、父辈本来也是晋朝的臣子,后来天下大乱,才和六郡的百姓一起逃到这里避难,被大家推举为领,才有了今天的成汉。如果琅邪王(东晋皇帝)能在中原复兴大晋,我也会率领部众辅佐他的。”之后,李雄不敢再为难张淳,反而以厚礼相待,派人护送他借道前往建康。最终,张淳成功抵达建康,完成了张骏托付的使命。

再说当年长安失守后,敦煌郡的计吏(负责统计户籍、赋税的官员)耿访从汉中逃到江东,多次给东晋朝廷上书,请求派大使去安抚凉州的张骏。朝廷终于同意了,便任命耿访为侍书御史,正式拜张骏为镇西大将军,还挑选了陇西人贾陵等十二人,让他们跟着耿访一起去凉州。可耿访到了梁州后,因为道路被战乱阻断,没法继续前进,只好把朝廷的诏书交给贾陵,让贾陵假扮成商人,偷偷把诏书送到凉州。直到这一年,贾陵才终于抵达凉州,张骏收到诏书后,赶紧派部曲督王丰等人出使江东,向朝廷表达感谢。

公元年

春季正月,后赵改年号为延熙——此时石虎虽未篡位,但早已掌控实权,改元之举不过是他巩固权威的一步棋。

东晋朝廷得知郭权占据上邽并有归附的想法,便立刻下诏任命郭权为镇西将军、雍州刺史,想借他的力量牵制后赵石虎。

此时,仇池王杨难敌去世,他的儿子杨毅继位。杨毅继位后,自称龙骧将军、左贤王、下辨公,又任命叔父杨坚头的儿子杨盘为冠军将军、右贤王、河池公,还派人到东晋称臣,以此争取外部力量的支持,好稳定仇池局势。

二月丁卯日,东晋朝廷终于兑现之前的承诺,派耿访、王丰带着印绶前往凉州,正式任命张骏为大将军,都督陕西、雍州、秦州、凉州诸军事。从这以后,东晋和凉州每年都互派使者,联系再也没断过——这既是张骏多年争取的结果,也让东晋在西北多了一个重要盟友。

慕容仁掌控辽东后,便开始安排自己的人手:任命司马翟楷兼任东夷校尉,前平州别驾庞鉴兼任辽东相,把辽东的军政要职全换成了自己人,彻底跟慕容皝划清界限。

段辽(段氏鲜卑领)想趁机扩张势力,便先派兵袭击徒河(今辽宁锦州附近),但没能攻下来;又派弟弟段兰和投奔自己的慕容翰一起攻打柳城。柳城都尉石琮、城大慕舆泥齐心协力坚守城池,段兰等人打了半天也没攻下来,只能撤兵。段辽气得火冒三丈,狠狠斥责了段兰等人,命令他们必须拿下柳城。段兰等人休整了二十天,又加派兵力卷土重来。这次段辽的士兵个个穿着厚重的战袍、举着盾牌,还搭了攻城的飞梯,从四面一起进攻,昼夜不停。可石琮、慕舆泥防守得更顽强了,不光打退了多次进攻,还杀了段辽一千多个士兵,柳城始终没被攻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慕容皝得知柳城被围,就赶紧派慕容汗和司马封弈等人率军救援。出前,慕容皝反复告诫慕容汗:“段辽的军队士气正盛,你千万别跟他们硬拼!”可慕容汗性格骁勇却鲁莽,根本没把告诫放在心上,带着一千多骑兵当先锋,直接冲向柳城。封弈赶紧阻拦,慕容汗根本不听。结果,慕容汗的军队在牛尾谷遇上了段兰,被打得大败,士兵死了一多半;幸好封弈稳住阵脚,奋力苦战,才没让军队全军覆没。

段兰打了胜仗,想乘胜追击,把慕容皝的军队彻底消灭。慕容翰却担心这样会让段辽趁机吞并慕容部,便赶紧拦住他说:“当将领的要慎重,得先看清自己的实力、估量敌人的情况,没有十足把握绝不能轻举妄动。现在咱们虽然打败了他们的一支偏军,却没能动摇他们的整体势力。慕容皝这人诡计多端,还喜欢设埋伏,如果他调动全国兵力亲自来抵抗咱们,咱们孤军深入,兵力又不如他,这可是危险的做法啊!而且咱们受命来攻打柳城,现在已经打赢了;要是违背命令贪功冒进,万一打败了,功名可就全没了,还怎么回去见段辽啊!”段兰却不依不饶的说:“慕容汗已经被咱们打垮了,慕容皝肯定成了瓮中之鳖,没什么好顾虑的!你就是怕咱们灭了你的故国吧!现在慕容仁(小字千年)在辽东,要是咱们乘胜进军成功,我就把他迎回来当慕容部的领,绝不会辜负你,让慕容家的宗庙没人祭祀!”慕容翰叹了口气说:“我既然投奔了你,就没打算再回去;慕容部的存亡,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只是替大国考虑罢了,也不想让你丢了功名啊!”说完,他就下令自己的部下准备单独撤军。段兰没办法,只好放弃追击,跟着慕容翰一起撤兵了。

三月,成汉君主李雄为了更好地控制南中地区,便从宁州分出一部分地盘设置交州,任命霍彪为宁州刺史,爨深为交州刺史——这样分而治之,既能削弱地方势力,又能加强中央对南方的掌控。

后赵丞相石虎见郭权在关中作乱,就赶紧派部将郭敖和章武王石斌,率领四万步兵、骑兵向西攻打郭权,军队驻扎在华阴。夏季四月,上邽的豪门大族见后赵军势大,害怕被郭权连累,就杀了郭权,向石虎投降。石虎为了消除关中的隐患,就把秦州三万多户百姓迁到了青州、并州,以此削弱关中的反抗力量。可刚平定郭权,长安人陈良夫就逃到了黑羌部落,联合北羌王薄句大等人,侵扰北地、冯翊二郡。石斌、乐安王石韬率军合击,打败了陈良夫和薄句大,薄句大逃到马兰山。郭敖想乘胜追击,彻底消灭羌人,结果却被羌人打败,士兵死了十分之七八。石斌等人只能收拢残兵,退到三城(今陕西延安附近)。石虎得知郭敖战败,气得派人去杀了郭敖。秦王石宏对石虎的残暴统治有怨言,石虎干脆把他软禁了起来。

这时,慕容仁见自己掌控了辽东,势力越来越大,就公开自称平州刺史、辽东公,跟慕容皝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东晋的长沙桓公陶侃,到了晚年,一直担心自己功高盖主、满招损,所以不再参与朝廷的权力斗争,还多次想告老还乡,回到长沙。可他手下的官吏们苦苦挽留,他才一直没走。六月,陶侃病重,再也支撑不住了,就上奏朝廷请求退位。他派左长史殷羡把朝廷之前授予他的节杖、麾旗、旌旗、曲盖(高级官员的仪仗)、侍中貂蝉冠(侍中的官帽装饰)、太尉印信、荆江雍梁交广益宁八州刺史的印信和符节,还有军队的物资、兵器、牛马、船只,全都登记造册,封存好仓库,自己亲自保管钥匙,一并送还给朝廷。他把后事托付给右司马王愆期,还加授王愆期督护一职,让他统领文武官员。甲寅日,陶侃坐着车子离开府衙,到渡口上船,准备返回长沙。临走前,他回头对王愆期笑着说:“我这老头子磨磨蹭蹭到现在才走,都是因为你们这些人挽留啊!”乙卯日,陶侃在樊谿去世。

陶侃在军中任职四十一年,精明果断,善于判断,观察事情细致入微,没人能在他面前弄虚作假;他管辖的地区,从南陵(今安徽芜湖附近)到白帝(今重庆奉节附近),几千里之内,路不拾遗,治安好得让人称赞。他去世后,尚书梅陶给亲友曹识写信说:“陶公的英明鉴察像曹操,忠诚勤劳像诸葛亮,连陆抗这些人都比不上他。”谢安也常说:“陶公虽然执法严格,却总能兼顾法理之外的人情。”谢安是谢鲲的侄子,也是后来东晋的名臣。

这时,成汉君主李雄头上长了毒疮,他身上本来就有很多当年打仗留下的伤口,到了病重的时候,旧伤口也都化脓溃烂了,他的几个儿子都觉得恶心,躲得远远的;只有太子李班,不分昼夜地在他身边侍奉,连衣服帽子都不脱,还亲自帮李雄吸脓。李雄很感动,知道李班仁厚,就召来大将军、建宁王李寿,让他接受遗诏,辅佐李班执政。丁卯日,李雄去世,太子李班即位。李班任命李寿为录尚书事,把政事都交给李寿、司徒何点、尚书令王瑰处理,自己则在宫中守丧,什么事都不过问——可他没想到,这份仁厚和退让,反而给了别人可乘之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