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资治通鉴译文在线阅读 > 第32章 巫蛊余波黯未央霍光受诏启明堂(第2页)

第32章 巫蛊余波黯未央霍光受诏启明堂(第2页)

卫律因为嫉妒李广利受到单于的宠爱,就想着怎么弄死他。恰好有一次,单于的母亲阏氏生病了,卫律就指使胡巫说:这是先单于怒了,他说:匈奴过去祭祀时,常说要用师将军的人头来祭祀,现在人就在跟前,为何不用?于是匈奴就扣押了李广利。李广利大声骂道:我死后必定要灭掉匈奴!这得是多气愤呀,才能说出这话,匈奴于是就杀了李广利来祭祀。

卫律因为嫉妒李广利受宠而设计陷害,最终激化矛盾导致李广利被杀,也加剧了匈奴内部的仇恨。这告诉我们在职场或人际交往中,嫉妒之心若是不加以克制,将会扭曲我们的心智、催生我们的恶意,甚至引不可挽回的冲突,需以他人之长为镜,努力的提升自我而非贬损他人。

卫律借胡巫假托“先单于怒”的迷信说法构陷李广利,看似借刀杀人,实则暴露了以阴谋手段解决问题的短视。这告诉我们过分的依赖虚妄的手段或操控他人的弱点来达成目的,虽能一时得逞,但却违背了诚信做人的原则,真相败露时定会付出代价,正直行事才是长久之道。

李广利被扣押后怒骂“死后灭匈奴”,虽然宣泄了自己愤怒的情绪,却也激怒了匈奴,为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我们在面对危机或挑衅时,愤怒易使人丧失理性判断,激化矛盾而非解决问题。只有克制冲动、冷静应对,方能在困境中寻找转机,避免因情绪失控让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

时光荏苒,很快就到了公元前年,这年的?春季正月,汉武帝又巡幸甘泉宫,在泰畤举行了郊祀;随后又巡幸安定。?

本月,昌邑哀王刘髆去世。?

夏季六月,商丘成因犯下了诅咒之罪而自杀。?

遥想当年,侍中仆射马何罗与江充的关系十分密切,后来卫太子起兵,马何罗的弟弟马通因作战有功被封为重合侯。在后来汉武帝诛灭江充的宗族和党羽时,马何罗兄弟害怕被牵连,于是就密谋造反。他们的异常举动被侍中驸马都尉金日磾给察觉到了,心中就怀疑他俩没安好心,就暗中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时常与他们一起出入宫门。马何罗也察觉到了金日磾的怀疑,因此迟迟不敢行动。当时汉武帝巡幸林光宫,金日磾也因小病在房中休息,马何罗他们就觉得机会来了,随后就让马通及小弟马安成假传圣旨,在夜间出宫,先杀死了使者,随后兵造反。到了第二天早上,汉武帝还没起床呢,马何罗就突然从外面闯入。此时的金日磾刚上完厕所,心中就警觉起来,赶忙从厕所返回,坐在内室门口。片刻后,马何罗在袖中藏着白刃从东厢房进来,在见到金日磾的一瞬间,脸色大变;急忙就朝着汉武帝的卧室跑去,却不小心碰到了宝瑟,整个人直接就摔倒在了地上。金日磾就趁机上前紧紧的抱住马何罗,并大声喊道:来人啦,马何罗造反了!汉武帝瞬间就被惊醒了,左右侍卫拔刀就想要格杀马何罗,但汉武帝担心误伤金日磾,就下令侍卫们不要动手。随后金日磾抱起马何罗,一下就把他摔到了殿下,最终将其擒获。经过一番严刑拷打,马何罗就招了,随后按照名单将叛乱的人一一伏法。

金日磾通过马何罗兄弟的“异常举动”察觉了他们的阴谋,持续观察其出入行踪,最终在关键时刻阻止叛乱。我们在职场或生活中,也需要对事情的细微变化保持敏感(如同事的异常行为、项目数据波动等),避免因疏忽大意让隐患演变为危机。汉武帝在侍卫想要格杀马何罗时,因担忧误伤金日磾而制止,体现出了一个领导者在危急时刻的冷静判断。而面对突事件,情绪化的决策(如盲目行动、草率下结论)很容易引次生风险,需优先确保核心目标(如人员安全等)。

秋季七月,生地震。?

燕王刘旦觉得按照次序来算,自己应当被立为太子,随后就向朝廷上书请求入宫担任宿卫。汉武帝在接到燕王的请求后,那是怒不可遏,马上就下令将他的使者给杀了,后来又因为他藏匿过亡命之徒,就下令削去他良乡、安次、文安三县的封地。汉武帝因此就开始厌恶刘旦了。刘旦聪明博学,他的弟弟广陵王刘胥勇猛有力,但两人的行为不守法度,有很多过失,因此汉武帝都没有立他们为太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燕王刘旦因“按次序应当被立为太子”的执念,主动上书请求入宫担任宿卫,意图通过直接干预权力继承来实现自己的野心。这种毫无掩饰的越界行为直接触怒了汉武帝。帝王对威胁权力稳定的举动尤为敏感,尤其是子女对储位的公开觊觎。我们在职场或生活中,对利益的追求需遵循规则与边界,过度暴露自己的野心或强行争取出自身权限之外的事物,很容易引上位者的猜忌与反感。?真正的机会往往来源于长期积累的能力与信任,而非主动索取或投机取巧。

当时钩弋夫人的儿子刘弗陵年纪还小,但是他体魄健壮,聪明过人,汉武帝也非常喜爱他,心中就想立他为太子;但是因为他年纪太小,母亲又年轻,所以一直犹豫不决。此时的汉武帝想找大臣辅佐他,在观察了一番朝中大臣后,认为只有奉车都尉、光禄大夫霍光忠厚可靠,可以托付大事,于是就让黄门画了一幅周公背着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图,并把它赐给了霍光。几天之后,汉武帝责备钩弋夫人,钩弋夫人赶忙摘下簪珥,叩头谢罪。汉武帝心痛的说:把她带下去吧,送到掖庭狱!钩弋夫人回头看他,满脸的不可置信,汉武帝摆摆手说:快走吧,你活不成了!最终还是赐死了她。不久之后,汉武帝闲居时,就问左右侍从:对于赐死钩弋夫人的事,外面的人怎么说?左右侍从回答说:人们都说既然要立她的儿子,为何要杀他的母亲?汉武帝淡淡说:是的呀,这不是你们这些愚人所能理解的。自古以来,国家之所以混乱,往往是因为君主年幼而母亲年轻,女主独居时骄横跋扈,淫乱放纵,无人能制止,你们没听说过吕后的事吗?所以我不得不先除掉她。?

公元前年,春季正月,汉武帝在甘泉宫接见了诸侯王。二月,他又巡幸了盩厔五柞宫。?

这时的汉武帝病情已经很严重了,霍光就流着泪问道:如果陛下不幸去世,谁应当继承皇位?汉武帝声音低沉的说:你还没明白我之前赐你那幅画的意思吗?立少子刘弗陵,你要像周公一样辅佐他。霍光听后,赶忙叩头推辞说:臣不如金日磾呀。金日磾也说:臣是外国人,不如霍光;而且如果由我辅政,会让匈奴轻视汉朝的!汉武帝也没那么多时间听他俩互相吹捧。到了乙丑日,汉武帝就下诏立刘弗陵为皇太子,当时的刘弗陵只有八岁。过了几天,朝廷就下令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接受遗诏辅佐少主,又任命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他们都在汉武帝的床下拜受遗命。霍光出入宫禁二十多年,跟随皇上外出时,他负责车马出行的事情,入宫时总是侍奉在皇上左右,做事也十分的小心谨慎,从未有过过失;他为人沉稳细致,每次出入宫门、下殿门,都有固定的位置,郎官和仆射也都对他暗中观察,现他从不偏离分寸。金日磾在汉武帝身边待了数十年,从来都是目不斜视;汉武帝赐给他宫女,他也不敢接近;汉武帝想纳他的女儿入后宫为妃,他就干脆的拒绝了;见他行事如此谨慎,汉武帝也特别的器重他;金日磾的长子是汉武帝的弄儿,汉武帝也非常喜爱他,后来弄儿长大了,有次行为不检点,他竟然在殿下与宫女嬉戏,这事正好被金日磾给看见了,就很厌恶他的这种淫乱行为,于是就杀了弄儿。汉武帝听说后勃然大怒,金日磾赶忙叩头谢罪,详细的向汉武帝说明了杀弄儿的原因,汉武帝心里别提有多悲痛了,一直为他的死而流泪,在这之后汉武帝就更加的敬重金日磾了。上官桀最初因为勇力得到了汉武帝的宠信,担任未央厩令的官职;有一次汉武帝身体不适,等到身体痊愈后就去看马,现厩中马匹大多瘦弱不堪,就很生气的说:你是认为我不会再见到这些马了吗?说着就要将他抓进监狱。上官桀连忙叩头说:臣听说陛下身体不适,就日夜忧惧,心思确实不在马上。话未说完,就已经是泪如雨下,汉武帝看他这么说,就认为他是真心的爱护自己,于是就开始亲近他,还任命他为侍中,逐渐升迁到了太仆。这三人都是汉武帝平时喜爱信任的人,因此就特别的提拔他们,以托付后事。到了丁卯日,这位不可一世的帝王在五柞宫去世,结束了他的一生,灵柩停放在未央宫前殿。?

霍光“小心谨慎、从未有过过失”,金日磾“目不斜视、严守分寸”,上官桀因“忠君之态”获信任,三人虽能力侧重不同(霍光善统筹、金日磾重原则、上官桀会逢迎),却均符合托孤辅政的核心需求—对皇权的绝对忠诚。所以我们要明白在选人时需要紧扣岗位的本质需求,避免因偏爱某一特质而忽视了他的关键能力。汉武帝同时任命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等不同背景的辅政大臣(霍光为外戚、金日磾为降臣、上官桀为近臣、桑弘羊为能臣),形成多方牵制。这告诉我们在重大决策中,管理者需要通过合理的权力结构设计防止单一势力独大,确保权力的平稳过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霍光出入宫门位置固定,从不偏离分寸,金日磾数十年目不斜视,都是以极致的自律建立了“可被预测”的行为模式,赢得了帝王的长期信任。这告诉我们在职场中,持续稳定的细节表现远胜于短期投机,尤其在敏感岗位,严守规则即是保护自己的安全线。金日磾拒绝汉武帝纳女入宫、杀死行为不端的长子,展现公域与私域分明的原则性。这告诉我们在面对权力的诱惑时,需要明晰自己的身份边界,不因私废公(如金日磾若纵容儿子冒犯皇权,不仅会暴露家族隐患,更可能失去汉武帝的信任)。

汉武帝为人聪明果断,非常的善于用人,执法严明,毫不宽容。隆虑公主的儿子昭平君娶了汉武帝的女儿夷安公主,隆虑公主病重时,就用千斤黄金、千万钱为昭平君预先赎死罪,汉武帝答应了。等到隆虑公主去世后,昭平君的行为是日益骄纵,醉酒后还杀死了公主的傅母,于是就被关进了监狱。廷尉因为他是公主的儿子,就前来请示汉武帝,左右的侍从也都为他说情:隆虑公主之前已经为他赎过死罪,而且陛下也答应了。汉武帝说:隆虑公主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临终前将他托付给我。随后汉武帝就为他流泪,叹息了良久,这才说到:法令是先帝制定的,因自家亲戚的缘故而违背先帝的法令,我还有什么脸面进高庙呢!又辜负了百姓的信任。于是就批准了廷尉的奏请,悲痛不止,左右侍从也都悲伤不已。后来东方朔上前为武帝祝寿,他说:臣听说圣明的君王治理国家,赏赐不避仇敌,诛杀不避骨肉。《尚书》中也说:不偏不党,王道荡荡。这两点都是五帝所重视的,但是三王也很难做到,如今陛下做到了,天下幸甚啊!臣东方朔奉酒冒死再拜,祝陛下万岁!汉武帝起初对东方朔怒,后来觉得他说得对,就任命他为中郎。?

班固曾经这样评价汉朝:汉朝承接了百王遗留下来的弊病,高祖刘邦拨乱反正,文帝和景帝则致力于休养生息、养育百姓。然而,在稽考古代礼仪文化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汉武帝刘彻登上皇位后,展现出了非凡的决心和勇气。他果断地罢黜了百家学说,独尊儒家的《六经》,然后广泛招揽天下的贤才俊彦,与他们共同开创伟大的事业。他大力兴建太学,修订郊祀之礼,改正历法,制定音律,创作诗歌和音乐,举行封禅大典,祭祀众多神灵,继承了周朝的传统。他的号令和文章,都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为后世树立了光辉的典范,让人们得以遵循他的伟大事业,其风范可与夏、商、周三代相媲美。像汉武帝这样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如果能够不改变文帝和景帝的恭俭之风,以济世安民为己任,那么即使是《诗经》和《尚书》中所称赞的圣王,恐怕也难以越他的成就吧!

司马光说:汉武帝在位期间,穷奢极欲,挥霍无度,他的生活之奢华,简直令人咋舌。他不仅刑罚苛重,对百姓横征暴敛,而且对内大肆兴建宫室,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外则不断的征讨四方蛮夷,连年的征战,使得国家财政空虚,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此外,他还沉迷于神怪之说,四处巡游,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导致百姓疲惫不堪,民不聊生。如此种种,与秦始皇的所作所为并无太大差异。然而,令人费解的是,秦朝因秦始皇的暴政而迅灭亡,而汉朝却在汉武帝的统治下得以兴盛。这其中的缘由,司马光认为,关键在于汉武帝能够遵奉先王之道,懂得如何治理国家,守住祖宗的基业。他能够虚心接受忠正刚直之人的谏言,对那些阿谀奉承、欺上瞒下之徒深恶痛绝。同时,汉武帝始终喜好贤才,对有才能的人予以重用,对他们赏罚分明,绝不偏袒。值得一提的是,汉武帝在晚年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并及时加以改正。他临终时,将国家大事托付给了合适的人,确保了政权的平稳过渡。这些举措,使得汉朝避免了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得以继续繁荣昌盛。综上所述,汉武帝虽然有秦皇之失,但却能避免亡秦之祸,其中的原因便在于他能够尊奉先王之道,懂得治国理政,善纳忠言,喜好贤才,赏罚严明,以及晚年的改过自新和临终时的妥善安排。?

太子刘弗陵正式登上皇位,成为新一任的皇帝。由于他年仅八岁,尚处于年幼无知的阶段,因此他的姐姐鄂邑公主便与他一同居住在宫中,承担起抚养和照顾他的责任。与此同时,霍光、金日磾以及上官桀这三位重臣共同领尚书事,负责主持国家的朝政事务。其中,霍光作为主要的辅政大臣,肩负着辅佐幼主、治理国家的重任。在他的领导下,国家的政令皆由他一人出,其权势之重,可想而知。霍光的威望和影响力如此之大,以至于天下人都对他充满了好奇,渴望一睹他的风采。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宫殿中却突然出现了一个怪物,引起了一阵恐慌。一天夜里,当大臣们正在宫中议事时,这个怪物突然现身,令众人惊恐不已。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霍光当机立断,决定召见担任尚符玺郎的官员,以便取走皇帝的玉玺,以确保国家权力的稳定。然而,这位尚符玺郎却坚决不肯将玉玺交给霍光,他手持宝剑,毫不退缩地说道:我的头你可以拿去,但玉玺绝对不能拿走!他的这番话,充分展现了他对职责的坚守和对国家权力的敬畏。霍光对尚符玺郎的这种态度深感赞赏。尽管他有权有势,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强行夺取玉玺,而是对尚符玺郎的忠诚和勇气表示了敬意。第二天,霍光以汉昭帝的名义,将这位尚符玺郎的品秩提升了两级,以表彰他的英勇行为。这一举动不仅让尚符玺郎得到了应有的奖励,也让众人对霍光更加尊敬。

三月,甲辰日,朝廷才将汉武帝安葬进茂陵。?

夏季六月,朝廷下令大赦天下。?

秋季七月,东方出现了异星。?

济北王刘宽因被指控行为如同禽兽而自杀。?

冬季,匈奴侵再次入朔方郡,屠杀掳掠当地的官员和百姓。看到这种情况,朝廷就征调军队屯驻在西河郡,以防止匈奴的侵扰。随后,左将军上官桀前去巡视北部的边防。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dududu资治通鉴新译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