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王莽又现自己搞的钱币不好用,就下诏书说:“现在的钱太重,小买卖不好做;钱要是太轻,运输又麻烦。我们得让钱有大有小、有轻有重,而且方便老百姓使用。”于是就又搞出了一套新货币,把金、银、龟壳、贝壳、铜钱、布币等都算进去,起名叫“宝货”。其中铜钱有六种,金货有一种,银货有两种,龟货有四种,贝货有五种,布货有十种,一共五大类、六种名称、二十八种样式。这些钱币和布币用铜铸造,还掺杂了铅和锡。可老百姓根本搞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新货币根本花不出去。王莽一看不行,就只留小钱(值一文)和大钱(值五十文)继续使用,龟壳、贝壳、布币这些先停用。但私下里偷着铸钱的人还是很多,王莽就加大惩罚力度,一家铸钱,五家连坐,把他们都都罚去当奴婢。还规定官吏和百姓出门必须带钱证明身份,没带钱的就不让住驿站,关卡也要严查。公卿大臣上朝也得带着钱,以此显示钱的重要性。可老百姓用惯了汉朝的五铢钱,觉得王莽的大小钱不好认,而且改来改去,根本信不过,还是偷偷用五铢钱进行交易;甚至有人传大钱马上要作废了,所以大家就更不愿意用了。这时王莽着急了,就又下诏书:“谁要是用五铢钱,或者传大钱要作废的谣言,就跟反对井田制一样,统统流放边疆!”因为买卖田宅、奴婢、私自铸钱这些事,从诸侯、卿大夫到普通百姓,被罚的人不计其数。这下可好,农民和商人都没法正常干活、做生意了,国家的经济全部乱套了,老百姓在街上哭天抢地。王莽刚当上皇帝那会儿,不管谁献个祥瑞符命,都能封侯。没献符命的人就互相开玩笑说:“你咋没有老天爷给的任命书呢?”司命陈崇就跟王莽说:“在这样下去的话,那些奸臣就会借着符命作威作福,扰乱天命,得赶紧管管!”而王莽也早就烦了这种情况,于是就派尚书大夫赵并去彻查此事,只要不是五威将帅的符命,统统抓起来治罪。
当初,甄丰、刘秀、王舜是王莽的心腹,他们在朝中倡导王莽的功德;安汉、宰衡等称号以及封王莽的母亲、两个儿子、侄子等,都是甄丰等人共同策划的,而甄丰、王舜、刘秀也因此获得封赏,富贵至极,但他们并不希望王莽称帝。王莽称帝的念头,源于泉陵侯刘庆、前辉光谢嚣、长安令田终术的建议。那时王莽的羽翼已成,就想要称帝,甄丰等人也只能顺从;王莽就继续封赏王舜、刘秀、甄丰等人的子孙以回报他们。此时甄丰等人的爵位已经非常高了,而且心满意足,但是也害怕汉朝宗室和天下豪杰的报复。而那些疏远王莽的人则纷纷制作符命,王莽就借此机会称帝,看到王莽称帝,王舜、刘秀的内心就更害怕了。甄丰性格刚强,王莽察觉到了他对自己的不满,就借符命之名,把甄丰调任为更始将军,让他与卖饼的王盛并列;对此甄丰父子选择默不作声。当时,甄丰的儿子甄寻担任侍中、京兆大尹、茂德侯,他制作符命,说新朝应该分陕而治,设立二伯,以甄丰为右伯,太傅平晏为左伯,以此来仿效周朝周公、召公的故事。王莽同意了这个建议,随即就任命甄丰为右伯。当甄丰准备前去述职时,不料甄寻又制作符命,说汉朝平帝的皇后黄皇室主应当作为甄寻的妻子。而王莽因为是篡位,所以很心虚,又怀疑大臣们有怨恨诽谤的情绪,想借此立威,于是他大怒道:“黄皇室主是天下之母,这成何体统!”于是就下令逮捕甄寻。最终甄寻逃亡,甄丰自杀。随后甄寻跟随方士逃入华山,结果一年后被朝廷抓捕归案,他的供词牵连到了国师公刘秀的儿子侍中、隆威侯刘棻,刘棻的弟弟右曹、长水校尉、伐虏侯刘泳,大司空王邑的弟弟左关将军、掌威侯王奇,以及刘秀的门人侍中、骑都尉丁隆等人,这次事件牵连出的公卿、党羽、列侯以下的官员就有数百人。最终王莽将刘棻流放到幽州,甄寻流放到三危,在羽山处死了丁隆,然后用驿车运送尸体,并把尸体对民众展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一年,王莽开始推崇神仙之事,他听从方士苏乐的建议,建造八风台,耗资万金;又在殿中种植五粱禾,先用宝玉浸泡种子,计算一斛粟米价值一金。?
公元年,王莽就派田禾将军赵并在五原戍卒、在北假地区屯田,以此来补充军粮。?
王莽又派中郎将蔺苞、副校尉戴级率领一万骑兵,并携带大量的珍宝来到云中塞外地区,试图招揽引诱呼韩邪单于的儿子们,计划依次封他们为十五个单于。蔺苞和戴级通过翻译出塞,诱使右犁污王咸及其子登、助三人前来。等他们见面后,蔺苞等人就胁迫咸为“孝单于”,助为“顺单于”,并给予了他们丰厚的赏赐;随后将助和登送往长安。随后王莽就封蔺苞为宣威公,任命他为虎牙将军;封戴级为扬威公,任命他为虎贲将军。?
单于得知此事后,就愤怒地说:“先单于受到汉宣帝的恩惠,不可背叛。如今的天子并非是宣帝的子孙,他凭什么被立为皇帝!”于是就派遣左骨都侯、右伊秩訾王呼卢訾及左贤王乐率兵进入云中益寿塞,肆无忌惮的杀戮官吏和百姓。在此之后,单于还多次命令左右部都尉和各边王入侵新朝的边塞,进行大规模的劫掠,人数多时有上万人,中等规模有数千人,少则数百人,他们不仅杀害雁门、朔方的太守和都尉,还掳掠吏民和牲畜,造成的损失不计其数,边境地区因此空虚耗竭。?
当时,新朝的各位将领都已经驻扎在了边境,但是因为大军还没集结完毕,所以不敢主动出击。这时,讨濊将军严尤进谏说:“我听说匈奴一直以来都骚扰边境、制造麻烦,但在远古时候,咱们的老祖宗们也没说非得去打他们。后来到了周朝、秦朝、汉朝,这三个朝代都跟匈奴交过手,可都没找到特别好的办法。周朝的做法算中等,汉朝的办法只能算下等,秦朝的做法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好办法。
周朝的时候,周宣王在位,猃狁(匈奴前身)打过来,一路打到了泾阳。周宣王就派将领去迎战,等把敌人赶出边境就收兵了。周朝对待这些游牧民族的侵犯,就像拍蚊子、赶苍蝇一样,只要赶走就行,所以大家都夸周朝国君聪明,这就是中策。
到了汉武帝那时候,他选拔将领、训练军队,让他们带着士兵长途跋涉,深入匈奴的地盘去打仗。虽然也打了不少胜仗,但匈奴总是能找到机会报复。这场仗断断续续打了三十多年,把汉朝也是折腾得够呛,而匈奴那边也损失不小。大家都说汉武帝威武,但这种打法劳民伤财,只能算是下策。
秦始皇呢,因为咽不下被匈奴挑衅的这口气,就滥用民力,修筑了万里长城,还从海边往边境运送物资。长城也确实把边疆守住了,可国内的人力、物力全都耗尽了,最后秦朝很快就灭亡了,这根本就是个馊主意,所以叫无策。
现在咱们国家正在闹灾荒,已经连续好几年没有好收成了,西北边境的情况算是最糟糕的了。要是真按计划征调三十万大军,准备三百天的粮草,那得从东边的海边、代郡,南边的长江、淮河一带调集物资,才勉强够用。可这么算下来,光把人马聚集到一起就得花一年时间。先到边境的士兵在外面风吹日晒,早就累得不行了,武器也磨损得差不多了,根本没什么战斗力,这是第一个难处。边境本来就没啥物资储备,供不上大军的吃喝,从内地的郡县调运物资,又很难协调,这是第二个难处。一个士兵三百天要吃十八斛粮食,这不用牛根本运不动,而且牛在路上也要吃东西,还得再带二十斛饲料,这负担实在太重。再说匈奴那边大多是沙漠盐碱地,又缺水少草,以前打仗的经验证明,军队出征不到一百天,拉物资的牛就得死光,剩下的粮草根本运不走,这是第三个难处。匈奴那边冬天冷得要命,夏天又经常刮风,士兵们得带着锅碗瓢盆、柴火木炭,本来就负重前行,要是连喝水吃饭都成困难了,那生病就是很容易的事了,所以以前打仗一般都不会过一百天,不是不想打久一点,实在是条件不允许,这是第四个难处。要是带着大批物资行军,能打仗的精锐士兵就少了,队伍走得慢,敌人跑了追不上;要是真碰上敌人,又被物资拖累;要是遇到难走的地形,队伍又拉得老长,敌人前后一夹击,那可就太危险了,这是第五个难处。所以说我们这么兴师动众地去打匈奴,还不一定能打赢,我实在是担心啊!现在既然已经兵了,不如让先到的部队赶紧出击,我们这些将领带着兵深入敌境,战决,给匈奴一点颜色瞧瞧,把他们震慑住。但是王莽根本不听严尤的劝告,还是一个劲儿地调兵、运粮草,结果把整个国家都搅得不得安宁,乱成了一锅粥。
咸在被王莽封为“孝单于”后,就迅的逃回了匈奴,向单于报告了自己被胁迫的情况;随后单于就改封他为于粟置支侯,这是匈奴的低级官职。后来助病死,王莽以登代替助为“顺单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莽统治时期,驻守边境的官兵肆意妄为,内地的郡县又因为征收赋税把百姓折腾得困苦不堪。老百姓没办法,只能纷纷逃离家乡,有不少人当了盗贼,并州、平州一带这种情况最为严重。然后王莽就让朝廷里的七公、六卿这些大官兼任将军,又派着武将军逯并等人去镇守重要的城市,又安排了五十五个中郎将和绣衣执法,分别驻守在边境的大郡,目的是监督那些私自调兵、心怀不轨的人。可这些被派出去的官员到了地方后,不但没尽责,反而趁机作恶,搞得地方上是乌烟瘴气。他们还公开收受贿赂,欺压百姓。王莽知道后就下诏书严厉的斥责他们,说以后再有犯法的,就立刻抓起来上报,但这些人根本不当回事儿,依旧我行我素。想当初汉宣帝那会儿,北方边境几代人都没经历过战争,所以人口兴旺,到处都是牛马。结果王莽上台后,开始和匈奴交恶,搞得边境百姓要么被匈奴杀死,要么被匈奴抓走,短短几年,北方边境就变得空荡荡的,野外到处都是尸骨。
太师王舜自从王莽篡位后,因为心悸病越来越严重,最后去世了。
随后王莽就给太子找了四位师傅和四位朋友,这些人的官职相当于大夫。他任命前大司徒马宫等人当太子的师傅,分别担任师疑、傅丞、阿辅、保拂这四个职位;还让前尚书令唐林等人做太子的朋友,分别担任胥附、奔走、先后、御侮这四个职位。除此之外,还设置了师友、侍中、谏议、《六经》祭酒各一人,一共九个祭酒,官职都和上卿一样。王莽又派使者带着诏书、官印、舒适的安车和四匹马拉的车去请龚胜,想任命他为师友祭酒。然后使者就带着郡太守、县长官、三老、下属官员、有德行的人、学生等一千多人,浩浩荡荡的前往龚胜的家乡传达诏书。使者想让龚胜起身迎接,可龚胜却称病不起,使者没办法,只能在门外干等着。而龚胜则是躺在卧室西侧、南窗下面,头朝东,穿着上朝的衣服,系着绅带。看到他这样子,使者也很无奈的就把诏书、官印交给了他,又送上了安车和马匹,同时劝他说:“朝廷一直记挂着您呢,现在国家的制度还没有完善,就等您来主持大局,希望能听听您的高见,好让天下趁早安定下来。”但是龚胜直接拒绝了,他说道:“我向来愚笨,现在又年老多病,命都快没了,要是跟着你们走,肯定得死在路上,所以也帮不上什么忙!”使者再三劝说,甚至直接把官印放在龚胜的身上,但龚胜还是坚决不接受。龚胜把使者整的没办法,就只能上奏说:“现在正是盛夏时节,天气太热,龚胜又病重,不如等到秋天凉快了再出。”王莽考虑了会就同意了。得到朝廷允许之后,使者和太守每隔五天就一起去看望龚胜,还对龚胜的两个儿子和学生高晖等人说:“朝廷是诚心诚意的请他去任职,而且准备封他为诸侯,就算他有病,也该到驿馆去露个面,表示自己有出的意思,这样也能给子孙后代留下基业。”高晖把这话告诉了龚胜,龚胜知道自己没办法摆脱,就对高晖说:“我以前接受汉朝的恩惠,到现在还没报答,如今已经年老,在我入土之前,怎么能侍奉两个朝代呢,将来到了地下又有什么脸面面见汉朝的先帝呢!”说完之后,龚胜就开始安排自己的后事了,他说:“入殓的衣服合身就行,棺材能装下衣服就行。不要随大流动我的坟墓、种柏树、建祠堂!”说完,他就开始绝食,十四天后去世,享年七十九岁。
那时候,还有不少有名望的清高之士,像琅邪的纪逡、齐地的薛方、太原的旬阝越和郇相、沛地的唐林和唐尊,他们都因为精通儒家经典、因为品行端正而出名。纪逡和唐林、唐尊兄弟在王莽手下做官,还被封了侯,地位很高,还在公卿的位置上任职。唐林多次上书劝诫王莽,很有忠直的气节。唐尊则故意穿着破旧的衣服鞋子每天去上班,可他却靠这种虚伪的做法博得了好名声。旬阝相是王莽太子的四友之一,他病死之后,太子派使者送来了衣被,可他儿子拒绝了,说:“父亲临终前留下遗言,‘只要是师友送的东西,一律不要接受。’现在太子把父亲当朋友,所以我们不能收。”这件事传开后,京城的人都称赞旬阝相的儿子。随后,王莽又派安车去请薛方,但薛方通过使者拒绝说:“尧、舜在位的时候,下面有巢父、许由这样的隐士。现在英明的君主正在弘扬像尧、舜那样的德行,我只想像许由那样坚守在箕山,当个隐士。”使者回去把这话告诉王莽后,王莽觉得他说得有水平,就不再强求他出来上班。
想当初,隃糜的郭钦做南郡太守,杜陵的蒋诩做兖州刺史,两人都因为廉洁正直而出名。王莽开始代理朝政后,郭钦和蒋诩都称病辞官,二人回到家乡后就闭门不出,最后在家中去世。到汉哀帝、汉平帝的时候,沛国的陈咸因为精通法律当上了尚书。等王莽开始辅佐朝政后,老是改动汉朝原来的制度,陈咸心里就很不满。一直到何武、鲍宣去世后,陈咸就感叹说:“《易经》里说‘看到苗头就行动,不要等到最后。’如今我也该走了。”于是就辞官回乡。等到王莽篡位后,就想召陈咸当掌寇大夫,但是陈咸却称病不去。当时他的三个儿子陈参、陈钦、陈丰都在做官,陈咸就让他们全都辞官回家,一家人闭门不出,还按照汉朝的习俗祭祀祖先和腊日。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陈咸说:“我的祖先怎么会知道王莽家的腊祭日子!”他还把家里的法律书籍全都收起来,藏到墙壁里。另外,齐地的栗融、北海的禽庆和苏章、山阳的曹竟,都是读书人,他们辞官后坚决不在王莽手下做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班固说:春秋时期各国的卿大夫,还有汉朝的将相名臣,因为贪恋官位最后身败名裂的人太多了,所以坚守清高节操的人在当时显得特别难能可贵。不过这些人大多能约束自己,但不一定能管理好别人。王吉、贡禹的才能比龚胜、鲍宣更强。他们到死都在坚守正道,这点龚胜确实做到了。坚守正道又不拘泥于小节,薛方差不多能达到。郭钦、蒋诩,喜欢隐居不与污浊同流合污,比纪逡和唐林境界更高。
这一年,濒河的郡县生了蝗灾。?随后,黄河又在魏郡决口了,一直泛滥到了清河以东的几个郡。此前,王莽担心黄河决口会危害元城的祖坟;等到黄河向东决口后,元城不再受水患威胁,所以就没有进行堤防堵塞。
公元年春季二月,朝廷下令大赦天下。?
这时厌难将军陈钦、震狄将军王巡就上奏说:“如今捕获的俘虏供认,侵犯边境的敌人都是孝单于咸的儿子角所为。”王莽于是就召集各夷族,在长安市斩杀了咸的儿子登。?
本年,大司马甄邯去世。?
随后,王莽就来到明堂,布诏书说:“现在要以洛阳为东都,常安(长安)为西都。两都相连,各有各的职责。州按照《禹贡》划分为九个;爵位按照周朝的制度分为五等。诸侯的数量有一千八百人,附城的数量也与之相当,以等待有功之人进行封赏。诸公的封地相同,拥有万户;其余的按照等级依次递减。如今已经受封的人中,公侯以下共有七百九十六人,附城一千五百一十一人。”由于图册尚未确定,所以还没有授予封地,现在暂且让他们在都城内领取俸禄,每月数千钱。因此诸侯们都陷入了贫困境地,甚至有人去做佣工来赚钱。?
王莽这人脾气急躁,没耐心慢慢治理国家,如果有什么新举措,就想着照搬古代的那一套,也不管适不适合当下的情况。而且他定的制度总是变来变去,相当的不稳定。这下可给了官员们钻空子的机会,他们趁机做贪污腐败、违法乱纪的事。老百姓都被折腾得苦不堪言,怨声载道,犯罪的人也越来越多。王莽看大家都愁眉苦脸、满心怨恨,于是就下诏书说:“之前规定不能买卖的王田,现在可以自由交易了,不用再受法律的限制。私下买卖人口的事,暂时也不追究责任了。”可除了这两条,其他政策还是一团糟,刑罚又严酷,税还收得特别重,老百姓的日子还是不好过。
想当初,五威将帅去西南地区,把句町王的封号改成了句町侯,导致句町王邯心里特别不爽,所以就不愿意再归附王莽。随后王莽就暗示牂柯大尹周歆想办法杀了邯。邯的弟弟承知道这个消息后,就起兵杀了周歆,随即州郡就派兵去镇压,但是根本搞不定。王莽又征调高句骊的人去打匈奴,但是高句骊人不想去,郡县就强行逼迫,结果这些人逃到塞外当起了强盗。辽西大尹田谭带兵去追,结果被反杀。最终州郡把责任全都推到高句骊侯驺头上。这时严尤上书说:“这些人会犯法,不是驺的错,如果他有别的想法,应该让州郡长官先去安抚。现在随便给他扣个大帽子,只怕他会造反,到时候夫馀等部落也会跟着响应。如今匈奴还没搞定,要是夫馀、濊貉再闹起来,那麻烦可就大了。”但是王莽根本不听,结果濊貉被逼的造反了,王莽又下令让严尤去讨伐。严尤把高句骊侯驺骗过来杀了,还把他的脑袋送到了长安。这下可把王莽高兴坏了,赶忙下诏书把高句骊改成了下句骊。这么一来,貉人就更频繁地开始骚扰边境了,东北和西南地区都乱成了一锅粥。可王莽却还是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这些少数民族成不了大气候,一门心思搞复古那一套,还下诏书说:“今年二月我要去东边巡视,大家提前准备好礼仪和各项安排。”不过后来因为文母太后生病,这事就暂时搁置了。
当初王莽还是安汉公的时候,为了讨好太皇太后,就上奏说因为斩杀郅支单于功劳很大,要把元帝庙尊为高宗,等太皇太后去世后,按礼制可以在庙里配享祭祀。可王莽称帝后,就把太皇太后改称新室文母,想切断她和汉朝的关系,不让她和元帝一起接受祭祀。他还拆毁了孝元庙,另外给文母太后建了座新庙,只留下孝元庙的旧殿当太后吃饭的食堂,建好后取名叫长寿宫。因为太后还在世,所以没直接叫庙。随即王莽在长寿宫大摆宴席,请太后过来吃席。太后到了一看孝元庙被拆了,当场就痛哭说:“这是汉朝的宗庙,里面有神灵,怎么能随便毁掉!要是鬼神什么都不知道,建庙又有什么用!要是鬼神有知觉,我作为先帝的妃嫔,怎么能在这侮辱帝王的殿堂来吃饭!”太后还私下跟身边人说:“王莽这么不尊重神灵,怎么可能长久得势!”这场宴席最后闹得不欢而散。自从王莽篡位以来,就知道太后心里怨恨他,所以想尽办法的讨好她,可太后始终不买账。那时王莽把汉朝官员穿的黑貂皮衣服改成了黄貂皮;还改了汉朝的历法和祭祀的日子。但太后却让自己的下属继续穿黑貂皮衣服,每年汉朝原来的正月和腊日,她都独自和身边人一起吃饭,坚持按汉朝的旧俗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公元年春天二月,文母皇太后去世,享年八十四岁;被葬在渭陵,与元帝合葬,但用沟隔开。新室世代祭祀她的庙;元帝配享,坐于床下。王莽为太皇太后服丧三年。?
乌孙大、小昆弥派使者前来进贡。王莽因为乌孙国人大多亲近小昆弥,看到匈奴各边境都在侵扰,想要争取乌孙的支持,于是就派使者引导小昆弥的使者,坐在大昆弥使者的上位。师友祭酒满昌弹劾使者说:“夷狄因为中国有礼义,所以屈服归顺。大昆弥是君,如今将臣的使者置于君的使者之上,这不是对待夷狄的方式。这是对使者的极大不敬!”一番话说的王莽大怒,直接就免去了满昌的官职。?
西域各国因为王莽失去恩信,焉耆先反叛,杀死了都护但钦;至此汉朝在西域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统治终于是瓦解了。?
十一月,天上出现了彗星,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二十多天,然后才消失。?
这一年,因为私自携带铜炭的人很多,所以新朝就废除了相关的法律规定。?
同年,匈奴乌珠留单于去世,掌权的大臣右骨都侯须卜当,是王昭君女儿伊墨居次云的女婿。云一直想与中国和亲,又与于粟置支侯咸关系密切,看到咸被王莽多次封赏,于是就立咸为乌累若鞮单于。乌累单于咸即位后,就封弟弟舆为左谷蠡王。乌珠留单于的儿子苏屠胡原本是左贤王,后来改称护于,想传位给他。咸怨恨乌珠留单于贬低自己的称号,于是就把护于贬为了左屠耆王。?
公元年的春天正月,朝廷宣布大赦天下。
这时王莽下诏书说:“我打算在今年四季的第二个月(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去各地巡视,太官负责准备路上吃的干粮,内者负责安排住宿,我所经过的地方,当地不用再额外准备东西招待。等北边的巡视结束后,我就把都城迁到洛阳。”听到这,大臣们就劝他说:“皇上您特别孝顺,刚给文母太后办完丧事,现在脸色还没恢复,吃得也比以前少。现在一年要巡视四次,要走很远的路,您年纪也大了,光吃干粮可受不了。再说巡视也不是非要现在去,不如等到守孝期满,先把身体养好了再去。”王莽听了大臣们的话,决定把巡视的时间改到天凤七年,还说第二年就迁都洛阳。随后,他就派太傅平晏、大司空王邑去洛阳,规划宗庙、社稷坛、郊外祭祀天地的场所等建筑。
三月,天象生了日食。朝廷又一次宣布大赦天下。因为这些灾异现象,大司马逯并被撤职,太傅平晏也不再负责尚书事务。随后,王莽就任命利苗男为新的大司马。王莽当上皇帝后,就一直提防着大臣,想方设法削弱他们的权力。要是有大臣指出他的过错,他反而会提拔这个人。像孔仁、赵博、费兴这些人,就是因为敢弹劾其他大臣,所以得到了王莽的信任,被安排到了重要的岗位。国将哀章名声很差,王莽特意给他安排了和叔来辅佐,还下令说:“不仅要保护哀章一家,还要保护他在西州的亲戚。”但是其他大臣都看不起哀章,而且对他特别轻视。
这年夏天四月,下了霜冻,把草木都冻死了,海边的情况是最严重的。六月,天空中弥漫着黄色的大雾。到了秋天七月,刮起大风,把树都连根拔起,还把北阙直城门的瓦片都吹飞了。接着又下冰雹,砸死了不少牛羊。
随后王莽就照着《周官》《王制》这些古书的记载,重新设置官职。他设立卒正、连率、大尹,这些人的职责和以前的太守差不多;又设置了州牧、部监共二十五人。还在长安城周边的六个乡,分别设置了一个帅。又把三辅地区分成六个尉郡;河东、河内、弘农、河南、颍川、南阳这几个地方设为六队郡。又把河南大尹改名叫保忠信卿,还把河南的属县增加到三十个,设了六个郊州长,让他们每人管五个县。其他官职的名字也都改了。有的大郡甚至被分成五个小郡,全国一共有一百二十五个郡,九州之内有二千二百零三个县。他还仿照古代的六服制度,把这些地方分成惟城、惟宁、惟翰、惟屏、惟垣、惟籓,根据方位起名字,统称为万国。但从这以后,每年都改地名,有的郡甚至改了五次,最后又改回原来的名字。官员和百姓根本记不住,每次朝廷诏书,都得在后面备注原来的名字。
而匈奴那边呢,右骨都侯须卜当和伊墨居次云劝单于和新朝和亲,于是单于就派人到西河虎猛制虏塞下,跟守关的官吏说:“想见和亲侯。”和亲侯是王昭君兄长的儿子,名叫歙。中部都尉把这事报告给王莽后,王莽就派歙和他的弟弟骑都尉、展德侯飒出使匈奴,去祝贺单于即位,还送了黄金、衣服、被子、丝绸等礼物。王莽骗匈奴说,留在新朝做人质的单于儿子登还活着,想趁机让匈奴交出陈良、终带这些叛逃过去的人。于是单于就把陈良等二十七人都抓起来,交给了新朝的使者,还派厨唯姑夕王富等四十人护送歙、飒回国。最终王莽用一种叫“焚如”的酷刑,把陈良等人活活烧死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