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资治通鉴译本哪种最好 > 第30章 贰师血战求天马轮台罪己罢边兵(第2页)

第30章 贰师血战求天马轮台罪己罢边兵(第2页)

汉武帝派光禄勋徐自为从五原塞出,向着西北方向修筑城塞、亭障,最远到达庐朐,并派游击将军韩说、长平侯卫伉在那里屯兵驻守;又派强弩都尉路博德在居延泽修筑防御工事。秋天,匈奴大举入侵定襄、云中,这次他们杀死和掳掠了数千位汉人,击败了多名二千石的官员后才离去,并破坏了徐自为修筑的城塞、亭障;右贤王还入侵酒泉、张掖两个郡,又劫掠了数千人。这时恰好遇到军正任文率军救援,匈奴这才撤退。?

这一年,睢阳侯张昌因太常祭祀不力,被废除封国。?

想当年,汉高祖刘邦论功行赏,分封功臣为列侯,总计有一百四十三人之多。然而,由于历经长期的战乱,那些大城市年年有大量的人口流失,户籍数量仅剩下原来的十分之二三。所以,即便是地位尊崇的大侯,其封地也不过区区万户而已,而稍小一些的侯,其封邑更是只有五六百户。在举行封爵仪式时,刘邦曾立下誓言:哪怕黄河变得像衣带一样狭窄,泰山变得像磨刀石一样矮小,封国也会永远存在,可以传承给子孙后代。为了表示郑重,他还以丹书作为凭证,用白马作为盟誓的祭品。时光荏苒,到了吕后当政的时代,她对列侯的位次进行了重新排列,并将相关记录妥善收藏在宗庙之中,同时在官府留存了副本。岁月如梭,转眼到了文帝、景帝时期,社会逐渐安定,流民纷纷归来,户口数量大幅增加。于是,列侯们的封地也相应扩大,大的侯国可达三四万户,小的侯国也都翻倍增长,财富自然也与日俱增。但可惜的是,这些列侯的子孙们却逐渐变得骄奢淫逸起来,许多人触犯了法律,致使封国被废除。截至此时,原本的一百四十三位列侯,竟然只剩下了四位,而且法律也越的严苛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朝中大臣看到赵破奴全军覆没,公卿们纷纷建议撤军,集中力量去攻打匈奴。但武帝已经决定出兵讨伐大宛,认为如果连大宛这样的小国都攻不下,那么大夏等国将轻视汉朝,大宛的良马也不会再来,到时就连乌孙、轮台也会轻视汉使,被外国嘲笑。于是武帝将反对攻打大宛的邓光等人治罪,随后又赦免囚徒,征恶少年及边骑,一年后从敦煌出的军队达到了六万人,另有随行的私从者不计其数,牛十万头,马三万匹,驴、骆驼数万,粮草、兵器也十分的充足。天下为之骚动,这次共有五十多名校尉参与伐宛的战争。大宛城中没有水井,全依赖城外河流供水,汉军就派水工改道,断绝了城中的水源。又增派十八万戍卒驻守在酒泉、张掖以北,还设置了居延、休屠屯兵以保卫酒泉,并征天下有罪的官吏、亡命者、赘婿、商人等七类人从军,为师将军运送粮草,运送粮草的车辆人马连绵不绝,还任命两名熟悉马匹的人为执马校尉和驱马校尉,准备攻破大宛后挑选良马。?

于是,师将军再次西征,这次的兵力强大、阵容豪华,沿途的小国无不迎接,主动为汉军提供食物。当汉军到达轮台时,轮台这个铁头娃就是不投降,接下来汉军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操作,不仅拿下了城池还进行了屠城。拿下轮台之后,汉军就顺利的到达了大宛城,此时的兵力有三万人。大宛军队准备迎击汉军,但是被汉军的强弩射败,只能退守城中。此时的李广利想攻打郁成城,但担心拖延时间会让大宛有更多准备,于是直接进攻大宛,断绝了他们的水源,大宛因此陷入了困境。汉军一直围城四十多天,看到形势不妙,大宛的贵族们就商议说:国王母寡藏匿良马,杀害汉使,如果杀了国王并献出良马,汉军可能会撤军;如果不撤,我们再拼死一战也不迟。大宛贵族一致同意这个建议,于是就派人杀了国王母寡,向汉军献出了良马,并派使者向李广利求和说:汉军不要攻打我们了,我们愿意献出所有的良马,并供应给汉军食物。如果汉军不答应,我们就杀光良马,让你们也得不到,如果康居的援军到来,到时我们内外夹击,汉军将难以取胜。那时的康居看到汉军的强大,一直不敢轻举妄动,怕给自己惹来祸患。李广利在得知大宛城中已有汉人帮助挖井,而且城内粮食充足,认为“此次出兵是为了诛杀恶母寡,现在母寡已死,如果不答应求和,那么大宛将坚守城池,康居也会趁汉军疲惫时进行救援,到时汉军面对敌人的两面夹击,必然会招致必败,于是答应了大宛的求和。大宛也献出了良马,让汉军自行挑选,并供应给汉军食物。汉军挑选了几十匹良马以及三千多匹中等马,然后立大宛贵族中曾善待汉使的昧蔡为大宛王,与其结盟后就撤军了。?

想当初,李广利从敦煌出西征时,将军队分为了好几路,命令他们从南、北两道向大宛进军。校尉王申生率一千多人到达郁成,但被郁成王击败了,最后只有几个人逃回到李广利这儿。随后李广利派搜粟都尉上官桀率军攻打郁成,郁成王被打的狼狈逃窜,无奈之下只能向康居逃去,上官桀也一路追到了康居。康居得知汉军已经攻破了大宛,就将郁成王绑起来交给了上官桀,上官桀命令四名骑士把郁成王押送到李广利这儿,但是上邽骑士赵弟却担心郁成王逃跑,就拔剑将他斩杀,随后追上李广利的大军。?

公元前o年的春天,师将军李广利回到了京师,沿途的小国听说大宛被汉军攻破,纷纷派遣他们的子弟随汉军入朝进贡,并作为人质。这次汉军在返回时,带回了一千多匹马。此次出征,因为军队并不缺粮,战死的人也不多,但将吏们贪婪无度,不爱惜士兵的生命,导致很多士兵因饥寒和虐待就死了。汉武帝为了万里远征的成功,就没有追究这些将吏的过失,随后就下诏封李广利为海西侯,封赵弟为新畤侯,任命上官桀为少府,军官中有三人被封为九卿,诸侯相、郡守、二千石官员一百多人,千石以下官员一千多人,立功者都得到了常的封赏,有过失者也被赦免,士兵每人赏赐四万钱。?

匈奴听说李广利率军征讨大宛,就想在半路进行拦截,但想到汉军的强大,就不敢进行正面交锋,于是派出骑兵在楼兰附近监视汉使,企图切断汉朝与西域的交通要道。当时任文率军驻守玉门关,抓住了匈奴俘虏,在得知匈奴的意图后就上报给了朝廷。随后武帝命令任文率军抓捕楼兰王,并将其押送到长安进行审问。楼兰王辩解说:小国夹在大国之间,不两面讨好就无法自保,我愿意将国家迁入汉朝境内。武帝认为他说得有理,就将其释放回国,并让他监视匈奴的一举一动,而匈奴从此就不再信任楼兰了。?

自从大宛被汉军攻破后,西域各国无不震恐,汉使在西域的地位也大大提高。于是,从敦煌西至盐泽一带修筑了许多亭障,轮台、渠犁等地也驻有数百名田卒,并在那里设置了使者、校尉管理,以保护往来西域的汉使。一年多后,大宛贵族认为昧蔡谄媚汉朝,导致国家遭受屠戮,于是合谋杀死了昧蔡,立毋寡的弟弟蝉封为大宛王,并派他的儿子到汉朝为人质。汉朝也派使者对蝉封进行赏赐,以安抚大宛,蝉封也与汉朝约定,每年进献两匹天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年,匈奴呴犁湖单于去世,匈奴就立他的弟弟左大都尉且鞮侯为单于。武帝想借伐宛的威势进一步打击匈奴的野性,于是下诏说:高皇帝曾受困于平城,吕后时期,单于的书信也极为无礼,昔日齐襄公为九世之仇复仇,《春秋》对此大为称赞。且鞮侯单于由于刚即位,十分害怕汉朝会进攻他们,于是就说:我是汉朝的儿子,怎敢与汉朝天子对抗呢!汉天子可是我的长辈啊。并将之前扣留的的汉使路充国等人全部送回,然后派使者向汉朝进贡。?

公元前oo年,春天正月,汉武帝巡幸甘泉宫,祭祀泰畤。三月,巡幸河东,祭祀后土。?

汉武帝非常赞赏匈奴单于的义举,随即派遣中郎将苏武护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回国,并向单于赠送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善意。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假吏常惠等人一同前往。他们到达匈奴后,苏武就将礼物赠送给了单于,单于却因此变得更加傲慢,这与汉朝的期望不符啊。?

在那个时候,缑王和长水校尉虞常,还有卫律所率领的那些投降匈奴的人,他们在暗地里密谋策划着一件大事——劫持单于的母亲阏氏,然后把她带回汉朝。说起卫律,他的父亲原本就是长水的胡人。而卫律本人呢,跟协律都尉李延年的关系相当不错。也正因为有这么一层关系存在,李延年就向朝廷推荐了卫律,让他作为使者出使匈奴。然而,世事难料啊!卫律完成出使任务回到汉朝后,却得知李延年被捕的消息。这可把他给吓坏了,于是,他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逃亡,并且投降了匈奴。单于对卫律那可是相当的器重,不仅经常和他一起商议国家大事,还封他做了丁灵王!再来说说虞常,他在汉朝的时候,跟副使张胜的关系特别好。有一天,虞常私下里去拜访张胜,对他说:我听说啊,汉朝的天子对卫律那可是恨之入骨啊!我呢,倒是有个主意,可以帮汉朝暗中除掉他。我打算用弩箭把卫律给射死。不过呢,我的母亲和弟弟都还在汉朝,我希望他们能够得到一些赏赐。张胜听了虞常的话,觉得这个计划似乎可行,就答应了下来,并且还送了虞常一些财物,算是对他的支持吧。时间过得很快,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打猎去了,只留下阏氏和单于的子弟们在营地。虞常觉得机会来了,就和其他的七十多个人一起,准备动行动。可是谁能想到呢,就在他们即将动手的前一晚,其中有一个人就突然逃跑了,而且还向单于告了这件事!单于的子弟就兵与虞常等人交战,结果缑王等人全部战死,虞常被活捉。?

单于就派了卫律来处理这事。张胜听说虞常被活捉的消息,就担心自己之前与虞常的密谋败露,于是便把事情告诉了苏武。苏武沉默了一会说: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如果我被匈奴侵犯而死,那就辜负了国家对我的信任。于是就想要自杀谢罪。可这时候张胜和常惠一起阻止了他。而虞常这边也没让人失望,很快就供出了张胜。单于看到虞常的供词怒不可遏,赶忙召集贵族进行商议,想要杀死汉朝的使者。这时左伊秩訾说:如果他们只是谋害单于,还能怎么加重处罚呢?不如让他们全部投降吧。于是单于就派卫律召苏武前来受审,苏武对常惠等人说:屈节辱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于是拔出佩刀就自杀了。卫律大惊,赶忙跑上前去抱住苏武,骑马去找医生,医生在地上挖了一个坑,点了一个小火堆,将苏武放在上面,使劲的踩踏他的背部以排出淤血。此时苏武已经气绝,过了半天后才苏醒。常惠等人痛哭,将苏武抬回了营地。单于也十分钦佩苏武的气节,就早晚派人去问候苏武,然后将张胜给逮捕了。?

等到苏武的伤势逐渐的好转了,单于就派使者去劝降苏武。这时恰好遇到审判虞常,单于就想借此机会逼迫苏武投降,卫律用剑斩杀虞常后说:汉朝使者张胜谋害单于的近臣,按律应当处死,但单于招募投降者,就赦免了他的罪。说完就举剑要杀张胜,张胜吓得连忙请求投降。这时卫律对苏武说:使团的副使有罪,你也应当连坐。苏武淡定的说道:我本就没有参与他们的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凭什么要受连坐?卫律又拿起剑威胁苏武,但苏武却像个王八一样一动不动。卫律无奈说道:苏君,我之前背叛汉朝归顺匈奴,有幸蒙受单于的大恩,还封我为王,让我拥有数万部众,看到满山的马匹牲畜在跑,没想到我竟已经富贵到了这个地步!如果苏君今日投降,明日也会像我一样拥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否则白白的葬身荒野,谁又会知道你呢!苏武还是不予理睬。卫律接着说:你这次通过我投降,我就与你结为兄弟;如果你不听我的劝告,以后即使你再想见我,还有机会吗?苏武气的就骂起了卫律:你作为臣子,不顾朝廷的恩义,背叛了君主和亲人,恬不知耻的投降了蛮夷,我为什么要见你!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他人的生死,你却不秉公持正,反而挑拨两国的关系,坐观引起祸乱的事情生。以前南越杀害汉朝的使者,结果被汉朝灭为九郡;大宛王杀害汉朝的使者,头颅被悬挂在北阙;朝鲜王杀害汉朝的使者,立即就被诛灭了;只有匈奴还没有受到惩罚。你明知我不会投降,却想让两国互相攻打,匈奴的灾祸将从我开始。卫律知道无法通过胁迫的方式让苏武投降,就向单于报告了苏武的情况。单于一听就更想招降苏武了,于是下令将苏武关押在大窖中,在这期间还断绝了他的饮食。此时天降大雪,苏武就躺在地上,吞食雪和毡毛,数日未死。匈奴人以为他是神,便将苏武流放到了北海的无人之地,让他去放牧公羊,还说:只有等到公羊产奶了,你才能回来。苏武的随从常惠等人也被安排在不同的地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公元前年的春天,汉武帝巡幸东海,从东海回程时,又去巡幸了回中。?

五月,汉武帝做出了一项重要的军事决策。他派遣师将军李广利率领三万精锐骑兵,从酒泉这个地方启程,目标直指天山一带的右贤王。这是一次充满挑战的军事行动,李广利肩负着重大的使命。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汉军取得了显着的战果,成功斩获匈奴级一万多颗。然而,匈奴大军并没有轻易罢休,他们迅包围了李广利的部队,给汉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被围困的日子里,汉军面临着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士兵们饥饿难耐,战斗力大幅下降。在这艰难的时刻,假司马陇西人赵充国挺身而出。他率领着仅仅一百多名勇敢的士兵,毅然决然地起了突围行动。李广利见此情形,果断地率军跟随赵充国一同突围。在他们的英勇奋战下,终于成功冲破了匈奴的包围,脱离了险境。这场战争对汉军来说无疑是一场惨烈的消耗战,他们损失了十分之六七的兵力,可谓伤亡惨重。而赵充国更是身先士卒,在战斗中身受二十多处创伤,他的英勇表现令人钦佩。李广利在战后及时向汉武帝上奏了战况,详细汇报了战斗的经过和结果。汉武帝对赵充国的英勇事迹深感震惊,特意召见了他,亲自查看他的伤势。面对伤痕累累的赵充国,汉武帝不禁感叹万分,对他的勇气和坚韧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当场任命他为中郎,以表彰他的功绩。与此同时,汉朝还派出了因杅将军公孙敖从西河出,与强弩都尉路博德在涿涂山会合,共同执行一项军事任务。然而,这次行动却并不顺利,他们最终一无所获,未能达成预期的目标。

想当初,李广的孙子李陵担任侍中,他擅长骑射,非常的爱护士兵,而且礼贤下士。汉武帝认为他有李广的风范,就任命他为骑都尉,让他率领丹阳和楚地的五千士兵,在酒泉、张掖一带训练射箭,以防备匈奴的侵袭。当李广利攻打匈奴时,汉武帝就召见李陵,想让他为李广利押运粮草。李陵却叩头请求说:陛下,我所率领的屯边士兵,都是荆楚地区的勇士和剑客,力量大的能摁住老虎,射箭也是百百中,希望能独自率领一支部队,到兰干山以南牵制单于的兵力,不让匈奴集中攻击李广利的部队。汉武帝提高声音说:你是嫌弃做别人的部下吗!我派出的军队很多,没有骑兵可以派给你。李陵却自信的回答到:臣不需要骑兵,我愿意以少胜多,率领五千步兵直捣单于的王庭。汉武帝很赞赏他的勇气,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下诏让路博德在半路接应李陵的部队。而路博德羞于做李陵的后援,就上奏说:陛下,现在正值秋天,匈奴的马匹肥壮,不宜与他们交战呀,希望让李陵等到春天再一同出兵。一听这话,汉武帝大怒,于是就怀疑是李陵不想出兵而教路博德上书的,于是就下诏让路博德率军攻打西河的匈奴,同时命令李陵在九月出,率军出遮虏障,到东浚稽山南面的龙勒水一带侦察敌情,如果没有现匈奴,就返回受降城休整。李陵于是率领五千步兵,从居延出,向北走了三十天,终于是到达了浚稽山并在这里安营扎寨,随即就绘制了所经过的山川地形图,派麾下的骑兵陈步乐回朝向武帝报告这边的情况。陈步乐回去就向朝廷汇报了李陵率领的部队情况,说他们士气高昂,战无不胜。汉武帝听后显得非常高兴,就任命陈步乐为郎。?

李陵带领他的军队一路前行,终于抵达了浚稽山。然而,就在这里,他们与匈奴单于的大军不期而遇。匈奴军队大约有三万骑兵,如汹涌的波涛一般将李陵的部队紧紧包围起来。面对如此强敌,李陵表现得毫不畏惧,他迅做出了决策,将军队驻扎在两座山之间,利用大车围成坚固的营垒。这样一来,他们不仅可以有效地抵御敌人的攻击,还能为自己提供一定的掩护。李陵亲自率领士兵们走出营垒,列成整齐的阵势。前排的士兵手持长戟和盾牌,后排的则手持弓箭和弩机,严阵以待。匈奴人见到汉军人数较少,便毫不犹豫地直接冲向营垒,企图一举攻破汉军的防线。然而,李陵早已料到敌人的这一举动,他果断下令,千弩齐,顿时箭矢就如雨点般的射向了匈奴的军队。匈奴人猝不及防,纷纷中箭倒地,一时间人仰马翻,惨叫连连。匈奴军队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只得狼狈地退到山上。李陵见势,立刻率军追击,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在激烈的战斗中,汉军奋勇杀敌,斩杀了数千名匈奴士兵。单于见状,大惊失色。他万万没有想到李陵的军队竟然如此勇猛,于是紧急召集左右两地的八万多骑兵,一同前来围攻李陵。李陵也深知敌我力量悬殊,但他并没有退缩。他指挥着军队边战边向南撤退,经过数日的艰苦行军,终于到达了一个山谷之中。在这连续的战斗中,汉军士兵们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许多人被箭矢射中受伤,重伤者无法继续战斗,只能用车辆运载;而轻伤者则咬紧牙关,继续与敌人厮杀。尽管如此,李陵的军队依然毫不示弱,他们又斩杀了三千多名匈奴士兵。李陵率领着残部继续向东南方向撤退,沿着旧龙城的道路艰难前行。在经过了四五天的艰难跋涉,他们终于来到了一片芦苇丛生的沼泽地。然而,匈奴人并没有打算放过他们,他们利用上风的优势,放火烧起了芦苇,企图用火攻来消灭李陵的军队,李陵眼见火势凶猛异常,心知若是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后果将会不堪设想。于是,他当机立断,命令军中也放火,以火攻对火攻,从而自救。此时单于的军队正驻扎在南山之上,单于又派遣他的儿子率领精锐的骑兵,如狂风骤雨般地向李陵的部队起猛攻。李陵的步兵则巧妙地利用树林作为掩护,与匈奴的骑兵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激战。在激烈的战斗中,李陵的军队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卓越的战术技巧。他们以树林为屏障,灵活地穿梭其中,不断地给匈奴骑兵造成致命的打击。经过一番苦战,李陵的军队成功地斩杀了数千名匈奴士兵,有效地遏制了单于军队的攻势。李陵眼见单于的军队开始动摇,果断地命令士兵们使用连弩,向单于所在的方向猛烈射击。连弩的威力巨大,箭矢如雨点般密集地射向单于,让他惊恐万分。单于无法抵挡这猛烈的攻击,只得狼狈地下山逃窜。当天,李陵的军队俘虏了一些匈奴人。通过审讯这些俘虏,李陵得知了单于内部的一些情况。据俘虏们透露,单于曾对他的部下说:这支汉朝的军队真是精锐啊!我们攻打了这么久,竟然都无法将他们击败。而且,他们日夜引诱我们向南靠近边塞,难道是有伏兵在等着我们吗?各当户和君长们纷纷附和单于的看法,他们认为:单于亲自率领数万骑兵,却连汉朝的几千人都消灭不了,这要是传出去,以后还怎么号令我们这些边臣呢?这只会让汉朝更加轻视我们匈奴。不如我们再在山谷中全力一战,距离平地还有四五十里,如果到时候还不能攻破他们,再撤退也不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时李陵的部队处境变得更加危急,匈奴骑兵众多,双方一天交战数十次,汉军杀伤匈奴两千多人。匈奴单于见形势不利,就准备撤退,恰巧遇到李陵的军候管敢被校尉侮辱了,就逃亡投降了匈奴,并把李陵军队的详细情况报告给了单于,他说:李陵的部队没有后援,打到这个时候箭也快用完了,如今只有将军麾下和校尉成安侯韩延年各自率领的八百人作为前锋,他们用黄旗和白旗作为标志。现在如果派精锐的骑兵对他们进行射击,很快就能攻破他们。单于得到管敢的报告后大喜啊,于是就派骑兵全力进攻汉军,并大声呼喊:李陵、韩延年赶快投降!匈奴骑兵截断了李陵撤退的道路,开始进行猛烈的攻击。到了这时,李陵的部队就被困在了山谷中,匈奴在山上四面射箭,一时间箭如雨下。汉军无奈只能向南撤退,但是还没走到鞮汗山,五十万支箭就已全部用尽,没办法只能丢弃车辆继续撤退。此时的士兵还剩下三千多人,他们砍下车辐作为武器,军吏都手持短刀,退入了狭谷。单于大军截断了他们的后路,从山上推下巨石,士兵大多都被砸死,没办法再前进了。到了黄昏后,李陵独自一人穿着便衣走出营帐,对身边人说:你们不要跟随我,我要独自去取单于的级!过了很久,李陵才回来,叹息说道:如今兵败,只有一死了!于是就下令斩断所有的旌旗,将携带的珍宝全部埋入地下,李陵叹息说:如果再给我几十支箭,我就能脱身了,如今没有兵器再战,天亮后只能坐以待毙了,大家各自逃命去吧,或许还有人能逃回去报告天子。随后他就命令士兵每人携带二升干粮,一片冰,约定到遮虏障会合。半夜时分,李陵开始击鼓召集士兵,但鼓没有响。李陵与韩延年翻身上马,有十多名壮士跟随他们,但是匈奴派了数千骑兵进行追击,最终韩延年战死。这时李陵说:我已经没有脸面回去见陛下了!于是就投降了匈奴。剩下的士兵们分散逃亡,最终逃回边塞的只有四百多人。?

李陵战败的地方距离边塞只有一百多里,边塞的将领将此事上报给了朝廷,但汉武帝希望李陵能够战死沙场,后来又听说李陵投降了匈奴,就非常的愤怒,派人前去责问陈步乐,陈步乐害怕就自杀了。此时的群臣都归罪于李陵,汉武帝就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意见,司马迁极力为李陵辩护说:李陵为人对父母孝顺,对士兵讲信义,常常奋不顾身的作战,只想着能够解救国家的危难,这是他一直以来的志向,如此看来,李陵拥有国士的风范。如今他出征不幸战败,这时候那些只顾保全自身和妻儿的大臣就趁机诋毁他的短处,这真的令人很痛心啊!况且李陵率领的步兵还不足五千,孤身一人深入敌境,与数万敌军作战,而敌人也忙于救死扶伤,无法全力的应对李陵的军队。最后,李陵率领的军队转战千里,一直到箭矢用尽,撤退的道路被断绝,士兵们只能手持空弓,冒着敌人的刀剑,依旧奋勇杀敌,拼死作战,即使是古代的名将也不过如此啊。李陵虽然战败,但他所摧毁的敌军也足以让天下人知晓。现在他没有选择战死,应该是希望以后有机会报答朝廷。汉武帝却认为司马迁是在诬陷,想要诋毁师将军李广利,从而为李陵开脱,于是将司马迁处以了腐刑。?

过了很久,汉武帝后悔当初没有派兵去救援李陵,就说:李陵出征时,我应该命令强弩都尉去接应他,因为预先没有下诏,导致老将们心生奸诈。于是就派遣使者去慰劳并赏赐李陵残部中得以逃脱的士兵。?

汉武帝以严刑峻法来统治臣民,尤其偏爱任用那些手段残忍的酷吏。在这种统治方式下,郡、国的二千石官员们大多变得残酷暴虐,他们对法律的轻视也逐渐影响到了普通的官吏和百姓。与此同时,东方地区的盗贼问题日益严重。这些盗贼团伙规模庞大,大的团伙甚至拥有数千人之众。他们不仅攻打城市和乡镇,夺取仓库中的兵器,还释放被关押的死囚,并对郡太守、都尉等官员进行捆绑和侮辱,甚至残忍地杀害了二千石官员。而那些规模较小的盗贼团伙也有数百人之多,他们在乡里四处劫掠,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灾难。由于盗贼活动猖獗,道路因此变得不再安全,交通也受到了严重的阻碍。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汉武帝起初派遣御史中丞和丞相长史前往督责,但这些措施并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盗贼问题依然无法得到有效的遏制。于是,汉武帝决定采取更为强硬的手段。他派遣光禄大夫范昆和原九卿张德等人,让他们身着绣衣,手持节杖和虎符,率领军队去征讨盗贼。这些绣衣使者在执行任务时毫不留情,对盗贼进行了大规模的斩行动,有时一次就能斩杀万余人。不仅如此,他们还依法严惩那些与盗贼勾结、为其提供饮食的人,实行连坐制度,使得各郡中被诛杀的人数多达数千人之多。经过了几年的努力,虽然逐渐抓获了一些盗贼领,但那些散失的盗贼却像野草一样,在山川险阻之处重新聚集起来。官府对他们的围剿也变得越来越困难,最终也只能无奈回去。朝廷针对盗贼的情况,制定了《沈命法》,其中规定:若有盗贼出没,有关官员没觉或者觉后未能捕获盗贼的,只要是二千石以下的官员或者小吏,主管者全部处死。这条法令的颁布就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了,小吏们害怕被诛杀,就算在自己的辖区现了盗贼,他们也不敢上报,因为担心无法捕获,反而连累了上级,而上级也让他们不要上报。因此盗贼就变得越来越多,官员之间上下互相隐瞒,用文辞来逃避法律的制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时,暴胜之担任直指使者,他的职责是直接督察各地官员,权力相当的大。在任期内,他诛杀了大量的二千石以下官员,这些官员都是地方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这一举动在州郡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使得他的威名远扬。有一天,暴胜之来到了勃海郡,他在这里听说了郡人隽不疑的贤能之名,于是便请求与他相见。当隽不疑前来时,暴胜之看到他容貌庄严,衣冠整齐,心中不禁对他产生了几分敬意。暴胜之急忙起身迎接隽不疑,随后两人一同登堂入座。坐定之后呢,隽不疑没有丝毫的拘谨,他直言不讳地对暴胜之说:我一直隐居在海边,虽然远离尘世,但早就听闻过暴公子的大名,今日终于有幸得以相见。我认为,凡是做官的人,都应该把握好一个度,如果过于刚强,就容易像折断的树枝一样,无法承受压力;而如果过于柔弱,又容易被人轻视,甚至被废黜。只有在保持威严的同时,对他人施加恩德,才能真正地建功立业,扬名天下,并且永保天禄。暴胜之听了隽不疑的这番话,深感认同。他觉得隽不疑说的非常对,这种平衡之道正是他所需要的。于是,他对隽不疑越地敬重起来。回到朝廷后,暴胜之并没有忘记隽不疑的教诲,他将隽不疑的才能和品德详细地汇报给了汉武帝,并上表推荐他担任青州刺史。汉武帝对暴胜之的推荐也十分的重视,他召见了隽不疑,经过一番交谈后,对他的才华和见识也非常赞赏,最终任命隽不疑为青州刺史。与此同时,济南王贺也担任着绣衣御史的职务,负责追捕魏郡的群盗。然而,与暴胜之不同的是,济南王贺在执行任务时,大多采取了宽恕的态度,放过了许多盗贼。由于他的这种做法与他的职责不符,最终被朝廷以奉命不称职的罪名免职。被免职后的济南王贺并没有因此而沮丧,他反而叹息道:我听说救活千人,子孙会有封赏,而我救活了万余人,后世应该会兴旺吧!他对自己的行为有着独特的理解,认为虽然失去了官职,但却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这也是一种功德。

这一年,汉武帝封匈奴降将介和王成娩为开陵侯,命他率领楼兰国军队攻打车师;匈奴派遣右贤王率领数万骑兵救援车师,此次汉军作战不利,无奈下令撤退。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dududu资治通鉴新译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