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脚步声传来,打断他的思绪,接着就是孩子兴奋的喊叫,“小叔!小叔!我回来啦!”
任泽眼前一亮,嗯?就你了,小子!叔看好你哦!
任泽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沐霖下意识一抖,看看小叔温和的笑容,应该是错觉!
直看得同胞姐姐念慈直翻白眼,这个愚蠢的弟弟!叔叔一看就是不怀好意!
嗯?叔叔看我做什么?!
等回到府,沐霖被安排进了学堂,念慈跟着任母开始学习管理内宅,快乐的童年没有了,姐弟俩再次见面都是一副丧丧的模样。
又听祖母念叨,“你叔叔自幼身体不好,这任府以后都靠你们了!”
再看着叔叔越来越红润的脸色,你确定?!
一回家,任泽就火速安排好两个小孩的行程,也是任父任母前世太要强,又太宠孩子了,若是硬下心来,教导个五六年,也不至于让两个小孩又那样的悲惨境遇!
此次的危机,以产业缩水三分之一暂时搞定,两人经历的风雨多了去了,也没伤感,对比乡下生活的农人,他们算是过的不错的了!
自穿过来这一个月里,任泽好好欣赏了外面的鸟语花香,也是时候收收心神,做自己的事情了!
中医在30世纪已经成了传说的存在,他那个时代的人很难想象其治病的原理。很多的药草都灭绝变异,根据古方来治病,往往会得到反效果,后来医疗仓的出现,中医逐渐失传。
中医流传几千年总有它的道理的。
任泽在之后的半年,看起了市面上的医书,如今的书房摆满的医书,《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
以他的智商,这些书已经让他背得滚瓜烂熟,同时也增加不少让他疑惑的地方。
学医闭门造车可不行,他盯上为他治病的王大夫,另外付了一笔银子,每日跟在这大夫身边看他看病抓药。王大夫只当富家少爷的一时兴趣爱好,谁又嫌钱多呢!每次诊脉都会让他试一试,至于开方,还得自己来。
即便智商再高,知识再过超前,又有专业人士指导,任泽也学了近一年。最近一个月开始尝试开方,让老大夫瞠目结舌,这药方虽然还有许多稚嫩之处,用药刁钻,让他眼前一亮。
老大夫这才重视起来,将自己多年的脉案收拾出来,心中既欣慰又失落。只怕再过半年,这少爷就能把他肚中存货掏得一干二净!到那时只怕自己也教不了他了!
果然半年后,老大夫教无可教,感慨不已。
任家一片欣欣向荣,另一边的黄家就鸡飞狗跳起来。
当年黄家乌龙换亲在广陵县传得可谓是人尽皆知,还有客人特意去和风楼看个究竟,让和风楼的生意好了不少。
这可把黄父激动坏了,看着账面上的盈利,还以为接手酒楼的大儿子被老爷子错看了,暗地里和黄母嘀咕老爷子当年年纪大了,有眼无珠之类。
至于黄大娘走了没人经营,走就走了,离了张屠夫就吃带毛猪不成,这不是有大郎吗?!
有经验的酒楼掌柜哪里知道这些都是虚的,都静静的看着黄家人张狂。
黄大郎呢,啥都没干,这酒楼生意就这般好,被爹娘一夸赞,彻底飘了起来。自从黄大娘接手酒楼,狐朋狗友哪个不嘲笑他几句,说他不如自家妹妹之类的话。如今怎么样,还不是老爷子不给他机会!
这人一漂起来,就对黄大娘制定的规矩指手画脚起来。他又是个耳根子软的,这酒楼里可塞了不少狗腿子,被一个狗腿子吹吹风,那好好的制度几乎改个遍!
其中有一项:那每日需买新鲜蔬菜,前一日没用完的蔬菜不得第二天食用。
正好这日客少了点儿,剩下的菜蔬就多了些,往常这些都是让酒楼的伙计以五折的价格分了去,被黄大郎撞见,当场就发火,把后厨臭骂一顿!
这好好的菜,和新鲜的菜混一混,哪个能看得出来!这黄大娘就是浪费!
大厨师可是酒楼的老人了,劝两句,被狗腿子顶了回来。
于是那放一天蔫了的青菜萝卜照样第二日用上,这炒出来的菜颜色就难看。老顾客又不是傻子,能常来外面吃饭的,嘴都刁的很,来了两次就不来了。
那些为看戏而来的新顾客,这城里的新鲜事多了去了,渐渐就不来了。
这下和风楼门可罗雀。
眼睁睁的看着生意逐渐垮塌,黄大郎也不是个能担事的,逮着后厨一顿骂,气得主厨直接撂挑子不干了,他又不是没劝过东家,东家不听,还要扣他工钱,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这下和风楼直接歇业,黄父黄母嘴角都起燎泡。
这事情发生前后还不到一年。
黄老二黄老三两家可就不愿意了,他们两家虽然不管酒楼,可要拿分红过活,这下财路断了!
两家早就有心想要得到酒楼,趁此机会把自己的儿子送到酒楼,美其名曰分忧解难。
老爷子到底是人老成精,早就看出那些儿孙不是做生意的料子,这不,折腾来折腾去,钱花出去不少,生意还是那般要死不活的,可让镇里的人看足了笑话,都成教育儿孙的反面教材了!
有那与老爷子交好的人家给他们支招,让他们把黄大娘找回来,即便不回来,也得与他们这长女交好,那任家可是个大户人家,背靠大树好乘凉不是!
黄家人要是能听劝的,也不会在当年故意把黄大娘丢到乡下!这两年,过年过节黄大娘也没回来过,黄母不知道在外人面前骂过多少次,要让她拉下脸面去求,比杀了她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