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从仙剑开始修仙 > 第3章 耕读传家韧性如丝(第2页)

第3章 耕读传家韧性如丝(第2页)

他带着母亲,沿着山路一步步向上走,用砍柴刀劈开挡路的树枝,用石头在泥泞处垫脚。走到半山腰时,听到了楚大山的呼救声——他不小心扭伤了脚踝,被困在一块岩石下。

楚根没有贸然上前,而是先观察周围的环境,现岩石上方有松动的泥土,可能会生滑坡。他让母亲在安全的地方等着,自己则绕到岩石侧面,利用身形小巧的优势,一点点爬过去,用带来的草药先给父亲处理伤口,再和随后赶来的村民一起,小心翼翼地把楚大山抬了下来。

“要不是根儿,我这条老命怕是要交代在山上了。”楚大山躺在床上,看着儿子给自己换药,眼眶泛红。

楚根只是低着头,专注地缠好绷带:“爹,以后下雨天别去山上了。”

李秀在一旁抹着眼泪:“咱根儿,真是长大了。”

楚根知道,这些日常的操劳,不仅锻炼了他的身体,更磨砺了他的心性。在心理学中,“自我效能感”就是在一次次成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每挑满一缸水,每劈完一堆柴,每解决一个难题,都让他对自己的能力多一分确信。

这种确信,比任何力量都更能支撑他走下去。

三、动静相济

楚根的生活,像一平仄分明的诗——读书时沉静如水,劳作时坚韧如石,练功时则动如脱兔。

每天睡前,他都会在柴房里练习两个时辰。六岁引气入体后,他的吐纳之法又有了新的突破,能更清晰地感知到天地灵气的流动。

他现,不同的劳作后,身体对灵气的吸收效率也不同。

干完农活后,气血运行加快,吸收土属性的灵气更顺畅;在河边洗衣劈柴后,接触水汽较多,吸收水属性的灵气更亲和;在阳光下晒谷后,身体暖意融融,吸收火属性的灵气更迅。

于是,他开始根据当天的劳作安排练功。

种田回来,就多练习“扎马”,感受大地的厚重,引导土灵气入体;挑水回来,就练习“云手”,模仿水流的蜿蜒,引导水灵气游走四肢;晒谷回来,就练习“冲拳”,感受阳光的炽热,引导火灵气汇聚双拳。

这种“劳作-练功”的结合,让他的进步远常人。半年后,他小腹处的灵气种子已经变得像鸽子蛋大小,散出的暖意能轻易驱散冬日的寒冷。

他的身体也变得愈强健。七岁的孩子,身高已经赶上了九岁的孩童,身手矫健得像只小豹子。有一次,村里的顽童嘲笑他“只会读书干活,像个小老头”,楚根没说话,只是当着他们的面,纵身一跃,抓住了老槐树近丈高的树枝,然后轻巧落地,拍了拍手上的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几个顽童吓得目瞪口呆,再也不敢嘲笑他。

但楚根从不用这份力量欺负人。相反,他常常帮村里的孩子解决麻烦。

有户人家的孩子被山里的猴子抢走了干粮,楚根追到半山腰,用石子精准地打中猴子手里的干粮袋,吓得猴子吱吱叫着跑了;有孩子在河边摸鱼时脚被水草缠住,楚根跳进水里,几下就解开了水草,把人救了上来;甚至有次村里的牛惊了,也是他冲上去,用学过的“卸力”手法,拉住牛绳轻轻一带,就让狂奔的牛慢慢停了下来。

“楚根这孩子,不光懂事,还有本事。”村里的老人们都赞不绝口。

楚根却依旧保持着谦和。他知道,真正的强大不是用来炫耀的,而是用来守护的。就像他前世开武馆,不是为了争强好胜,而是为了让年轻人学会保护自己。

他的变化,周先生看在眼里,有时会单独找他谈话。

“根儿,你是不是在学什么特殊的法子?”老先生坐在学堂的门槛上,看着远处的群山。

楚根沉默片刻,点了点头:“先生,我在练一种强身健体的功夫。”

“是为了出去闯荡吗?”

“是为了能保护想保护的人。”楚根的声音很轻,却异常坚定。

周先生叹了口气,从怀里掏出一本更破旧的书,递给楚根:“这是老夫年轻时抄的《道德经》,你拿去看看吧。里面有句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或许对你有用。”

楚根接过书,封面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但“道德经”三个字依然清晰。他知道,这是老先生对他的期许。

回家的路上,他翻开书页,看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时,脚步顿了顿。他想起自己练习的太极,讲究的正是“以柔克刚”;想起自己吸收的灵气,无形无质,却能滋养万物。

原来,无论武学还是道法,最终追求的,都是与天地和谐共处的智慧。

夕阳西下,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背着书包,手里攥着那本《道德经》,一步步走在田埂上。脚下的泥土松软,带着青草的气息;远处的村庄炊烟袅袅,传来母亲呼唤他回家吃饭的声音。

平凡的生活,仍在继续。

但楚根知道,在这份平凡之下,有一颗种子正在悄然生长。它吸收着知识的雨露,沐浴着劳作的阳光,积蓄着韧性的养分,终将有一天,会冲破土壤,向着更高更远的天空,伸展枝丫。

他抬头望向天边的晚霞,那里的云彩像燃烧的火焰,又像流动的剑气。他知道,远方的世界充满了未知和危险,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因为他不仅有前世百年的智慧,有这一世六年的积累,更有在平凡生活中,磨砺出的如白杨木般坚韧的心。

晚饭时,楚根给父亲盛了一碗粥,给母亲夹了一筷子青菜。灯光下,一家三口的身影被拉得很近,温暖而安稳。

“明天学堂要教新字了。”楚根说。

“嗯,好好学。”楚大山喝着粥,点点头。

“我明天去采点柴胡回来,最近天凉,备着好。”李秀说。

“娘,我陪你去。”

窗外的月光悄悄爬上窗台,照亮了屋内的温馨。属于楚根的成长之路,就在这柴米油盐的平凡中,在这耕读传家的坚守中,缓缓向前延伸。

喜欢从仙剑开始的修行路请大家收藏:dududu从仙剑开始的修行路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