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了“剑气雷音”的关键在“共鸣”,楚根便开始系统地钻研这种融合之法。
他将法力比作“弦”,将剑气比作“弓”,将声音比作“箭”——弓拉得越满(剑气越锋锐),弦绷得越紧(法力越精纯),箭射得越远(声音传播越广,威力越强)。
要让弦与弓完美配合,需先打磨两者的“适配性”。
楚根回到剑庐,取出无数种灵材,以锻造之法炼制了一柄特殊的“共鸣剑”。剑身中空,内刻无数细密的法力纹路,既能承载浑厚的法力,又能放大剑气的震动频率。
随后,他开始日复一日地练习:
清晨,他在静心坪练习“凝气入剑”。将法力以特定的频率注入共鸣剑,感受剑身在法力滋养下的细微震动,直到每一缕法力都能与剑体完美契合,如同弦与弓般紧密相依。
正午,他在演武场练习“剑气引声”。以剑魂驱动剑气,让剑气在共鸣剑中震荡,出不同频率的剑鸣,再以法力微调剑鸣的音调,使其逐渐向雷鸣的频率靠近。
傍晚,他又回到雷劫崖,借雷霆之力练习“声法合一”。引雷霆入剑,让雷霆的轰鸣与剑鸣、法力的震动产生共鸣,感受三者融合时那股贯穿天地的力量。
这个过程枯燥而艰难。
有时,法力注入过快,会导致剑体震动失衡,共鸣剑直接崩裂;
有时,剑气频率过高,与法力的震动产生冲突,会引剧烈的能量爆炸,将楚根震得气血翻涌;
甚至有一次,他未能控制好雷霆之力,导致共鸣剑被紫雷劈中,连同他的手臂都被电得焦黑。
但楚根从未放弃。智慧之门的慧光时刻解析着每一次失败的原因,精元海的精元不断修复他的伤势,剑魂的意志则让他始终保持着绝对的专注。
他现,法力与剑气的共鸣,就像两人合奏乐器——需气息一致,节奏同步,方能奏出和谐之音。而他要做的,就是成为那个最顶尖的“指挥家”。
三个月后,楚根的“凝气入剑”已臻化境。他能将法力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注入共鸣剑,剑体表面看不到丝毫法力波动,却能在内部形成完美的震动频率,如同弦在弓内悄然绷紧。
“引!”
他轻喝一声,共鸣剑微微一颤,一道肉眼难见的法力波纹顺着剑刃流淌,与剑体的金属分子震动频率完全同步。
紧接着,他驱动剑魂,引动剑气。
“铮!”
一声清越的剑鸣响起,不同于以往的尖锐,这声剑鸣中带着一丝温润的厚重,那是法力在剑体内共鸣的效果。
“就是现在!”
楚根一步踏出,共鸣剑划过一道玄妙的弧线,斩向空中的一朵流云。
剑刃破空的瞬间,他将体内法力与剑气的共鸣催到极致,同时引动一丝天地间的雷霆之力,注入共鸣点。
“铮——隆!”
熟悉的奇异声响再次爆。这一次,声音更加凝练,更加霸道!
剑鸣与雷鸣完美融合,形成一道紫金色的音波剑气。音波所过之处,流云瞬间被撕裂;剑气锋芒所指,远处的一块巨石无声无息地化为齑粉,而更远处的一片竹林,则被音波震得齐齐折断,倒伏一片!
“威力比上次强了十倍不止!”楚根心中大喜。
他能感觉到,这道剑气雷音中,法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剑气保证了无坚不摧的锋芒,而声音则扩大了攻击范围,形成了“远近皆可攻,声光皆可伤”的奇特效果。
更重要的是,三者融合后,彼此的缺陷都得到了弥补:法力不再失之绵柔,因剑气而变得锋锐;剑气不再失之刚猛,因法力而变得持久;声音不再失之虚无,因两者而变得具有实质破坏力。
“以法为弦,以剑为弓,以声为箭……此箭可破万法!”楚根紧握共鸣剑,剑身在阳光下流转着紫金色的光芒,仿佛有雷电在其中游走。
他知道,剑气雷音的雏形已成,接下来要做的,便是打磨细节,让这种融合之法变得更加纯熟,更加多样。
第三章:雷音千变,剑气万象
剑气雷音初成后,楚根并未满足于单一的攻击方式。他借着智慧之门的推演与无数次实战练习,渐渐开出了多种不同的“雷音剑招”,让剑气雷音的应用变得愈灵活。
第一种,是“惊雷破”。
此法主“爆”。楚根将大量法力压缩在共鸣剑的剑尖,以剑魂凝聚最锋锐的剑气,再引动狂暴的雷霆之力,瞬间引爆。
“轰!”
剑出如惊雷乍响,紫金色的音波剑气化作一道粗壮的雷柱,带着撕裂天地的气势,直刺目标。其威力之强,足以瞬间破开元婴修士的防御法宝,连蜀山的护山大阵都能撼动三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次,山外出现一头千年“雷麟兽”,皮糙肉厚,能引雷自保,寻常剑招根本无法伤其分毫。楚根赶到后,一剑“惊雷破”斩出,雷柱与雷麟兽的雷光碰撞,音波震得雷麟兽头晕目眩,剑气则趁势破开其防御,将其重创擒获。
第二种,是“细雨剑”。
此法主“细密”。与“惊雷破”的狂暴不同,“细雨剑”是将法力与剑气分散成无数细小的丝缕,以高频的雷音驱动,如同细雨般笼罩目标。
这些丝缕看似微弱,却蕴含着锋锐的剑气与麻痹的雷电之力,能穿透防御的缝隙,切割敌人的经脉,扰乱其法力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