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夫郎好香 > 第4章 虾片 在下孟知彰(第2页)

第4章 虾片 在下孟知彰(第2页)

并不是大家意志薄弱,而是厂商专攻大家的意志薄弱点。

1。古代没有虾片,属于稀缺商品。

2。主材料淀粉和虾,相对简单易得。

3。生産工艺可以纯手工实现。

1+2+3=虾片,是穿越古代创业之完美先锋産品!

虾片制作不难,淀粉与虾泥和成面坯,煮熟切片晒干,过油一炸,酥脆脆的虾片就成了。

掌握虾片制作“核心技术”的庄聿白,在做好初步“市场分析”和“生産环境”分析後,信心满满开始了他的美食制作之旅。

第一步,水洗淀粉。

洁白细腻的面粉,慢慢淋入清水,在陶瓷盆中用筷子搅成絮状,揉成团後静置松弛片刻。盆中加水,没过面团,开始揉搓淀粉。

面团置于捧中,柔腻细滑,如一坨重重的白色水母。双手力道轻重交替间,粉乳一股股从庄聿白的指缝间如注涌出,继而游走,旋即溃散……渐渐融入越来越白的汤水中。

细长手指在乳汤中起伏张弛,弹糯面筋在手心缓缓成型。汤水不再变浓时,另取清水一盆,将留在手中的黏弹糯面筋,再次揉搓清洗。

庄聿白直起身,用手背蹭了蹭沾在鼻头的一点面粉。汤水合盆,已经放在阴凉处静置沉淀。

而虾片制作的附带産品面筋,也自然有它的价值。面筋不易保存,这难不住庄聿白。

第二步,炸面筋球。

米色面筋揪成枣子大小,整理成球摆至盘内。

庄聿白打开油盖,半坛麻油澄亮醇香。锅中倒入适量,生火加热。

以免油滴溅到,深蓝色麻葛衣袖挽得更高了些,露出两截紧实白皙的小臂。筷子冒泡时放入面筋胚,浮起膨胀後快速翻搅,一个个油润圆滚的面筋球在油面翻滚,浓香四溢。

面筋胚虽只有手心一捧,炸成球後,堆成小山似的满满一木盆。

第三步,晾晒淀粉。

忙了大半天,日头已偏西。粉落水清,庄聿白倒去盆中水,膏状湿淀粉凝于盆底。铲出後,薄薄一层平铺摊凉在麻质纱布上。

今日的阳光是不够用了,等明天日头晒上一大天,才能晾干。

这番阵仗算是大的,家中能动用的工具全上了阵。他将工具一一归位,还有一项重要工作。为了控制産出比丶方便後续定价,每份食材的用量,都需要认真记录下来。

庄聿白整理下衣衫来至房中。他从书架找了一张纸,学着孟知彰的模样,磨墨蘸笔。

难道昨日那只大黑狗追了过来?

庄聿白放下笔,警觉地从窗户看出去。这一看,心凉了半截。

一彪形大汉立在门外,虽隔着柴门看不太清,隐约可知此人身量比孟知彰还要魁梧,若说孟知彰是小巨人,那此人就是小巨人旁边的猛犸象。

这次是遇到真强盗了!

他在孟知彰面前都毫无还手之力,若和这猛犸象正面冲突,岂不是自寻死路?

三十六计,走为上。先去外面躲一躲。

前门是走不了的了,北墙上两扇通风窗紧闭。庄聿白几步走过去,踮起脚尖才勉强够到窗户扇,试着拉了拉……拉不动!

“哗啦!哗啦!”院外的柴门声更大了。

庄聿白有些急,脸颊开始发烫。他一手扒着窗台借力,一边拿出昨晚棒打孟知彰的狠劲,又用力拉拽了两下。

“哐啷”,窗户震开一扇,弹起一阵积尘,呛得庄聿白咳嗽了两声。

开了就好,窗口不大,他钻出去不成问题。

庄聿白踩着椅子往外爬,膝盖半跪上坚硬的窗台,刚把身子探出去半截,忽听门外那大汉高声喊:

“琥珀在家吗?”

作者有话说:

----------------------

琥珀深谙变通之法,打不过,咱就跑。

1。炒菜,在魏晋南北朝就已出现。《齐民要术》记载了炒蛋的做法:

“炒鸡子法:打破,着铜铛中,搅令黄白相杂。细军葱白,下盐米,浑鼓。麻油炒之。甚香美。”

2。宋朝黄瓜,在民间开始普及。

3。芝麻油,唐宋时期的主流植物油。古代,食用和燃灯,用的都是同样的油。

唐朝食疗专着《食疗本草》:“白麻油,常食所用也。”

北宋庄绰《鸡肋编》记载:“油通四方,可食与然者,惟胡麻为上,俗呼脂麻。”

《梦溪笔谈》:“如今之北方人喜用麻油煎物,不问何物,皆用油煎。”

传说,南宋民间痛恨奸相秦桧,将面饼做成他和夫人王氏的样子,背靠背粘着,放在滚油里煎炸,将其取名为“油炸桧”,这就是“油条”的雏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