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夫郎好香 > 第226章 朝堂五 养你不如养条蚯蚓(第1页)

第226章 朝堂五 养你不如养条蚯蚓(第1页)

第226章朝堂(五)养你不如养条蚯蚓。……

水患固然可怕,更可怕的是水患之後无休止的“麻烦”。

而诸多麻烦中,税粮收不上来,倒在其次。拨款拨粮赈灾丶挖河开渠救田丶组织人力恢复生産……哪一环都是大工程,劳民伤财不说,稍有不慎,还可能有疫病跟着,更有甚者,还可能爆发小型暴乱。

有人算过一笔账,设粥厂养活万名灾民,每日所需不过十两银子,但若动用军队镇压万人暴乱,每日军费则需千两以上,且胜负难定。

所以水灾奏折堆上赵真案头时,贵为一国之君的他,头也是疼的。换谁谁不想逃,但他是君王,别人尚可以推诿,他逃无可逃。

所以懿王奏禀说临江府夏季税粮悉数收上来时,赵真心中悬了许久的石头终于落了地。税收上来,也就意味着没有大碍,也没有後续那一堆“麻烦”。

孟知彰作为天子近臣,自然清楚赵真所想所忧。可灾情就在那里,不管你想不想接受。

如何让皇帝平和接受灾情,如何让朝廷同意减免税收?孟知彰有自己的章法。

东方泛起鱼肚白,百官鱼贯进入紫宸殿。

赵真端坐龙椅,视线不时投向站在列尾的孟知彰。

懿王理理衣袖,昂起下巴,蔑视又不无得意地扫了眼陈登。至于孟知彰,扮半个眼神也没给,他不配。

百官虽不语,却暗暗交换着眼神,等着看接了烫手山芋的孟知彰如何破局。

“陈登丶孟知彰,你二人此次临江府之行,如何?”

陈登出列回禀:“臣有愧,误于途中,多亏孟大人泾溏府返程时将臣一起带回。”

赵真指指孟知彰:“那你说,临江府水患如何?”

懿王正了正衣襟,若无其事理着自己的袖口。

孟知彰看了眼懿王的背影,出列施礼,回道:“臣此行只去了泾溏府。临江府情况尚不知。”

“那泾溏府,水灾如何?”

“回陛下,泾溏府的确遭水灾。不过知府王大人已着手安排清淤复田,二十日辖区秋种可全部完成。同时泾溏府因水患而出现的万民流民已妥善安置,月底前一切便能恢复到水灾之前。”

孟知彰说得简洁,衆人却听懂了。水灾属实,水灾之後的所有棘手“麻烦”,也已全部解决。

“一月之内便能复産如初,孟大人到底年轻,这等大话也说得出?”有人站出来阴阳。

孟知彰不以为意,将粥厂及流民“以工代赈”的落实计划等当朝详细陈述一遍:“臣离开泾溏府时,知府王大人已着手推行这套救灾复産方案,想必眼下大半水淹农田已得见天日。”

见赵真面色慢慢阴转晴,有识趣之人站出来:“臣以为这套‘以工代赈’甚好,其他遭水之地可广而推之。”

赵真没说好也没说好,问向孟知彰:“‘以工代赈’若一月内回复生産如初,当真值得推下去。你为何叹气?”

孟知彰又扼腕叹了声,双膝跪地:“臣有罪!臣方才忘记说了关键一点。否则,别说一月,便是一年,泾溏府也难恢复生産。”

刚“识趣”之人,一口气噎住,不由翻个白眼。这孟知彰说话怎麽还大喘气!

孟知彰继续:“因为少了夏季收成,多数农人现在已经是寅吃卯粮。勉强支撑完秋种,已属难得。若要再交夏季之税粮,恐怕只能卖田卖舍丶卖儿鬻女了。”

“既是有水灾,田中无所出,哪里会为税粮将百姓往死里逼呢!自然是减免税粮……”

识趣之人,话一出口便意识到自己的不识趣。他忙闭了嘴,偷偷观察赵真的反应。

赵真起身踱起了步子,一步一步,似踩在百官心头。半日指了指户部尚书。

“将孟知彰方才所讲‘以工代赈’之法,细细出个执行方案推行下去。再派人去实地调查下各地受灾情况,出个夏税减免的折子。”

百官前列,懿王轻轻咳嗽一声。

立时有人站了出来:“长公主军中多出的这笔军费,还需夏税来找齐,如今不知该挪用哪一笔。”

话音落,万马齐喑,无一人吭声。

这些年西境南疆北域战事不断,尤其长公主所守西境,羌贼近年越发猖狂,军费也一年高似一年。仗不能不打,这负担,委实也越来越重。

赵真扫视下庭下,不觉心凉。半日目光回到孟知彰身上:“孟知彰,你可有什麽要说的?”

孟知彰再次出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