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夫郎好香 > 第232章 出使五 你们可知这是叛国(第1页)

第232章 出使五 你们可知这是叛国(第1页)

第232章出使(五)你们可知,这是叛国?……

“圈套?”

云无择眼皮轻擡,星目微聚,看向帐下几人。

虽是漫不经心一瞥,帐下几人俱是一凛。如神明观照,光线太盛,让人擡不起头。

叛国?!

老家丁跟在术格身边几十年,汉人文化多少沾染些,自然懂得这“叛国”二字。他张着口,愣了片刻,又不知想到什麽,奴耷拉着的眉眼,忽地瞪圆,愤愤道:

“叛国,若叛的是匡雷和他的傀儡新王的国……叛,也就叛了。老奴虽死不悔!如今,大王猝死,储君不知所踪,好端端一个叶护府更是四散飘零,百姓们都是苦不堪言,有人实在没吃的,学着这边偷偷种了点田,结果,结果……嗐!”

那家丁前言不搭後语,话说一半,开始垂手顿足,长叹不已:“……老奴不懂那些大道理,只知道舍下这条老命也要为主家寻个出路。所以,所以想到将军您……”

云无择冷冷端坐:“寻出路?”

那老家丁又是一哆嗦,似乎云无择每句话都像冷厉的冰刃。

“是……寻个出路。”

你阿老家奴跪在地上,颠三倒四地说着前情。

老叶护术格,也就是他们的家主,被云无择十八罗汉夜袭杀死之後,术格的副将匡雷,开始起势。匡雷不仅直接替代术格成为新的叶护,更是在新旧政权交替中跟对了新主子,後经运作,以从龙之功坐上护国首将的位置。

匡雷兵权在握,在朝中只手遮天,很多时候连新王也要看他脸色。此人好大喜功,掌权後频繁发动战争,一为报当年冰狼战败之恨,二则也为自己这来得并不算太光彩的护国首将之位树立威望。

人若走运,连老天都帮。恰此时,东边悄悄送了密函来。称愿与新王结成联盟,相互扶持,共襄盛世。至于这联盟的具体条件,只有送函人与新王和匡雷几人知道。不过很快,羌国新王便正式递出了“议和”的国函。

这匡雷性情残暴狠厉,得势後一直打压术格亲眷家小。说到这一点,地上的家丁老拳捶地,恨恨咬牙,浊泪横流。

“老夫人不堪其辱,上月撒手去了。家中大公子去岁冬日……公务离家,便再未归。如今家中二公子,又被那匡雷下令请去王畿,说是历炼外事接待……哪里是历炼,不过是当成借刀杀人的那一把刀罢了。小的们实在走投无路,冒死来寻个活路。”

云无择盯着帘帐外漏进来的阳光,眼神晦暗不明。

原来一切如孟知彰预料。他猜到此次议和除了朝中有人设计外,羌国也定发生了不得了的大事,所以坚持让他和长庚师父留在军营,听长公主调遣,秘密集结战力,随时待命。

半晌云无择收回视线,对那为首家丁道:“你我非亲非故,甚至带着血仇,从我这谋出路,总有些讨价还价的筹码。以及,并非我有意为难诸位。诸位到底只是几名家丁,就这般空口白牙与我朝谈这杀头的交易,到底让人难信服。”

那老家丁一听,忙跪直了身子,伸手从衣襟翻找什麽,正要往外掏时,又顿住,帐中看看,请云无择屏退了左右。

他们此次前来是家中二公子所托,有血书一封,并他家二公子贴身匕首一把为证。

兹事体大,云无择未敢轻下定论,他同长庚商议後,准备同长公主细细禀报再做决策。

眼前这几位冒死前来羌人,所谋划之事,皆是足以灭九族的大事,以免节外生枝,云无择找来几个亲信,秘密留在军中。

羌族家奴从云无择帐中被带出来时,凉州城的九哥儿正一袭红绸罗衫从夕阳下纵马而来。

九哥儿来寻庄聿白。

他听闻孟知彰和庄聿白来了西境,凉州城等了数日连半个人影也没等到,後得知夫夫一行绕路直接到了军中,他便想着来看看能否帮上什麽忙。私心也是想看看粟哥儿是否同来。

叶护府这几位家丁被带着向营帐外走,为首家奴愁容满脸。刚才他们说了半日,这位狼校尉却并未给个准信儿,二公子拼死交代下的事情,他们到底能不能给办成。

不过眼下求人办事,还是办这等不要命的大事,只能听命于人。若这狼校尉之辈和匡雷是一夥的,当即将他们送回去找匡雷邀功,也不是不可能。

老家丁双手抹了把脸,仰天叹口气,希望天上神明能给他一点指示。当他睁开眼睛,忽见一抹红色不远处哒哒哒飘近。

“……表小姐!”

老家丁脑中如遭雷击,失声喊出来。

同行主人被老家丁这一嗓子也吓住,纷纷顺着老家丁视线看去。

“您老花了眼吧。那明明是个公子哥儿,哪来的什麽小姐!”

“表小姐……是表小姐!”老家丁踉跄着向前迎了几步,“就是咱家的表小姐!”

老家丁口中的表小姐,是已故叶护术格的表妹。不过已经去世很多年,或者说,不知所踪许多年。

这位表小姐从小养在术格母亲跟前,老夫人念其身世可怜,亲女儿般娇养,吃穿用度自是不必说。家中除了请羌人师父读书识字丶骑射练剑外,还学其他羌族贵族家,延请了汉人先生,教习汉人文化。

但祸事,就出在这汉人先生身上。

此人姓许,说是“请”入叶护府传业解惑,其实是被俘虏的一位年轻汉人书生。

这许姓书生原有些气节,学伯夷丶叔齐不食周粟。被捉进叶护府後,便开始消极抵抗,不吃羌食,不饮羌水,更不会低头给羌人当什麽老师。

绝食几日,是表小姐动了恻隐之心,不时送些汤水,又讲些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汉人道理,并许他得了机会定送他回去之类的话。後来不知怎地,这书生脾气和缓下来,答应可以教习,但只教这位表小姐一人,米粮也只收分内之物,绝不受羌人施舍。

春华秋实,两人都是年少青春,一来二去,情愫暗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