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派员严格监督,防止克扣粮饷,确保安置政策落到实处。
且若老老实实不生事,朝廷还一笔安家费,也就是根据军龄放一笔可观的银钱,足以让他们安置家小。
不仅如此,朝廷还对那些修路的人承诺,工程结束后,可根据表现,优先转为官营工坊的匠户,或地方衙门的差役,甚至授予一定的田土耕种。
而这些钱,大多来自于这次节省下来的,不再赠与西夏的岁币。
看着新军顿顿有肉,装备精良,精神抖擞,再看看自己这边喝稀粥,穿破衣,混日子,许多尚有血性的年轻士卒坐不住了。
他们又不差什么!
都是当兵的,谁不想成为那样的精锐?谁不想挺直腰杆,让家人脸上有光?
以前大家一样穷混,倒也罢了,如今眼看着别人吃肉,自己连汤都快喝不上了,这心里的落差可就大了去了。
于是,在各地军镇,被分派下来当教官和教员的太学生,以及新军军官们,大受欢迎。
那些试图隐瞒空额,继续吃空饷的军官们不欢迎,但没有用,谁都想过好日子,何况这次他们面对的不再是敷衍了事的上级巡查,而是一群格外难缠的群体。
太学生。
这些从太学来的年轻人,穿着还算合身的军服,脸上还带着书卷气,眼神却异常锐利,拿着账册和兵册,在那些新军军官的陪同下,一个营房一个营房地清点人数,核对身份。
“李都头,你这一指挥额定五百人,为何实到仅三百七十余人?其余人在何处?可有告假文书?饷银是如何放的?”
一个太学生指着账册,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
那李都头还想像往常一样糊弄过去,打着哈哈笑道:“这个……有些兄弟回家探亲了,有些……病了在营将养……”
“探亲者,名单何在?归期何时?病者,军医诊断文书何在?我等现在便可去营中探望。”
另一个太学生立刻接口,眼神紧紧盯着他。
李都头额头冒汗,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这时,旁边一个新军年轻军官冷哼一声:“李都头,莫非还想吃空饷不成?太女殿下明令,裁汰冗员,乃为强军富国!尔等若再欺上瞒下,休怪军法无情!”
这些太学生和新军军官,背后没有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大多怀着一腔热血,正直且硬骨头。
他们不理会那些暗示和贿赂,只认规矩和事实,又有大群想和新军一样,名声好,待遇好,能真正保家卫国的士卒支持,清查整治起来,那叫一个干干净净。
想吃空饷?难了!
那些太学生,算学好得很,对着兵册和实际人数一算,漏洞百出。
他们也不直接难,而是将情况记录下来,交由随行的新军军官和皇城司的人处理。
一批批吃空饷,冒名顶替的蛀虫被揪了出来,轻则革职,重则下狱问罪。
空出来的名额和节省下来的饷银,则被用于充实新军,改善留营士卒的待遇。
喜欢历史快穿:白月光只求国泰民安请大家收藏:dududu历史快穿:白月光只求国泰民安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