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想法太过骇人听闻,自澶渊之盟后,大宋对辽基本是守势,对西夏也是以抚为主。
朝廷主动出击?
他想都没想过。
韩琦见他这么快就拐过弯来了,语气也稍微好了点。
“不然你以为殿下折腾出那些天雷般的火器,练那些新军是为何?摆着好看吗?北辽,才是心腹大患!西夏不过是疥癣之疾。如今西夏已暂时摁住,正是我们腾出手来,准备应对北边的时候。”
司马光也微微颔,补充道:“正是此理,内部再繁荣,若外患不除,终是空中楼阁,唯有先以外战凝聚人心,转移矛盾,并借此机会梳理内部,方能事半功倍。”
他到底还是更倾向于安定,和平,但也不得不承认,自西夏一事后,他也看清了,对外,拳头硬才是讲道理的前提。
范仲淹最后总结道:“所以,介甫,你所见的‘温和’,并非怯懦或敷衍,而是策略。”
“先将能快见效、利于民生、且能增强国力的新政推行下去,稳住内部,富国强兵。待兵精粮足,时机成熟……”
“下官明白了!是下官狭隘了!”王安石起身深深一揖,带些歉意,然而神采飞扬。
狄青在西夏那边放的那几声响,不仅炸懵了西夏人,也给大宋的相公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家底厚了,刀枪快了,胆子就肥了。
此时不抓紧时间磨剑,出鞘,更待何时?
皇佑七年。
辽国老皇帝去世。
新君正待即位,新军陈兵边境。
大宋等待已久的时机,到了。
早已秘密集结于河北,河东边境的新军,在狄青,曹偕等将领的指挥下,以“收复燕云故土”为号,兵分两路,悍然北上。
一年的时间,足够殷灵毓在火药之上,又拿出火器了。
宋军一改往日保守的筑垒推进战术,凭借水泥加固的后勤通道和改良的运输工具,以及强大的火器,一路势如破竹,连续攻克瀛洲,莫州等地,兵锋直指幽州。
最终,大宋兵临幽州城下,利用炮火,一举攻克这座北方重镇。
辽国新帝仓促组织的反击在宋军步,炮,骑协同的新战术面前屡屡受挫。
国内因皇位更迭本就不稳,前线连战连败更是加剧了辽国内部的分裂。
部分契丹贵族开始拥兵自重,质疑新帝的权威。
辽帝试图遣使求和,并秘密联络西夏,许以重利,希望其南下袭扰宋境,牵制宋军。
西夏不敢轻举妄动,朝堂上争吵不休,迟迟无法达成一致出兵的决定。
宋军并未给辽国喘息之机。
攻克幽州后,宋军继续向北推进,连克居庸关,古北口等险要,兵锋一度逼近辽国中京大定府。
辽军士气崩溃,内部叛乱四起,辽帝被迫率残部远遁漠北。
当宋军收复燕云十六州最后一座城池,这个消息传回开封时,整个大宋已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狂喜与沸腾。
喜欢历史快穿:白月光只求国泰民安请大家收藏:dududu历史快穿:白月光只求国泰民安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