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资治通鉴译者高山 > 第133章 后赵石虎专权与成汉之衰(第3页)

第133章 后赵石虎专权与成汉之衰(第3页)

辛未日,东晋朝廷加授平西将军庾亮为征西将军,授予他假节(代表皇帝行使权力的凭证),让他都督江州、荆州、豫州、益州、梁州、雍州六州诸军事,兼任江州、豫州、荆州三州刺史,镇守武昌。庾亮掌权后,就征召殷浩为记室参军。殷浩是殷羡的儿子,他和豫章太守褚裒、丹杨丞杜乂,都因为见识高远、风度清雅,擅长谈论《老子》《周易》,在江东很有名气,而殷浩更是当时文人雅士推崇的领袖人物。褚裒是褚略的孙子,杜乂是杜锡的儿子。桓彝曾评价褚裒:“褚季野(褚裒字季野)是‘皮里《春秋》’。”意思是褚裒表面上不评价别人的好坏,心里却自有褒贬。谢安也说:“褚裒虽然不说话,可他身上却有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度,让人能感受到他的品格。”

秋季八月,之前出使东晋的慕容廆的长史王济,返回辽东。东晋朝廷派侍御史王齐去祭祀辽东公慕容廆,又派谒者徐孟策去任命慕容皝为镇军大将军、平州刺史、大单于、辽东公,授予他持节、都督的职位,允许他按照慕容廆当年的惯例,自行任命官员。可王齐、徐孟策的船到了马石津(今辽宁旅顺附近),就被慕容仁拦住了——慕容仁不想让慕容皝得到东晋的官方认可,便故意阻断了使者的行程。

九月戊寅日,东晋的卫将军、江陵穆公陆晔去世。

成汉君主李雄的儿子、车骑将军李越,当时驻扎在江阳,得知李雄去世,便赶紧赶回成都奔丧。李越因为李班不是李雄的亲生儿子(李班是李雄哥哥李荡的儿子,李雄无子,收为养子),心里本来就不服气,回来后就和弟弟、安东将军李期密谋动叛乱。李班的弟弟李玝察觉到了危险,就劝李班派李越回江阳,任命李期为梁州刺史,镇守葭萌,把这兄弟俩调离成都。可李班觉得父亲还没下葬,不忍心把弟弟们赶走,反而对李越、李期推心置腹,没有丝毫怀疑,还派李玝出城驻扎在涪城(今四川绵阳),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冬季十月癸亥日,李越趁着李班在夜里到李雄的灵堂哭丧,在殡宫里杀了李班,还杀了李班的哥哥、领军将军李都;然后又假传太后任氏的命令,列举李班的“罪状”,把他废黜——李雄生前精心安排的继位格局,就这样被一场血腥的叛乱打破了。

当初,李期的母亲冉氏出身低微,李期是由李雄的皇后任氏抚养长大的。李期多才多艺,平时名声也不错。等到李班被杀后,大臣们本来想拥立李越为帝,可李越却推让,把李期推上了皇位——其实他是觉得李期看似温和,更容易掌控。甲子日,李期正式登基称帝,把被他杀死的李班追谥为“戾太子”(“戾”是恶谥,意在贬低李班)。他任命李越为相国,封爵建宁王;又给大将军李寿加授大都督,改封汉王;这两人都被授予“录尚书事”的职权,掌控朝政。此外,李期还任命哥哥李霸为中领军、镇南大将军;弟弟李保为镇西大将军、汶山太守;堂兄李始为征东大将军,接替李越镇守江阳——一番人事安排,全是把权力交给自己的亲信亲属,牢牢攥紧了皇权。丙寅日,李期将李雄安葬在安都陵,追谥李雄为武皇帝,庙号太宗。

李始本来想联合李寿一起攻打李期,可李寿顾虑重重,不敢动叛乱。李始碰了一鼻子灰,对此是又气又恼,反过来跑到李期面前诬陷李寿,请求李期杀了李寿。李期心里有自己的算盘:他还想利用李寿去讨伐逃到涪城的李玝,所以没答应杀李寿,反而派李寿率军去涪城。李寿出前,偷偷派使者给李玝送信,把当前的利害关系说清楚,还故意给李玝留了一条逃跑的路。李玝知道自己打不过李寿,又怕被李期赶尽杀绝,只好逃奔东晋。东晋朝廷任命李玝为巴郡太守,算是接纳了这位流亡的成汉宗室。李期见李寿“完成”了任务,就任命他为梁州刺史,让他驻扎在涪城,既利用他镇守一方,又把他调离了都城成都,减少了威胁。

后赵这边,傀儡皇帝石弘早就被石虎吓得胆战心惊,如今见石虎篡位的心思越来越明显,干脆自己捧着皇帝的玺印和绶带,主动去魏王府,请求把皇位禅让给石虎。石虎却假惺惺地推辞说:“帝王大业这么重大的事,本该由天下人共同商议,你怎么能自己就提禅让呢!”石弘流着眼泪回到皇宫,对太后程氏说:“先帝的子孙,恐怕要被斩尽杀绝了!”没过多久,尚书省就按照石虎的意思上奏:“魏王府请求依照尧、舜禅让的先例,让石弘把皇位传给石虎。”可石虎这时候又变了脸,说:“石弘愚昧无能,守丧期间还不守礼节,根本不配做天下人的君主,直接废了他就行,谈什么禅让!”十一月,石虎派郭殷拿着符节进宫,正式废黜石弘为海阳王。石弘这时候反倒平静下来,从容不迫地走上车子,脸色毫无惧色,对大臣们说:“我平庸无能,确实不配继承皇位,没什么好说的。”大臣们见他这般模样,无不落泪,宫里的宫女也哭得撕心裂肺。随后,大臣们都去魏王府劝石虎登基,石虎还是没直接称帝,只说:“‘皇帝’是有大德之人才能用的称号,我可不敢当,暂且称‘居摄赵天王’吧。”(“居摄”是暂代朝政的意思,为后续称帝留了台阶)他把石弘、太后程氏、秦王石宏、南阳王石恢全都软禁在崇训宫,没过多久,就把他们全杀了——石勒辛苦打下的江山,彻底落入了石虎手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西羌大都督姚弋仲,早就看不惯石虎的所作所为,故意称病不去朝见。石虎几次派人去召他,他才不情不愿地来。一见到石虎,姚弋仲就神色严肃地质问道:“我一直以为大王是能顺应天命的英雄,可您当初握着先帝的手接受托付,现在怎么反过来夺取他儿子的皇位呢?”石虎被问得哑口无言,只能找借口辩解道:“我难道乐意这么做吗!实在是海阳王石弘年纪太小,恐怕没法处理国家大事,我才替他主持朝政的啊。”石虎心里虽然对姚弋仲的顶撞很不满,但也知道姚弋仲性格耿直、说的是实话,最终也没怪罪他。

石虎掌权后,就开始大规模任命自己的亲信:任命夔安为侍中、太尉、代理尚书令,郭殷为司空,韩曦为尚书左仆射,魏郡人申钟为侍中,郎闿为光禄大夫,王波为中书令。文武官员也都按照石虎的心意得到了封赏或提拔。之后,石虎去了一趟信都,没多久又回到了都城襄国。

慕容皝终于下定决心讨伐占据辽东的慕容仁,甲申日,他率军抵达襄平。辽东人王岌早就不想跟着慕容仁干了,偷偷给慕容皝送信,请求归降。慕容皝的军队趁机进军,顺利攻入襄平城。慕容仁任命的东夷校尉翟楷、辽东相庞鉴,吓得单人匹马逃跑了;居就、新昌等县见襄平已破,也纷纷投降。慕容皝因为之前被慕容仁多次打败,心里憋着一股气,就想把辽东的降民全都活埋。高诩赶紧劝谏道:“辽东百姓反叛,其实不是他们的本意,只是害怕慕容仁的残暴,才不得不跟着他。现在带头作恶的慕容仁还没抓到,咱们刚攻下襄平就屠杀百姓,那还没投降的城池,就再也没有归顺咱们的心思了啊!”慕容皝听了,才打消了屠城的念头。他下令把辽东的豪门大族迁到都城棘城,便于控制;又任命杜群为辽东相,安抚剩下的百姓,稳定辽东局势。

十二月,后赵徐州从事、兰陵人朱纵,看不惯后赵的残暴统治,杀了徐州刺史郭祥,献出彭城向东晋投降。后赵将领王朗赶紧率军去攻打彭城,朱纵抵挡不住,只好逃到了淮南(东晋境内)。

慕容仁不甘心丢失襄平,就派军队去袭击新昌。慕容皝派督护、新兴人王寓率军迎战,打退了慕容仁的军队。为了防止新昌再被袭击,慕容皝干脆把新昌的百姓和官员都迁到了襄平,集中力量防守。

公元年

春季正月庚午日(初一),东晋成帝司马衍举行加元服仪式(古代男子成年礼,标志着可以亲政)。朝廷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咸康。

同一时间,成汉和后赵也都宣布大赦:成汉改年号为玉恒,后赵改年号为建武——两国借改元、大赦,各自稳定国内局势,巩固新君权力。

成汉君主李期登基后,立阎氏为皇后,任命卫将军尹奉为右丞相,骠骑将军、尚书令王瑰为司徒,初步搭建起自己的统治班子。

后赵“居摄赵天王”石虎,让太子石邃负责审阅、批复尚书省的奏章,只有祭祀天地宗庙、选拔州牧太守、出兵征伐、判处死刑这几件大事,才由他亲自决定——表面上放权给太子,实则是让石邃替自己处理琐事,自己则专掌核心权力。石虎还特别喜欢修建宫殿,之前鹳雀台倒塌,他直接杀了负责工程的典匠少府任汪;接着又下令重修鹳雀台,而且规模比原来大了一倍,劳民伤财毫不顾惜。此外,石邃的乳母刘芝被封为宜城君,居然能干预朝政、收受贿赂,想当官的人大多要走她的门路,朝局越混乱。

慕容皝在辽东站稳脚跟后,就开始完善官制,设置左、右司马,任命司马韩矫、军祭酒封弈分别担任这两个职位,加强对军政事务的管理。

东晋司徒王导因为身体瘦弱、常年患病,没法参加朝会。三月乙酉日,成帝特意亲自去王导府上探望,还和大臣们在王导的内室设宴,席间不仅向王导行礼,还向王导的妻子曹氏行礼——这是因为王导是东晋开国元勋,深受皇室敬重。侍中孔坦觉得这样不合礼制,便偷偷上奏恳切劝谏,认为成帝刚举行加元服仪式,一举一动都该遵循礼法,成帝接受了他的建议。后来,孔坦又因为成帝把朝政都交给王导,便委婉地进言:“陛下年纪已经不小了,圣明和威严一天天提升,应该广泛听取大臣们的意见,咨询好的治国方法。”王导听说后,心里就很反感,就把孔坦外调为廷尉。孔坦郁郁不得志,干脆以生病为由辞职了。

丹杨尹桓景为人谄媚狡诈,却很得王导的亲近信任。当时火星在南斗星附近停留了十多天(古代认为这是“天谴”,预示灾祸),王导就对领军将军陶回说:“南斗星对应扬州的分野,看来我该辞职来平息上天的谴责啊。”陶回毫不客气地反驳说:“您凭借高尚的品德辅佐朝政,却和桓景这样的人亲密无间,就算您辞职,火星又怎么会退走呢!”王导被说得满脸惭愧,再也不提辞职的事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导征召太原人王蒙为自己的属官(掾),又征召王述为中兵属。王述是王昶的曾孙。王蒙平时不刻意讲究小节,却以清廉简约闻名,和沛国人刘惔名气相当,两人关系也很好。刘惔常说王蒙性格非常通达,却自然带着节制,不会逾越规矩。王蒙也说:“刘君了解我,比我自己了解自己还透彻。”当时说起“风流名士”,都把刘惔、王蒙排在第一位。王述则性格沉稳安静,每次宾客们激烈辩论时,他都能安然处之,不为所动。王述三十岁了还没什么名气,有人甚至说他“痴呆”。王导因为他家世显赫,才征召他来任职。第一次见面时,王导只问他东边地区的米价,王述睁大眼睛不回答。王导却笑着说:“王掾根本不痴呆,别人怎么说他痴呆呢!”还有一次,王述见王导每次说话,满座的人都纷纷赞美,他就神色严肃地说:“人又不是尧、舜,怎么可能每件事都做得完美呢!”王导听了,就立刻收起笑容,向他道歉,对他更加敬重了。

后赵天王石虎南下巡游,一直到长江边才返回。期间有十多个后赵的巡逻骑兵到了历阳(今安徽和县,东晋边境重镇),历阳太守袁耽赶紧向朝廷上奏,但没说清楚骑兵的具体数量。朝廷顿时陷入恐慌,司徒王导主动请求出兵征讨。夏季四月,朝廷加授王导为大司马、假黄钺(古代最高军事授权,可代表皇帝出征)、都督征讨诸军事,赋予他最高军事指挥权。癸丑日,成帝亲自到广莫门检阅军队,下令各路将领分别去救援历阳,以及驻守慈湖、牛渚、芜湖等军事要地;司空郗鉴也派广陵相陈光率军进京保卫皇宫。可没过多久,朝廷就听说后赵骑兵其实只有几个人,而且早就撤走了。戊午日,朝廷宣布解除戒严,王导也辞去了大司马的职位。袁耽因为上奏时轻率虚妄,被免去了官职。

后赵征虏将军石遇率军攻打驻守襄阳的桓宣,没能攻克——桓宣之前多次防守襄阳,经验丰富,石遇一时难以攻破这座坚城。

这一年东晋生大旱,会稽、余姚一带的米价涨到一斗五百钱,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秋季七月,慕容皝立儿子慕容俊为世子,确立了继承人。

九月,后赵天王石虎把都城从襄国迁到邺城(今河北临漳,古代重要都城,更便于控制中原地区),同时宣布大赦天下,安抚迁城后的百姓和官员。

当初,后赵太祖石勒因为天竺僧人佛图澄能预言事情的成败,而且多次应验,所以对他非常敬重,以礼相待。等到石虎即位后,对佛图澄更加恭敬,给佛图澄穿绫罗绸缎,让他乘坐雕刻精美的车子。每逢朝廷举行朝会,太子和各位王公大臣都要搀扶佛图澄上殿,司仪官会高声喊“大和尚到”,在场的人都要起身行礼。石虎还派司空李农每天早晚去问候佛图澄的起居,太子和王公大臣每五天就要去拜见一次。后赵的百姓受此影响,大多信奉佛教,佛图澄所在的地方,没人敢朝着那个方向吐痰、扔垃圾;大家还争相建造寺庙,削为僧。石虎担心出家的人良莠不齐,有些人为了逃避赋税徭役、甚至做坏事才出家,就下诏问中书省:“佛教是国家尊崇的宗教,那些没有爵位官职的普通百姓,应该信奉佛教吗?”着作郎王度等人商议后回复:“帝王的祭祀礼仪,典籍里都有明确规定。佛教是外国的宗教,不是中原天子和百姓应该祭祀供奉的。汉朝刚开始传入佛教时,只允许西域人在都城建立寺庙供奉,中原人都不能出家;曹魏时期也是这样。现在应该禁止公卿以下的官员百姓去寺庙烧香、礼拜;凡是后赵的百姓出家当和尚的,都让他们还俗。”石虎却下诏说:“我出生在边疆地区,侥幸成为中原的君主,至于祭祀供奉,应该遵从自己的习俗。不管是少数民族还是汉族百姓,只要乐意信奉佛教,就特别允许他们自由信奉。”

后赵章武王石斌率领两万精锐骑兵,加上秦州、雍州的军队,讨伐之前叛乱的北羌王薄句大,最终平定了叛乱,稳定了关中地区。

成汉这边,前太子李班的舅舅罗演,和汉王李寿的属官、天水人上官澹密谋杀死成汉君主李期,拥立李班的儿子为帝。可惜事情泄露,李期大怒,就下令杀了罗演、上官澹,还杀了李班的母亲罗氏,彻底铲除了李班的残余势力。李期自从篡位成功后,就变得越来越骄傲,轻视朝中的老臣,只信任尚书令景骞、尚书姚华、田褒、中常侍许涪等人。刑罚、赏赐等国家大事,都由这几个人决定,很少再和公卿大臣商议。田褒本来没什么才能,就因为当年劝成汉太祖李雄立李期为太子,所以深得李期宠信。从此以后,成汉的法度纲纪日益混乱,李雄创下的基业开始走向衰落。

冬季十月乙未日(初一),生了日食。

之前被慕容仁扣留的东晋使者王齐等人,终于被慕容仁放还南方。王齐等人从海路前往慕容皝的都城棘城,却因为遇到大风,没能按时到达。十二月,另一位东晋使者徐孟等人抵达棘城,慕容皝这才正式接受东晋朝廷的任命,成为东晋官方认可的辽东统治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