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温振云个人介绍 > 执行(第1页)

执行(第1页)

执行

“完了完了……”

邱杉口中喃喃,一边手忙脚乱地套衣服。

长期酗酒让他手指有点不听使唤,只简单套个衣服都能抖个不停。

他的衣服被扔在地上,早已皱皱巴巴,穿在身上不仅有酒味,胭脂味,还有汗臭味。

姑娘的闺蜜在帮他穿衣服时,轻微嫌弃地皱了皱鼻子,他没察觉到。

等邱杉急急忙忙走後,姑娘和她的闺蜜才好整以暇地坐下来。

闺蜜给她倒了杯茶,润润嗓子,“你还是宝刀未老啊,辛苦……”

姑娘扯起嘴角笑了笑,仿佛一切尽在掌握,哪里还有刚刚睡醒颓废的样子。

这一幕,已经不知在这个月内上演了多少回。

起初,他以为自己遇到红颜知己,时常到金风月苑畅饮谈心。

後来,在金风月苑安寝,道从来没有睡得那麽踏实过,要是几天没来,心里就挠得慌,想金风月苑的酒,想金风月苑的人,想金风月苑的床榻。

他不知,他下肚的酒里都加了料,又有姑娘与之夜夜酣战,哪一次不是精疲力尽,睡得自然踏实。

唯一的副作用就是头痛,脑袋会比平日的宿醉更混沌,但他误当喝酒喝多的缘故。

这样的迟到不胜枚举,不过右金吾卫的同僚多替他包庇,导致他不思悔改,依旧这般漫不经心。久而久之,甚至已经有些不以为意了。

玄武国自从灭了突厥,休养生息,如今正是最繁荣鼎盛之际。

突厥部族归顺,三万突厥人定居长安,异国的商人丶使者丶学生也多来朝,往来经商丶交流丶居住,现如今形成文化交融的局面,诸如佛教丶道教丶儒教丶祆教丶景教丶摩尼教丶□□教等等。

多元共存,导致长安寺观云集,皇室崇佛,仍以佛教最为盛行。

每月初一丶十五是佛教的朔望日,信徒会集聚寺庙烧香拜佛,以祈求家庭和睦,事业顺利。

元帝同父异母的弟弟庆王爷的母亲,是最虔诚的信徒之一,即便八十高龄,也仍要亲躬礼佛。

老夫人年轻时,曾在怀远坊的大云经寺许过愿,觉得这个寺庙最为灵验,每月都坚持要过来两趟。

怀远坊与西市一道之隔,好处是人声鼎沸丶香火不断,坏处是许多佛教寺庙都建在城西。

每到朔望日,城东的权贵望族都乘马车前来礼佛,街道的拥堵程度不可想象,毗邻西市的几大坊交通都要陷入瘫痪。

西市是长安城最为繁忙之地,三教九流丶异国之人云集之地,成分复杂,没有点手段还真管理不下来。

每到朔望日,惯例会从其他坊里调遣街使过来帮忙维持治安。

外郭城,越往南,人越少,导致街使也不多,素质更是参齐不齐,所以他们经常就近找城东坊里的街使甚至不良人帮忙。

但坏就坏在,城东各大坊的街使丶巡使丶武侯丶不良人都被培训得秩序井然,只认令牌办事。

明明每个月都来借人,长年累月,早就彼此熟悉了。若在城西,坊与坊之间彼此调遣,看到熟悉的面孔,都是称兄道弟地寒暄,不必出示令牌。偏生城东那些混蛋,要搞得这麽生分。

临近晌午,庆王府的马车被堵在延康坊和崇德坊交界。

怀远坊旁边就是延康坊,延康坊再过去一点就是崇德坊,三大坊坊里又都有一座大佛寺,依次是大云经寺丶西明寺丶崇圣寺,其拥堵程度可见一斑。

邱杉手下的旅帅站在望楼,看着底下大排长龙的拥堵场面,急得心塞。

前去城东借人的街使噔噔噔跑上望楼,还没来得及把气喘匀,旅帅就问:“怎麽样,借到人了吗?”

“求爷爷……告奶奶的……只有少数几个坊……愿意借人……还借得……不情不愿……说我们章程不对……”

没有校尉令牌,一般借不到人。

“那些混蛋,肯定狗眼看人低,平日伺候城东的达官贵族伺候惯了,看不上我们这些低人一等的城西人!”

旅帅大骂,又问旁边的人,“邱大人找到没有?”

底下的人摇头。

去借人的街使出主意说:“大人,要不咱去找其他校尉借令牌用用……”

“不用看,他们肯定会说你们上级哪儿去了,嘴上不说,眼睛也会说,我丢不起这个人!奶奶的,不等了!我亲自去看看怎麽回事!”

旅帅疾步下望楼,带着几个街使穿过长长的车龙,来到人群最前方,发现致使拥堵的竟是几个异国人——波斯人和突厥人打起来了,几个里守劝架不成,反挨了几拳。

“怎麽回事?”旅帅厉声喝道。

那几个异国人被愤怒冲昏头脑,一边用各自的鸟语骂着对方,一边仍扭打在一起。

其中一个里守捂着脸上前,苦逼地说:“大人,这些外邦人牛高马大,小的们治他们不住!

起因是这些波斯人的骆驼队,可能是水土不服的缘故,当街拉稀不止,还都跪下来不肯走了……”

果见骆驼身後有几摊绿油油的东西。

“……任凭怎麽鞭打都没用。堵得太长时间,那几个突厥人不乐意,嘴碎说了几句,波斯人被下脸,当场暴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