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雪覆山间竹 > 覆庭筠(第2页)

覆庭筠(第2页)

昭熹三年秋,在一次看似寻常的朝会上,封庭筠在处理完所有政务後,并未立刻宣布退朝,而是沉默了片刻,目光扫过殿下垂手恭立的文武百官。

殿内一时静默,衆臣皆有些不明所以。

良久,封庭筠才缓缓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太极殿:“朕,承天命御宇,已近四载。虽德薄,然夙夜忧勤,未敢懈怠。然,人终有一死,帝王亦然。朕近日思及身後之事,觉京都繁华,非朕所愿之归处。”

在衆人惊疑不定的目光中,封庭筠继续说了下去,每一个字都如同沉重的磐石,砸在每个人的心头上:“长白山脉,钟灵毓秀,乃天地清气所钟。朕心向往之。故,朕决意,朕之陵寝,不循旧例建于京畿,而选址于长白山脉主峰之侧,依山傍水,规模务求简朴,不劳民,不伤财。此事,着工部丶钦天监即刻会同办理,勘察地形,拟定章程,报与朕知。”

旨意一下,满殿哗然!

长白山?那是远在数千里之外的苦寒之地!历朝历代,哪位帝王陵寝不是建于京畿要地,以镇国运,便於祭祀?陛下此举,简直是闻所未闻!

文若谦立刻出列,神色激动:“陛下!万万不可!帝王陵寝,关乎国本气运,岂可远离宗庙社稷?长白山路途遥远,苦寒艰险,于礼不合,于制不符啊陛下!”

周正淳等老臣也纷纷跪谏,引经据典,陈述此举之荒谬与不祥。

然而,御座之上的封庭筠,面色没有丝毫动摇。他目光平静地看着下方激动劝谏的臣子,等他们声音稍歇,才淡淡开口:“朕意已决。礼法人定,岂可拘泥?朕之心安处,便是朕之归处。长白山,朕必葬于此。此事,无需再议。”

他的语气并不严厉,却带着一种帝王的绝对权威与一种深藏于底的丶不容触碰的执念。

直到此刻,所有人才恍然大悟。

陛下从未走出伤痛。

他将那份惊世骇俗的深情,那份刻骨铭心的思念,都藏在了这日复一日的勤政与平静之下。而这道陵寝诏书,便是他无声的宣告——生不能同衾,死亦要毗邻。哪怕他无法与莫斯星同xue,便要将自己的身後之所,建在离他最近的地方。

那长白山脉,埋葬的不是一位帝王的躯壳,而是一颗从未停止思念的丶帝王的真心。

朝臣们看着御座上那神色淡漠丶却眼神坚定的年轻帝王,所有劝谏的话语都堵在了喉咙里。他们明白,此事已无转圜馀地。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昭熹年号,在史官的笔下,一页页翻过。

十年,弹指一挥间。

这十年间,宸朝在昭熹皇帝封庭筠的治理下,吏治清明,仓廪充盈,边关稳固,百姓安居乐业,俨然一派盛世气象。新政的成果彻底显现,科举取士为寒门子弟打开了晋升之阶,江南水患得到根治,漕运畅通无阻,与西洲的盟约历久弥坚,边境互市繁华远胜从前。

太子封煜,已长成一位十八岁的翩翩青年。他性情仁厚,勤勉好学,处事公允,深得朝臣敬重与百姓爱戴。封庭筠对他寄予厚望,逐步将更多政务交与他处理,封煜皆能应对得当,展现出卓越的治国潜质。

江湖之上,亦是风平浪静。江南四大世家谨守本分,与朝廷关系融洽;影楼在冷锋的统领下,亦正亦邪,却不再涉足朝堂纷争;昔日掀起腥风血雨的“青铜面具人”,早已成为传说中一个模糊而惊艳的符号。

这天下,河清海晏,江山如画。

封庭筠兑现了他对莫斯星的承诺,替他,也替自己,守住了这用无数牺牲换来的丶来之不易的太平盛世。

然而,只有最亲近的人才知道,这位开创了盛世的明君,内心深处始终留着一片无法触及的冰雪荒原。

他依旧勤于政事,悉心教导太子,只是鬓角的白发,比同龄人多了许多。他不再轻易动怒,也不再纵情欢笑,所有的情绪都收敛在那张日益威严丶也日益沉寂的面容之下。

他终身未再立後,也未纳任何妃嫔。紫宸殿的偏殿,一直保持着莫斯星离去时的模样,定期有人打扫,却再无旁人入住。花生在莫斯星离去後,由沈寒山养着,据说一直在天池附近徘徊,不肯离去,陪伴着它沉睡于冰湖之下的主人。

偶尔,在批阅奏章至深夜时,封庭筠会停下笔,走到殿外,负手仰望北方星空。长白山的方向,星辰似乎格外明亮丶清冷。

有时,他会独自一人,对着空无一人的偏殿,低声说上几句话,仿佛在向那个再也听不到的人,汇报这十年的山河无恙,百姓安康。

而在这片广袤的宸朝疆域之内,无论是在茶馆酒肆,还是田间地头,一个关于“莫斯星”的传说,始终在悄然流传。

人们说他容颜绝世,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说他智计无双,曾以布衣之身,搅动天下风云;说他武功卓绝,青铜覆面,是神秘莫测的天下第一刺客;更说他与当今陛下有着一段超越生死丶不容于世的深情……传说版本各异,细节模糊,但那个名字,连同其代表的惊艳丶神秘与那段被岁月掩埋的深情,却如同长白山的雪顶,虽远在千里,却永远闪耀在人们茶馀饭後的谈资与想象之中,成为这个盛世年华里,一抹最凄美丶最传奇的底色。

山河无恙,故人已远。

传奇不朽,思念长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