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吕不韦:大王脑补的对52
可能连郑国自己都没有想到,他竟然顺利说服了秦国的君臣,这可比他预料的要简单多了。
还好他是有真材实料了,不是为了凑数这个备用方法来的,要不然被秦人发现他不会修渠那就麻烦了,起码他的小命不保,韩的小命也不保了。
韩国领土在这个时候已经小到了一定地步,可以说只要秦愿意,他们明天就能灭国的程度。
以後世来看,此时的韩国国境也就一个市那麽大,还不是按市的最大面积算的。
他们这点国土还不够秦塞牙缝的,以往周围国家还会考虑到唇亡齿寒保他们一手,但是庄襄王临终前那场一打五的胜仗把他们都打懵了。
怎麽会有国一打五还赢了啊,这不合理!
信陵君自那场战争之後还闭门不出,整体念叨些什麽‘她死了’的话,如今六国都在观望,等着看这位新秦王又是个什麽路数。
甚至还有乐观的人认为,现在再不好也不能比之前昭襄王庄襄王在时更差了,说到底这秦王政也就是刚即位的小孩子而已。
更值得关注的反而是秦国的两位太後,还有那位历经两朝的丞相。
而这次朝会散去,若消息会散出去,可能以上印象就要打破了吧。
郑国跟在吕不韦的身後一起往外走去,这个修渠的事又被塞给了吕不韦。
两人身边三三两两的是往外走的大臣,还有几个讨好吕不韦的人围在两人身边没话找话地恭维。
吕不韦还在想之前大殿上惊鸿一瞥看见的身影,他能看见的时间很短暂,似乎是因为触发了什麽才能看见一样,但是秦王他像是时时刻刻能看见……
他敷衍了几句身边的人,那几人也不在意,他们都来上赶着讨好了,肯定不会因为一点难度而翻脸的。
到了宫门外吕不韦也算客气地和周围几人告别,带着郑国回了自己府邸,听郑国再次叙述了一遍自己的理念之後,吕不韦认为此修渠的提议确实可行,他给郑国安排了住处,又开始写各处调令。
****
次日
吕不韦请求入宫面见秦王,按理说这个时候他写完了调令做好计划之後是不用经过秦王同意的,和掌管相关部门的大臣商议好就可以执行下去了。
毕竟秦王与两位太後在议政的时候已经通过了,最後的方案都是专业人士写的,不必再交由秦王与太後修改,但吕不韦还是申请入宫面见秦王了,也不是为了彰显自己恭敬什麽的,他是有别的目的……
昨日写调令的时候,吕不韦也尝试偷偷呼唤了‘秦’,他认为修渠这麽大的事,若‘秦’真的有灵那麽不会不关注,他能见到‘秦’的机会很大。
但他昨日等了许久,都没有见到国灵现身。
他就在想,是不是他所处位置不同,上次见到疑似国灵的身影还是大王身边。
以前他是不信什麽天命的,所谓天命不过是上位者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而炮制出的谎言罢了,但昨日见了那人(国)他就産生了动摇。
所以今日他带着自己写的‘企划书’进了宫,想要看看能否再次在秦王身边见到‘秦’。
秦王政在自己寝宫接见了吕不韦,他还是很遵守自己阿父定下的规则,认真问对方:“仲父匆匆入宫,可是有什麽急事?”
吕不韦愣了一下,这种没人的场合,他还以为嬴政会喊他官职而不称呼仲父呢……
他落座在嬴政对面的位置,长时间没有跪坐了,一时间用这种矮桌案还有点不习惯,明明旁边就有桌椅闲着,为什麽要如桌椅没发明出来之前跪坐在这。
吕不韦注意到了外殿桌椅上首位置只有两个,而跪坐的话矮几周围有四个位置,他觉得自己好像悟了什麽。
“臣觉得修建灌溉渠的事事关重大,所以不敢独自做决定,请大王看过後决断。”说着他一边递上了自己写的方案,一边不着痕迹地观察周围,重点看着另外两个空着的席位。
确实跪坐在另一个席位上的‘秦’轻轻摇了摇手中户扇,姿态随意而又轻松,任由吕不韦到处搜寻她的踪迹。
秦王政:?
他怎麽记得现在是丞相独揽国政大权,他因年幼唯一的话语权还需要左相代理。
当然最重要的是,秦王政很有自知之明,他又不会修灌溉渠,难道还能指望他在千里之外微操吗。
“政不懂这方面的事,仲父和那郑国商议後决定就好。”
话是这麽说,但他还是翻开了这制作成类似折子的东西,看顺手把折子往旁边挪了挪,也是‘秦’好奇着催促他翻开看看。
‘秦’低头看着这折子,手中绢扇也不摇了,眉头蹙起拿着扇子点折子上的字:“这所需劳力是不是太多了?”
“其实可以慢慢修的,不急于一时。”
国内改良後的作物已经很是高産,修灌溉渠也是考虑到长久发展,不是很急切的话她还是不愿意看到频繁征调服役庶民的。
“况且你的陵墓也在修建,已经征调不少人……”说到这里‘秦’忍不住提议,“陵墓在我看来没什麽必要,反正最後都是躺在我怀抱里沉眠。”
秦王政很想咨询一下‘秦’本国,陵墓究竟该怎麽修,才可以在长眠後和国的‘距离’更近,但吕不韦还在场等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