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在历朝历代假冒国家意识的那些年之 > 第73章 关于普法 73(第2页)

第73章 关于普法 73(第2页)

不过新闻联播上要播报什麽还是要过他之目,他点头同意了,这些东西才能在电视上放出来。

天气预报的稿子不用看,是由‘秦’直接提供的。

而太叔九的稿子他一般也就过一遍,不会进行任何指导,外行指导内行的事他是做不出来的。

在扫盲频道当老师当的不亦乐乎的吕不韦其中那些小心思,他也睁只眼闭只眼过去了,如此好用又老实的臣子,他愿意多多包容。

最後普法频道的稿子同样要交由他过目,一个新设立的部门,就给他添了不少工作。

连去看自己长子扶苏的时间都要没有了,他早在加冠之前就有了夫人,也是成婚一事作为成年的标志,後来加冠没到一年他就有了扶苏。

如今扶苏也就一两岁,嬴政还处于对儿子感到新鲜的时候,有空的时候会跟着‘秦’一起抱着儿子看看。

主要是他抱着扶苏,‘秦’站在一边看,也是她为虚影,要不她也上手试试了。

抱着抱着嬴政突然觉得哪里不对劲,他皱着眉看扶苏,又擡头看向‘秦’:“母亲,政总觉得忘了些什麽?”

‘秦’沉思回想片刻後,略微疑惑:“近日除了新闻部那点事似乎也没有大事……”

一旁负责随身记录秦王起居的御史听了快速记录下来以上对话,当然是比较简略的,更详细的白话版本他会在与同僚轮换後回家再写一遍简单易懂的。

嬴政习惯了身边史官的动作,照常无视对方,‘秦’也没有觉得有什麽问题,她宽慰道:“可是担心那些所谓百家来咸阳闹事?”

初次以天幕作为政治载体的时候她就大致观察了各地情形,顺便看见了各地百家的动静,关于这件事嬴政也是知道的。

嬴政摇摇头:“不是,政是看见扶苏才有这样的想法……”

扶苏的母亲,楚夫人听见这话下意识紧张,她并不把嬴政当作丈夫,更认为他是君主,与之相处也是恭敬多于亲密。

不过她想着自己孩子尚且年幼,她也没有做过什麽亏心事,整日里更关心孩子如何,应该也与他们母子无关。

‘秦’已经猜到嬴政的思虑或许与国事无关,这样她就更是头冒问号,与国事无关那她可是猜不出来了。

总不能是嬴政提前预见自己的好大儿和自己不怎麽亲近吧……

‘秦’看着那个小小的孩子,脸上表情莫名。

此时前来通报的侍从暂时打断了这个思路,他向秦王与‘秦’行礼,这才躬身道:“左相大人求见,大王……”

没等侍从问完,嬴政就放下手中扶苏,把孩子递给了立在一边的楚夫人。

“宣左相进来。”

一边的楚夫人当即抱着孩子有眼色地告退了。

****

太叔九求见也不为别的,就是因着学校内有人改良了造纸术,更是压低了造纸的成本价,想着要不要给新秦字典降个价。

自从天幕出现在空中,字典可都是买爆了,不但之前堆积的存货全部清空,甚至还有不少没买到的人想要预订。

若是普通书籍的定价他自己决定就好,可这字典是有着象征性的,他不能越过秦王去决定此事。

秦王政大方表示:“此事就由你思量着定吧,寡人听说左相今年已经将近三十?”

太叔·奔三·九:“臣还未到三十岁呢。”

嬴政忽略了看似不敬的回答,毕竟也已经习惯了左相有话直说的性格,每次都要心梗一下,那他不得噎出病来?

“左相这麽大年纪还未婚配,可有喜欢之人?寡人为你们赐婚。”

披着马甲旁听的竹青霭顺手翻了一下宿主面板,上面年龄那栏写着27·8岁,四舍五入也有二十八了,这个年纪还是单身狗,还是在战国,还是位高权重的左相那确实挺少见的。

-----------------------

作者有话说:许行(约公元前390-前315年),与孟子是同时代人,其事迹和主张见于《孟子·滕文公上》。他依托远古神农氏之言来宣传其主张,是战国时代农家的代表人物。从孟子骂他是"南蛮舌之人"和"自楚之滕"看来,他应是楚国人。

许行有弟子数十,他们生活极为简朴,穿着普通的粗布衣服,靠打草鞋丶编席子为生。他们没有土地,过着流浪的生活。他们从楚国来到滕国,不是追求高官厚禄,而是希望得到一块土地丶一间房子,以便定居下来从事耕种。许行的主张在当时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以至使儒家的门徒陈相及其弟陈辛也抛弃儒家而拜许行为师。从孟子对许行的大肆攻击也可以看出,许行代表着当时一股相当大的社会势力,所以引起孟子的如此重视。

《孟子·滕文公上》载:“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贤者与民并耕而食”是许行两点主张之一。还有便是提出“市贾不二”的价格论,这一主张的中心要旨是在肯定分工互助的基础上,提倡人人平等劳动丶物物等量交换,以实现其改革思想。

由稷下学者们集体编撰的《管子》一书包含各家的思想学说,一般认为,其中《地员》一篇就是农家的着作,而《牧民》《权修》《五辅》《八观》等篇重点记述了农家思想。由于当时的平民绝大多数都从事农耕,所以“重农”就是“重民”,重农倾向必然会发展为民本思想。《管子》中有关农家的内容着重体现着农家的民本主义思想,成为农家思想中最重要的一环。

农家看到,民心是不可违背的,“顺民心”是一切统治的基础,贤明的统治者能够顺应民心,以民心向背作为自己行为的指针。《管子·牧民篇》提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由此可见,农家通过“民心”这个概念,初步感觉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比儒家的民本主义还要进了一步。“忠爱民”是统治天下的基本方式,农家看到从事耕种的农民的辛苦,要求统治者要体恤百姓疾苦,不可巧取豪夺。

--

再多我就不贴了,感兴趣可以搜一下。

--

文里许晃设定为许行後代,正史上没有这个人,他认为太叔九为农家的最主要原因是太叔九的行为大致符合农家人。

--

感谢在2024-05-2011:41:05~2024-05-2022:39:5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是阿飘啊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ndyd退19瓶;月15瓶;292792915瓶;fox丶49065318丶校武丶邩乇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