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吕雉的人有,身居高位的却少,一个个人精闭着嘴巴不说话,樊哙倒是因为自己妻子的原因,思前想後想要表示赞同,但没机会说,因为另一边的微生九十九站出来了。
“臣以为。”
衆臣以为相国要带头反对,他们已经准备好跟着反对了,只要今天绝了太後的念想,明天就可以考虑扶持哪个小皇子上位了。
他们一脸期待。
微生九十九:“以太後陛下的能力,自可为明君。”
衆臣:?
他们扭头去看大汉统一天下後,制定朝仪,包括各种礼仪的大儒叔孙通:这不发表一下意见?
叔孙通:?
他和秦二世说过鬼话,跟过楚王讲过笑话,投降大汉因刘邦讨厌儒生的服装,他当场就换了。
笑死,他这麽识时务的人会当场反对吗,必然不会。
上次反对刘邦废太子是因为知道不会有事,但吕雉是谁,比狠人还多一点,亲儿子都废了还会顾虑他一个大臣吗。
他制定的礼仪里面根本就没有太後不可以继位这条,关他屁事。
况且,他等了半天都没等到大‘汉’反对呢,这里什麽时候轮得到他说话了?
但吕雉点他名了:“诸位都看着叔孙大儒,想必大儒有自己的见解咯。”
叔孙通在心里抹了一把脸,他真是命苦,他支支吾吾着甩锅:“嘶……这个,臣当年只是被陛下任命,制定了朝仪还有诸多国庙祭祀用礼仪,现在大家关心的问题,我没有考虑过呀……”
叔孙通表示,他爱莫能助哈。
衆臣对叔孙通的油滑表示质疑,不是说儒生高风亮节,怎麽这个时候退缩?
叔孙通:我要是傻子,早就在秦二世的时候就死了。
要想活得久,还是得识时务。
没看见吵了这麽久,大‘汉’都不管吗,这不就证明了,吕後称不称帝对她来说都没有影响。
国自己都不担心自己的性命,他们反而在这里质疑这个质疑那个了。
“那也不妥,有先帝诏书才是名正言顺……不若问问陛下,他知错了没有。”
“是呀,尚未冠礼的年轻人,犯错也是人之常情。”
吕雉知道,走向正式被她掌控:“宣。”
年幼的刘雅带着自己的侍从走进,其侍从捧着一个锦盒:“诸位不必着急,母後她确实没有先帝遗诏,本宫却是有的。”
她挥了挥手,让侍从向前走:“请相国丶留候还有诸位,一一过目。”
先拿到诏书的是微生九十九,他早就知道这封秘密遗诏的存在,只大致看过内容,特意在最後传国玉玺加盖的地方停留许久。
这才开口道:“确为先帝亲笔,公主雅当继承大统。”
诏书又到了张良手中,刘雅的黄老之学是他所教,这封诏书他也略知一二,仔细看过无误後确认:“相国所言不假。”
诏书从高位传到低位,几乎所有上书过後得到过刘邦批复的人,都认得清楚,这是刘邦亲笔。
大臣们面面相觑,请立公主?这成何体统?
刘雅最後取回立自己为帝的诏书,在正殿中央跪下:“雅自知年幼,能力不足,无法治国安邦,请母後临朝称帝!”
等一下!
他们同意的,他们怎麽会不同意呢,一个有遗诏的公主,这不就是正统吗?
“不可,公主殿下名正言顺,当为储君,当为君主……”
他们真心支持刘雅吗,那也未必。
或许只是缓兵之计,或许是其他原因。
总之有吕雉称帝在前,他们同意公主登基了。
“吾儿孝顺,可本宫称帝……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