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太后穿成了太子妃结局 > 第116章 三顾茅庐(第1页)

第116章 三顾茅庐(第1页)

夏日的午后,蝉鸣鼓噪,阳光炙烤着大地。村尾小院的秘密工坊内,却因持续运转的改良版蒸馏器而更显闷热。水汽氤氲,带着混合的花香与草叶气息,周瑾正全神贯注地调整着盘管冷凝器的进水度,额上沁出细密的汗珠。

沈清徽站在一旁,手中拿着一小瓶刚刚冷凝收集到的茉莉纯露,对着光仔细观察其澄澈度,又凑近轻嗅,眉头几不可察地蹙起。

“香气的前调清雅,但后劲不足,且……似乎仍有一丝极细微的‘水闷气’,未能将茉莉的灵韵完全展现。”她将小瓶递给周瑾,“周先生,你闻闻看。”

周瑾接过,仔细品鉴,脸上也浮现出凝重之色:“姑娘明察。属下也觉此次蒸馏,虽因盘管冷凝效率提升,出露度加快,但花瓣中的某些高沸点香韵物质,似乎未能被完全激带出,或是冷凝过程中有极轻微的‘闷蒸’现象。这‘水闷气’,或许便源于此。”

他放下瓷瓶,指着仍在工作的蒸馏装置:“关键在于火候的精准控制与蒸汽生成的均匀稳定性。我们目前依靠人工观察火焰大小和聆听锅内声音来调节,难以做到分毫不差。尤其处理茉莉、兰花这等对温度极其敏感的香花,毫厘之差,便失之千里。”

沈清徽默然点头。技术之路,每一步突破都会带来新的、更精微的挑战。她目光扫过周瑾那专注而带着些许疲惫的侧脸,看着他身上那件虽陈旧却浆洗得干干净净的青衫,脑海中却不期然地浮现出数月前,自己三次踏上通往村尾那条荒僻小径的情景。

那时,产业初具雏形,她便深感技术瓶颈如影随形。王婆子的情报、陈砺的武力,足以让她立足,但要想将脑中那些越时代的构想——无论是更精良的化妆品,还是未来可能涉及的水利、农具——化为现实,她需要一个能理解并执行她技术蓝图的臂助。

全村唯一可能的人选,便是那个住在村尾、性格孤僻、据说沉迷于“奇技淫巧”的落魄书生,周瑾。

第一次拜访,微雨清晨。她只身叩响那扇紧闭的柴门。

“谁?何事?”门内的声音冷淡疏离。

她表明身份,言明慕名请教匠作之事。

良久,门内回应:“乡野粗人,不懂什么匠作,姑娘请回。”

门,纹丝未开。

她未气馁,让王婆子打探其底细。官宦之后,家道中落,流寓至此。心气高,厌八股,独醉心机关算学,被视为异类,故性情孤拐。

七日后,第二次拜访。她带了一册前朝散佚的《营造法式》残本。

“周先生,偶得古籍,内涉匠作,多有不解,特来请教。”她将残本从门缝塞入。

门内传来细微翻书声。似乎意动,但最终——

“书已收到,多谢。在下才疏,恐难解答,姑娘请回。”

门,依旧未开。

两次被拒,常人或已放弃。但沈清徽站在周瑾立场思忖:一个心怀傲气、抱负难展的才俊,岂会因小恩小惠或空泛邀请而动容?他需要的,是理解、是认同、是一个能让他施展才华并看见未来的平台。

于是,有了第三次。

她依旧独自一人,手提竹篮,内置两物:一盒新制的“雪肌玉容膏”,一套象征她已获本土认可的上等文房四宝(里正所赠)。前者代表她所从事的、与“技”相关的产业基石;后者代表对他“读书人”身份的尊重,与她自身可倚仗的势能。

行至门前,未立刻叩门。静立片刻,方抬手叩响。

“叩、叩、叩。”

院内死寂。

她未再叩,将竹篮放于门旁石墩,对着门清晰而言,语气平和:“周先生,沈清徽拜会。”

“前次古籍,先生肯收,清徽欣慰。今日不为强求琐事。近来于器物改良,偶得一关乎水力机械之构想,自觉精妙,却困于无法实现,心中怅然。素闻先生格物巧思,特来请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