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动怒,所为何事?”
“这是你落在茶楼的东西?”
徐少君这才仔细去看他手边的物件,他的手扯开包着的纸,露出蟾蜍吐水纹样的砚台。
一方砚台何至于让他如此动怒,徐少君心思流转,很快猜透关键。
前脚在荣宝斋看到的砚台,转眼出现在茶楼,能完成这个移动过程的,无非就是那日见到的纪云从,当时他确实放了一物在桌上,说是送给她的新婚礼物。
徐少君那时根本没看,不知道他放下的是何物。
原来他买下了这个砚台。
只是个砚台而已。
韩衮一直盯着她的神色,见她神色不动,手掌一番,包着砚台的纸背面,题写的一联诗就露了出来。
“瞧仔细些。”他手指敲了敲,语气冷冷。
屋内昏暗,徐少君看不清写的什么,她走近,拿起那张纸。
少微星坠玄云底,君砚□□碧髓深。
这联诗,看似咏砚,实则诉情:真情隐于岁月,情根已然深种。看似诉情,实则言志:纵使星辰坠入黑暗,君心仍如铁砚凝碧,在时光研磨中愈显深沉不渝。
再看藏头:少君。
徐少君手上一抖,心头猛跳。
由头在这里!
她看向韩衮,他正阴沉地盯着她,将她细微的反应尽收眼底,仿佛终于证实了什么,周遭的气氛越来越压抑。
知道他在等她开口,可她讷讷无言,给不出一个解释。
韩衮铁青着脸起身,将她困于桌边,凝肃的气势逼近,教她动弹不得。
“你为何会去茶楼,真的只是赴表姑娘的约?”
在他的逼迫下,徐少君本能地后仰,可想着要怎么回他的话,她的脊背又挺起来,肩膀端得直直的。
“夫君既然要问我这个问题,不如先回答我你避而不答的问题,为何于婚前几日,不顾流言蜚语,接郑月娘进府,夫君真的有将我放在眼中吗?”
她只不过偶然遇见,发乎情止乎礼,他立身不正在前,有何立场质问她?
她竟然揪着那件事一再诘问。
韩衮微微一怔,撑着桌子,俯身至与她面对面,目光发狠,额上的青筋都似要蹦出来。
徐少君无惧与他对视。
从她还没进这个门开始,他就没将她放在眼里,问他要解释,他也不在乎。
她没做对不起他的事,她行得正、立得直。
鼻息相缠。
在强大的逼视下,她容色坦荡,不似作伪。
刚沐浴完的人身上缠绕着甜软的湿意。
那是蔷薇的气息,让人联想起清晨的雨露落在昳丽的鲜花上。
轻轻的风拂过,带来属于她的气息。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走神,他冷硬紧绷的脸看上去有所缓和。
嫩生生的脖颈上,横亘着突兀的一道伤,伤口没做处理,泡了水有点发白。
里头穿了件红色的里衣,外头罩着件白色的长衫,半湿的发有几缕缠在锁骨处,发稍上挂着水珠。
随着呼吸,一起一伏。
是懒得给她解释,是想无视她,可她偏偏总在他跟前晃。
韩衮心中烦躁。
“郑月娘的事,我做得光明磊落。你与纪三公子,倒是郎情妾意,嗯?”
纪云从,年二十,北直乡试解元,与她年少情谊。
他说怎么新婚第一日就刀剑风霜严相逼,话里话外透着和离之意,原来是不满皇后指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