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狐疑着,许承严的对讲机响了一下:“许局长许局长,请教一下,民国的时候,这儿是不是开过煤矿?”
何止是民国?
明末的时候,老窑头这一带就开始采煤了,一直延续到现在。
“是的林老师!”
“能不能查到相关资料?”
这个怎麽查?
许承严眉头一皱,刚要说话,刘明摆了摆手,要过了对讲机:
“林老师,之前的资料可能不好查,但1930年以後,应该是傅作议的三十五军……说准确点:是傅作议和董奇武合开……”
咦,傅作议不就是运城人?
董奇武更近,河津县固镇人,老家离这儿就十几公里……
林思成精神一振:“刘馆长,还要请教一下:民国时期,老窑头是不是发生过矿难,比如坍陷什麽的?”
不是……你找窑就找窑,问什麽矿难不矿难干什麽?
“这个还真不知道……”
刚回了半句,刘明愣了一下:林思成是不是怀疑,瓷窑就埋在那几个大坑底下?
果不然!
对讲机里又响起林思成的声音:“田所,高队,你们来我这儿,我有点发现……”
考古队就地一停,几拨人上了皮卡,然後扬着土龙,开了过去。
王齐志和商妍也出了房车,开着大切追了上去。
人刚一到,林思成往前一递:“这是我刚釺出来的,都看看!”
釺管中空,钻下去再提上来,釺管里会灌满土。看土质分层,就可以推断出这地方有没有过人类活动。
一群人围成了一圈,瞅了一眼,然後齐齐的一怔愣:
釺了差不多一米深,最上面基本全是粉砂质的细土,砾石不多,颗粒也不大。
都是行家,一眼就可以断定:这是经山洪丶风吹等自然因素而形成的天然堆积土层,有个专业名词:间歇层。
不厚,约摸三十公分。
然後往下,土色明显变深,土质更硬。
这一层称为心土层:大致就是人类经常活动的熟土层,也就是表土层之下的那一层。
再再往下,到第三层,竟然出现了烧过的煤渣,和草木灰?
一群人面面相觑,跟见了鬼一样?
这是什麽,表土层?
不怪他们奇怪:正常的土层结构,最上面当然是人类活动最濒繁的熟土层,又叫表土层。也必然会有人类留存的遗迹:比如釺管中的煤渣丶草木灰,更或是砖石木材等。
再往下,则是偶尔深耕,或是受人为影响,但影响较小的心土层。这一层比较硬实,透水性差,所以会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
到最後,才应该是基本不受人为干扰的间歇层,也就是最上面那一层因长年累月的自然堆积,形成的细土层。
而林思成釺出来的,却恰好反了过来:熟土层在最下面,间歇层在最上面?
总不能,地底下有人居住?
那是扯ji巴蛋……
想起刚才林思成在对讲机里,问刘明和许承严的那几句,一群人恍然大悟:这里发生过大型矿难,或是自然灾害。
比如地震丶塌陷丶山体滑坡。所以才会形成这种颠倒错乱的土层结构。
再看周围的这几个坑,十有八九是采煤过度引起的矿洞塌陷。
有没有瓷窑遗址不知道,肯定有人在这里长时期居住丶活动过。
但林思成有很大的把握,窑址就在这下面:采煤而已,要这麽多草木灰做什麽?
除非烧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