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全本 > 第266章 名字像东西也像(第2页)

第266章 名字像东西也像(第2页)

林思成连核心数据和研究成果都敢让自己看,还能有什麽需要隐瞒的东西?

心里虽然这样想,但吴晖依旧觉得哪里不对。

想了半天,始终捋不出头绪,他索性做罢:只要知道这是个人才,能力够强,人品够硬就够了。

为了手下,能放着到手的利益不要,这样的人城府再深,又能坏到哪里?

该头疼的是他的对手,而不是队友……

吴晖环指一圈:“那你准备怎麽干?集中力量,恢复卵白玉工艺?”

“对,同步发掘霍州窑与河津窑!”

吴晖顿住:啥东西?

霍州在山西,别说发掘,你只要一提,对方就能转过弯来:霍州白瓷和河津卵白玉,是同一种东西。

吴晖不否认林思成的研究能力,他已经用了一周的时间,亲自验证过了。

但说句心里话:一个校级的实验室,和一个省的研究力量,两者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在物料足够的前提下,即便林思成下手的早,甚至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但如果对方全力以赴,最後谁比谁快,还真就不一定。

吴晖就觉得:不应该是偷偷摸摸的,先把工艺搞出来吗?

但这话他不能明着说。

正想着怎麽给王齐志使个眼色,林思成往外一指:“吴司长,再请你看几件东西!”

还看?

还能看什麽?

狐疑着,三个人出了物料室。

林思成打开成品间的柜子,一样一样的往外拿。

吴晖眯着眼睛,仔细的瞅:一只碗,一只盘,一件玉壶春,四五只杯。

有些认识,比如玉壶春瓶,看釉色就知道,和刚刚才在物料室看过的那种高足杯同出一炉:霍州窑。

还比如那只盘,一看就是林思成整天挂在嘴边的河津窑卵白玉。

剩下的几件暂时不好判断,需要上手鉴证。但无一例外:全是白釉瓷。

林思成先拿起那只盘和玉壶春,摆在了一块:“孙处长,你看,是不是挺像?”

当然像。

前者是霍州薄胎瓷,後者是河津细白瓷,用的同样成份的瓷土,同样的工艺。

只有釉色稍微有些差别:霍州玉壶春白中闪黄,呈象牙色,河津盘白中显黄,黄中又透着一点青。

说直白点:霍州窑炉温不够,釉料中的氧化铁转化的不够彻底。

当然,更大的区别还有:敲一下就知道,霍州瓷一敲一个窟窿,河津瓷你得使劲砸。

正转念间,林思成拿起另一只碗,递了过来。

吴晖接到手里,仔细的看:胎质细腻,釉色洁白,润泽如玉。

碗底印花,为缠枝莲纹。胎体比较厚,足有三毫米,釉色虽润,却给人一种失透的视觉感。

这是典型的碱系釉,因为添加了大量的助溶剂,烧结温度相对较低,釉料黏度大,且极厚的缘故。

再看年代,应该也是元代瓷。主要的是,器型也罢,釉色也罢,晶相也罢,和前面那两件都很像。

狐疑间,吴晖把碗翻了过来:

底上印着楷体的铭文:枢府。

感觉有点印象……

吴晖努力的回忆,双眼一亮:“元代卵白釉!”

明《格古要论》: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这里的高,是与元代官窑所有的瓷器类型而言。

说直白点:这是元代宫廷御器。元代的青花丶釉里红,就是以卵白釉为基础,创烧的釉上彩。

据传:元代的卵白釉工艺,就源自于宋代官窑的卵白玉。

因为无据可考,所以只停留在“据说”的程度。

但卵白玉叫法,确实来源自于卵白釉。

《格古要论·古饶器》条谓:历朝御土窑者,体薄而润最好,唯元喜厚……元朝烧小足印花者,体厚色白且润尤佳,内有枢府字者高。色白而莹最高,又谓卵白玉,有青花及五色花者,且俗甚。

啥意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