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全本 > 第280章 真印假印(第4页)

第280章 真印假印(第4页)

上世纪五零年,吴湖帆先生在上海文物鉴定收购委员会任职时,同时兼任苏州文物鉴定保管委员会顾问。

因为他无法分身,苏州那边只能定期把文物送到上海,或是定期请他到苏州鉴定。

吴先生当时刻了两方花窗钢印,一方窗中无花,代表上品,一方窗中有花押,代表次一品。每次鉴定完之後,他就会把钢印盖到上面。

现苏州博物馆珍藏的字画丶古籍,近半上面都有这两方章。如果比较一下,能在外面见到这方钤印的概率,比刚才的那方“文物卫士”骑缝章要少的少。

更关键还在于,当年吴先生家中被抄没一空,没有任何遗物留存下来。既便有,也全在各大博物馆。

甚至连座坟都没有,直到九十年代,由其後人和徐先生等几个弟子,在苏州为他立了一座衣冠冢。

所以,哪怕只是两枚钤印,也足够让徐先生缅怀恩师,再无遗忧。

看了好久,单国强擡起头,一脸狐疑:问题是,除了吴先生的再传弟子,就比如他。除此外,别说知道这方印章的来历,连这方章在哪,有什麽用都不知道。

那林思成是怎麽知道的?

林思成笑了笑:“我看过吴先生的《吴氏书画记》丶《宝董室印选》,两本书中,都有这两方印的记载!”

单国强顿时了然:这两本专着,是五七年左右受审查时期,吴先生对家中世代累计的藏品和自己作品的着录,一本记书画,一本记印章。

但大致就是流水账,谁没事看这个?

再者,光知道这两方章的出处远远不够,没有足够的研究,没下过苦功夫,如何断定真僞,又如果判定是谁刻的?

如果给单国强,第一眼肯定会怀疑:这是不是後人仿刻,加盖到了这幅字上面?

知道他在狐疑什麽,林思成笑了笑:“单主任,我如果说我看过好多书画和金石着录,你肯定会笑我吹牛!”

呵呵……你再能吹,还能吹得过王齐志?

单国强大手一挥:“没事,你说!”

“好,单主任,我看过吴大澄先生纂辑的《十六金符斋印存》丶《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丶《千玺斋古玺选》丶《篆文论语》丶《说文古籀补》丶《古玉图考》丶《权衡度量考》丶《愙斋集古录》丶《愙斋诗文集》《古字说》……”

“还有沈树镛先生纂辑的《汉石经室丛刻目录》丶《汉石经室跋尾》,与赵之谦合编《续寰宇访碑记》。以及樊祖荫先生的《攀古楼彜器图释》《滂喜斋丛书》《功顺堂丛书》等……”

每说一本,单国强的心里咯噔一下:这小子,厉害了。

吴大澄是吴湖帆先生的祖父,也是晚清书画名家丶金石名家丶古文字学家丶鉴定家丶收藏家,更是民族英雄。

光绪十年,朝鲜甲申政变时,吴大澄以三品卿衔赴吉林与俄使勘界,重立土字碑,争回被侵占的珲春黑顶子地,及图们江口的航行权。

光绪十二年,升任广东巡抚,反对划澳门归葡萄牙管辖。光绪十八年(1892年),授湖南巡抚。甲午战争时自请率湘军出山海关拒敌,兵败,被革职永不叙用。

沈树镛则是吴大澄岳父,吴湖帆的外公,官至内阁中书。同时,也是清晚时期有名的金石学家丶藏书家。

潘祖荫是吴湖帆的岳伯父,从咸丰到光绪,历任左副都御史丶刑部丶兵部丶工部尚书等职。数掌文衡殿试,在南书房近四十年。同样,也是金石学家丶书法家丶藏书家。

吴氏能有数万珍藏,吴湖帆能被称为“上海第一收藏家丶鉴定家”,除了他自身的努力,更因为世代的积累和熏陶。

但反过来说:要说林思成全看过,每本翻一两页,算不算看过?

单国强并不怀疑林思成的鉴定能力:没点功底,没点眼力,不可能在这麽大的拍卖会上捡漏,还一捡就是三件。

如果说,他把这些着作全都研究透,那不可能。因为岁数摆在这……

这是其一,其二:只是拜初次会,给老师送这麽重的礼?

那话怎麽说来着?

“见过先生之後呢?”他一脸狐疑:“你准备干点什麽?”

干点什麽?

我如果说,我想当你师弟,会不会挨打?

林思成笑了笑:“就只是拜访一下,聆听一下他老人家的教诲!”

不可能!

这小子不老实。

单国强想了想:“你是不是想让老师传你点绝招?”

林思成摇了摇头。

能教的,上一世单主任早已教过了,剩下的就是沉淀,积累。林思成只是单纯想拜访一下。

也不只是徐先生,还有王老太太,耿先生(耿宝昌,瓷器鉴定与修复泰斗)丶李先生(李久芳,原故宫陈列部主任,玉丶漆丶珐琅丶杂项专家)……等等等等。

没有这些老前辈前世的悉心教导,没有单主任这些师兄倾囊相授,哪轮的着他在这儿人前显怪,虾虾霸霸?

“真没有!”暗中转念,林思成又笑了笑,“您尽得徐先生衣钵,我如果想学什麽,肯定先请教您!”

啧,这话我爱听。

“行,带上。把你刚复原出的那杯子也带上几只,让耿师叔和王师叔看看。哦对,还有你老师那狗盆,李师叔老念叨……”

单国强一件一件的交待:“你哪怕硬送,他们也不会要,但能让他们图个新鲜,乐呵乐呵,也是好的!”

“好!”

随後,单国强又拿出手机:“来,咱俩记一下号码,有事随时打电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